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范文.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31905049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范文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收集的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实词和个别虚词的用法,掌握“为……所……”被动句式的用法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在表达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精神,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实词和个别虚词的用法,掌握“为……所……”被动句式的用法   理解本文在表达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文本只是载体,关键是教会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技巧,理解本文所涉及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一些被动句等语法性的内容,同时理解和背诵第五节   1、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沉着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赞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大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开展的进程   2、解题:指南录:南宋文天祥自编的一部诗集名   题目取自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思想   指南,即向着南方,“录”是诗集的意思   后序:诗集后记   本文是一篇序跋文章,作者通过对自身出使元营、逃归永嘉的历程的记叙,扼要地表达了诗作产生的背景,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的体例和目的,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是一篇典范的书序;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

      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中兼用了抒情和议论   作为文言文教学,这是一个基础环节,学生通过这一学习活动,能够疏通文章,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这一环节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以课堂检查为主   1、重要实词:除、右等   2、通假词:陵等   3、词类活用:   名作状:貌等   名作动:道等   4、一词多义   使北营(使: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使者)   5、古今异义   无聊:(古义:没有依托今义:单调,没有价值)   6、特殊句式   从文章中找出“为……所……”的例句   为巡船所物色(“为”表被动)   教师发下练习纸,让学生试着找出即可   教师明确:   第一节:出使元营的背景   第二节:在元营不辱使命、保卫国家尊严的经历   第三节:被驱北上,隐忍以行   第四节: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   第五节:痛定思痛,借回忆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第六节:说明诗集的内容,阐述保存并结集的目的   第七节: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   第八节: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诗集的集名   1、讲读第1自然段   教师先列出问题(1)(2)(见下文),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答复。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2、讲读第2、3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构恶”,即“结仇”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

      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扣留文天祥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   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时机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3、讲读第4自然段   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说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4、讲读第5自然段   先给学生指出本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4段的关系: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表达和抒情相结合”这具体表达在第1—4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5自然段那么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那么直前诟虏帅失信……”,第5自然段那么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间奔真州”,第5自然段那么有“去京口……几自刭死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   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1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唉!我接近死亡的危险,真不知有多少次了啊!“之”,结构助词者”,指示代词,代及于死的情况其”,语气词,表测度用“呜呼”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2层:承接上文,连用了“……当死”“几……死”“……死”等17个排比句,最后用一“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大大提高了表达效果   第3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过去了再回想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痛何如”即“如何痛”;为强调“痛”,故将“痛”提前)三句,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小结段意:以抒情为主,说明爱国、忧国心志   至此,要求学生当堂熟读、背诵本段,使他们受到作者高洁情操的强烈感染为强化记忆,可先将课文结合北行路线、脱险行程图例来理解记忆,也可将课文化整为零分块识记,如前三个“当死”、三个“几……死”可为一块,后十二“……死”又可分为三块先个人读,再分组读,后全班读   以上第1——5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局部,第5自然段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志的高潮,是前一局部的深化和后一局部的提引   5、讲读第二局部(第6——8自然段)   列出题目(见下文),要求用课文原句答复并解说   (1)提问: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2)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   (3)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小结第二局部6——8段段意: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交代诗集的命名   归纳中心思想,并评价文天祥的行动   教师明确:   1、丹心炽热的爱国情感   2、忠心报国的强烈愿望   3、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九死未悔的坚定意志   5、隐忍有为的悲壮情怀   6、富贵不淫的浩然正气   7、生死大义的独特理解   明确: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2、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4、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5、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6、中兴时机,庶几在此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8、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9、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0、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11、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12、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13、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等。

        以上这些句子,或抒情、或议论、饱含作者的强烈感情,但是每一句的情感都不一样   1、《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2、《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那么为河岳,上那么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