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23136.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74475118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60.0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气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常出现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常出现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傲慢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比照,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宋人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决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五柳 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东篱 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7.三径 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 . >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 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农村迷人风光,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 "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写社日活动散后的景象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丰收的喜悦〕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 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把"江〞动态化,并突出了村与江的关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江村幽静的环境 ▲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

      对偶 寓情于景 ▲对偶: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志,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惬心快意 ▲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心苦闷与忧愁的表现 ②"村居"(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 . >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牛背寒鸦,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涵,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围,摆脱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抑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闲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籍"入假设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常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 . > 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色 色彩搭配〔一般来说,暖色调的词,如红、黄、绿,表现热烈的画面,而冷色调的词,如青、白、黑、灰,表现冷郁画面〕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表达出了诗人心的闲适、恬静写出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柳丛中衬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画出一幅上下、大小、远近、动止、喧〔口音〕比照的绝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心的喜悦和欢快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上下、比照〔远近、明暗、大小〕 点面、正侧、声色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比照: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暗比照: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声色结合: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展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细节描写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压和低,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更添蝶舞莺歌,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色彩异常秾丽。

      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 > ①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②已逝之景之境,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拟一方为另一方效劳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 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天台之高正面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说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大方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

      这首诗通篇写景,风光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突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以乐景衬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 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 哀怨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以哀景衬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 >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辞: 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夸、借代、对偶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根底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上下、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六、相关练习 【13 高考】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 分〕 太古〞,指远古时期;远古万物都不复存在"山静似太古〞,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就如这万物都不复存在的远古,这是诗人用来渲染周围的环境:诗人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这是诗人空间上的渲染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 分〕 这一联谈及两个对象——"世味〞与"时光〞对"世味〞诗人是"门常掩〞, 对"时光〞诗人称"簟已便〞一句一事一心境结合诗后所给注释,可知"世味门常掩〞,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盛夏时分,醉卧竹席,是多么惬意,由诗意可知诗人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剧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 分〕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 . . >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14 高考】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 分〕 第一首诗四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一二两句各一层,三四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 一句是乘兴而往, 二句是讲"不遇又空还〞, 是怅恼的, "诗思清人骨〞又"门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诗四句, 每一句都点明隐者的身份 作答时, 要抓住关键词语, 如"识者稀〞"哀猿啼处〞"樵渔路〞"雨满衣〞"城郭休过识者稀〞,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

      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一些关键的词语还要靠考生的想象才能够把握的,如"哀猿啼处〞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第一首诗的结句, 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 提醒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5 高考】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赏析 秋日的一天,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禹锡写了这首诗相赠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实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是写院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风光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展铺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 颈联写院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风光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 . . > 极乐观的心态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一样之感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 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风光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风光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红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

      再对上面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 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一样之感解答此题的难点在对"认得〞一词的理解〔见第 1 小题解析〕,再联系首联中的"暂〞字,可以看出诗人十分羡慕窦员外闹中有静、忙中有闲、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注意这其中既有赞美、羡慕之意,又有认同之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