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解读.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命****币
  • 文档编号:100861049
  • 上传时间:2019-09-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7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家卫计委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2017.10.22,国卫办医函〔2017〕1026号,政策出台背景:为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关于印发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139号) 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提升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能力,189号文件基本精神 要求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网络医院要逐步建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诊疗模式,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全国统一的救治方案进行质控以促进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发展,2015.3.17,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2013.9.14 广州.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正式启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心血管病学分会负责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专家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认证工作委员会 认证办公室 监督委员会,出现症状,院前急救系统,转运时间,,,,,,,,,,以PCI医院为主导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双向转诊,,2013.9.14《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2015.11.13发布《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基本条件与资质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培训与教育 持续改进,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治能力,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 基本条件与资质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培训与教育 持续改进,接诊量、基本急救及心血管条件、转运条件,30min:转出/溶栓/PPCI,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溶栓场所,医院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培训,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依据189号文件,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出台具体政策推动胸痛中心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卫计委,广东省卫计委,苏州“531”工程,武汉市卫计委,天津市卫计委,新疆卫计委,四川省卫计委,各省积极参与胸痛中心建设,标红是各项排名前三的省份,截止3月26日数据,全国通过认证胸痛中心:460家(标准版329家,基层版131家),2017年137号文件:改善看病就医感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7)1026号 2017年10月22日,《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地方各级卫计行政部门 要高度重视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工作,按照改善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做好胸痛患者的接诊和转诊工作,保障胸痛患者生命安全,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两个层次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建设内容 基本条件 组织管理 建设要求 服务要求 2个附件,基本条件,组织管理(二、三级医院),胸痛 中心,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与所在区域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1.成立组织机构,2.成立胸痛救治小组,3.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4.建立胸痛数据库,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急诊科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建设要求(二级、三级医院),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室 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建设要求(二级医院),开展PCI的医院,应具备符合要求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 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流程,在能够开展直接PCI的医院,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室;不能开展直接PCI的医院,应结合实际,明确转运PCI和溶栓后转运的流程,实现快速转诊 建立针对本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建设要求(三级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流程 提高四大胸痛疾病救治能力,建立早期识别及分诊机制 实现:早期识别、危险分层、 正确分流、科学救治,能够24小时开展主动脉、 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 急诊CT血管造影检查。

      开展面向大众的 急救及健康宣教,24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向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 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 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台服务要求,附件1: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院前急救,院内流程,日常管理,附件二:胸痛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基础指标,分类指标,适用于所有胸痛中心,适用于具有介入/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适用于不具备介入/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一、基础指标:适用于所有胸痛中心,(一)胸痛患者首诊时心电图检查比例 (二)从就诊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时间 (三)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 (四)全部STMI患者中接受早期再灌注的比例 (五)肌钙蛋白、D-二聚体、脑钠肽、血气分析等即时检测项目从抽血到获取报告的时间 (六)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等联合检测的比例 (七)怀疑肺栓塞患者完成超声心动图或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时间 (八)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和张力性气胸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九)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规范治疗的比例 (十)接诊中低危胸痛患者6小时内分流(出院或转专科门诊)的比例。

      二、分类指标,1.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从进入医院到进行球囊扩张的月平均时间(D-to-B时间) 2.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从医院医务人员接诊到球囊扩张的月平均时间 (FMC-to-B时间) 3.导管室从接到通知到准备就绪可以开展PCI的时间 4.危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存在溶栓禁忌证的,从入院到开始实施导管碎栓、溶栓或手术取栓的时间和手术率 5.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入院到开始实施外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率;不稳定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入院到开始实施介入或外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率 6.张力性气胸患者,从入院到实施外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率 7.危重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一)具备介入或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二)不具备介入或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1.需要转诊治疗的患者转诊率 2.危重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静脉溶栓率 3.对于不能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的胸痛中心,适合溶栓的胸痛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接受溶栓治疗的全部STEMI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患者溶栓后转运的比例 4.对于120分钟内能够完成转运PCI的胸痛中心,既往6个月,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比例和向接诊医院传输心电图的比例;需要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从入院到转运出院的月平均时间(DIDO时间)。

      二、分类指标,总结,基本精神:充分肯定胸痛中心建设的成效及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核心价值:从鼓励(2015-189)到要求(2017-1026)全国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 主要措施:为二三级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提供规范和指引 重要意义:将显著提高我国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能力,促进整个急救体系的建设和急救能力的提高,谢 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