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943645
  • 上传时间:2017-07-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作者:贾宝山,王小燕, 徐德华【摘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08 例,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TCD)测量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同时采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病程、家族史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 P<0.01 的解释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TCD 共检测到 45 例(21.64%)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龄、病程长、血压较高、高 TC 、高 TG 患者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 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病程为不可控因素,延缓颅内动脉狭窄的关键应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改善 【关键词】 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多普勒;相关因素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进展速度是预测脑梗塞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高血压(hypertension,HT) 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1 ] ,2及早发现 HT 患者的颅内脑动脉狭窄,明确狭窄的相关因素必将有利脑血管病的防治。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的多普勒(TCD)表现,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和积极有效控制建立数据资料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随机选择我院 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1 月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 208 例,男性 116 例,女性 92 例;年龄 38~78 岁,平均(59.34±7.64)岁,高血压病程 3~35 年,平均(17.65±10.25)年,纳入对象符合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颅外伤史、中风史患者1.2 TCD 检查与动脉狭窄标准采用日立 EUB-65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专职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主要采集颞窗、枕窗、眼窗血流信号,检查范围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虹吸段(CS)、基底动脉(BA)、锥动脉(VA )和大脑后动脉 (PCA),动脉狭窄诊断3标准参照相关文献[2]:(1 )收缩峰速度 (Vs)≥140cm/s,或平均血流速度(Vm)≥120cm/s, (2 )低频成分增加, (3)可有涡流和血管杂音出现, (4)可有狭窄处的远端和近端血流速度减低, (5 )可有侧支循环形成。

      记录血管狭窄的部位、长度、数目等,根据TCD 检查结果分为狭窄组 45 例和非狭窄对照组 163 例1.3 生化指标检测检查血糖、血脂,空腹 12h 于次日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仪器为迈瑞 BS-3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4 流行病学资料调查询问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职业、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发病年龄、生活习惯等,测量患者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1.5 统计分析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绘制构成比图,以±s 描述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单因素分析 P<0.10 因素为4解释变量,以是否颅内动脉狭窄为结局变量,建立二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软件为 SPSS14.0 for window2 结 果2.1 颅内动脉狭窄分布特征在 208 例高血压患者中检查动脉 1436 条,TCD 诊断狭窄45 例,患病率 21.64%,单支狭窄 26 例、双支狭窄 14 例、三支狭窄 5 例,动脉狭窄左右分布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动脉狭窄共69 条,占所检动脉数的 4.81%,以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其余依次是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基底动脉、锥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构成比见图 1。

      2.2 颅内动脉狭窄的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吸烟、收缩压、高血压病程、TC 和 LDL~C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或 P<0.01,见表 1表 1 影响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单因素分析(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 <0.052.3 颅内动脉狭窄的 Logistic 分析5以动脉狭窄为二分类结局的 7 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吸烟=1,不吸烟=0,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 TC 、TG 、FPG的实测值逐步前进法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收缩压、LDL- C 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见表 2表 2 影响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的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略)3 讨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 500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 120 万人,积极开展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检查对脑卒中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独立高危因素[3] 目前,颅动脉检查方法主要有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虽然DSA、MRA 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很高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费用的昂贵和设备未在基层医院普及,限制了临床上广泛开展,TCD 以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根据相关文献研究: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 20.99%[4] ,本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为621.64%,狭窄在性别之间和左右分布上无明显特征,最常累计的动脉是大脑中动脉,余依次是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基底动脉、锥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与丁蓓等研究结果吻合[5] 本资料显示血压是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狭窄组血压高于非狭窄患者,通过询问,这部分病人大部分服药无规律,往往症状加重时开始服药,而症状缓解后又停止服药,致使血压处于长期波动状态高血压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脑血管结构,高血压可直接作用于直径 50~200um 的小动脉,使其发生透明样变,高血压通过机械性刺激直接损伤大血管,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平滑肌增生,内膜结构破坏导致狭窄[6] 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 TC 和LDL-C 高于非狭窄者,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明 LDL-C 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有脂质代谢紊乱而表现为血脂异常,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脑卒中及大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7] ,临床上应用降脂药物干预可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血脂异常是导致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肥、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 LDL-C 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狭窄组年龄和病程均高于正常组,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和病程纳人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说明它们是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徐安定等研究结果[4,8] 7综上,影响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因素有年龄、病程、血脂、血压,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存在的个体将具更高危险性[9] ,其中年龄和病程为不可控因素,但对高龄病程较长的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定期颅血管影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狭窄危险,预防高血压颅动脉狭窄的重点应放在良好的血压血脂控制上参考文献】[1]柳扬,黄一宁,汪波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1,18(22 ):1387~1389.[2]Yao JA,Jiang M,Fan JS,et al.Heterogeneous changes in K currents in rat ventricles th ree day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 ion[J].Cardiovasc Res.1999,44 (1)∶132.[3]柳扬,黄一宁,汪波等.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22) :1387~1389.[4]徐安定,卓文燕,林秀华等. 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8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J] .高血压杂志,2004,12 (2):123~ 126.[5]丁蓓,凌华威,张 欢等.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对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21 ( 8):757~760.[6]李瑶宣,唐德萍,宁加玲等. 高血压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 ( 12):1480~1482,1486.[7]钟妙红,罗 兰. 老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 (6):251~ 253.[8]施宗学,黄文芳,钟 宏. 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多普勒观察[J].西南军医,2005,7 (2):6~8.[9]赵水平.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新进展[J]. 高血压杂志,2003(3):19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