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调卖花声》注释.docx
21页《双调卖花声》注释篇1:《双调卖花声》注释雪儿娇小歌金缕[一],老子婆娑倒玉壶[二],满身花影倩人扶[三]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四]?云深不见南来羽[五],水远难寻北去鱼[六],两年不寄半行书危楼目断[七],云山多数,望天际故人何处?注释[一]雪儿:出名的艺妓,唐代李密的爱姬金缕:曲名[二]婆娑:兴奋起舞的'样子玉壶:宝贵的壶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一醉何妨玉壶倒[三]满身花影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此用其句[四]间今朝句: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用其意[五]南来羽:南来雁古有雁足传书的故事[六]北去鱼:送信的使者:《古乐腐·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后因以书传信或书人为鱼书或鱼雁[七]危楼目断:危楼,高楼目断:目力所及篇2:《卖花声·怀古》注释赏析《卖花声·怀古》注释赏析原文: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难过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释:①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秦始皇三十五年),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穷极侈俪,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事实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陕西省房宫里欣赏歌舞,尽情享乐②金谷名园:在河南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也异样奢侈豪华③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输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输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④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须要⑤美人句:楚汉相争,汉胜楚败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又被汉军追及,于是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⑥战火句: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公元2,吴蜀联军在这里击败曹操百万大军⑦将军句:东汉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所以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
见《后汉书·班超传》⑧秦汉:泛指前代涂炭:比方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赏析:这两首曲子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和各民族间的斗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怜悯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两支曲子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两首曲子开头都先用三个典故第一首用秦始皇建阿房宫行乐、石崇筑金谷园行乐、隋炀帝沿运输河南巡江都游乐三个典故,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相比较而言,其次首更有新意这首开头也是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乌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气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遇损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难过地发出感叹“难过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怜悯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
而后首作品的结尾更是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精确最终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这两首怀古元曲,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谛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华夏民族的千年史告知后人: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毁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文明,更是断送民族的崛起强盛能“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以国泰民安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其志向、胸襟必将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敬重篇3: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②离别复离别,攀折复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难过树④行人折嫩条⑤,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⑥。
注释】①长门:汉宫名,武帝妃陈皇后所居这里泛指长安②风起花如雪:这里以雪的飘扬形容柳絮的纷飞③攀折更攀折二句:这是化用周邦彦《兰陵王》: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语意,而寓意更为深远④难过树:有着很多创伤的树这里是说柳枝不堪攀折之苦⑤行人折嫩条: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伤离别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⑥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凤城篇4:《双调·寿阳曲 》注释及赏析《双调·寿阳曲 (二首)》注释及赏析( 其 一 )云笼月,风弄铁①,两般儿助人凄切②剔银灯欲将心事写③,长吁气一声吹灭 其 二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④注释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②两般儿:指云笼月,风弄铁凄切:非常伤感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④蓦然:突然,突然杜宇:子规鸟,鸣声凄厉,引动游子乡思赏析(其一)月亮被层云覆盖,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全部的思念、全部的悲苦、全部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
前三句写凄凉情景,天空中一轮孤月静静地躲进了云层,满耳听到的尽是风吹房檐间挂的铁片发出的声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厚的'思念妙在后两句,本欲剔亮银灯叙写心事,谁知因一声长叹却将灯吹灭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子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她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伤的困难心情主子公因爱极而生的怨恨心态,表现得极其微妙曲折,细腻真实宠爱马致远的《寿阳曲》: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虽说元曲有俗与白之说,但马致远恰如其分地抓住长吁气,结果就是把灯吹灭,心事也只好长埋心底,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月的寒光被云笼得忽明忽暗;铁的冷音被风弄得时大时小;月光、云影、铁音、风声,怎么就都是一双一对的?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如此长夜,光影只会令我更凄凉,声音让我更悲切连命运也如此戏弄我,长叹一声却将希望之火也吹灭了其二)晚春季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季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季节,时间的消逝特殊快,更带惜春之情。
篇5:《卖花声·怀古》赏析元代: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难过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难过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赏析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高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输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显明比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
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一直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其次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好像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难过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一般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一般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终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
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精确最终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高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终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谛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篇6:卖花声阅读及参考答案卖花声阅读及参考答案卖花声·雨花台(清)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