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doc
15页ph对水质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合适的ph值为7.8—8.5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导致鱼、虾生理缺氧症,常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过高会增长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减少的体现,同步,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长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长都可以克制对虾的生长ph值过高则也许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此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克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种综合指标,它重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有关性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ph值一般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 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如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多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因此,白天光合伙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伙用停止,对虾及多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h值变化最小 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伙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状况正好相反,持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 对ph值的调控 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ph值高于9.0(上午10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放苗迈进行ph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种重要环节调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措施,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尽量将ph值降到9.0如下(8.5以上),这样可保证放苗后虾苗的成活率达到生产规定。
2.中前期调控: 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还比较正常,如nh3、h2s等浓度很低,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ph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畴里随后,ph值逐渐减少,如果上午10点测量出的ph值在8.0如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 3.中后期调控: 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各项指标已经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状况下,nh3、h2s浓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ph值下降又特别快,这个时候如果不调节好ph值,虽然增氧机满负荷不断地运转,对虾仍会有生理性缺氧浮头的危险,给养殖者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后期的ph值调控技术规定比较高,也是决定养殖效果好坏的核心环节由于nh3、h2s的毒性与ph值的高下有密切的关系,中后期调节ph值一定要考虑全面,如果nh3浓度很高而h2s浓度很低,此时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低水平,这样可减少nh3毒性又保证不会导致对虾生理性缺氧;如果状况正好相反,则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高水平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ph值的正常,又尽量地减少水体中nh3和h2s的毒性,这样就会提高养殖的产量 ph值偏低或偏高的解决措施 ph值偏低的解决措施: ①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 ②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ph值低于7.8,每亩用量5-15kg),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 ③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例如稀释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以拟定效果; 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 ⑤充足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
ph值过高的解决措施: ①注入新水 ②用滑石粉(重要成分硅酸镁)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一般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减少0.5-1; ③每亩用0.5-1kg明矾,全池泼洒 ④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足稀释后全池泼洒 ⑤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 ⑥使用“牧鱼露”(每亩用1 kg)加红糖或腐植酸(每亩用2~3 kg) 四、溶氧 溶氧是水体中最重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一般规定在5-8mg/l之间,至少不低于4mg/l;当溶氧低于3mg/l时,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量减少,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也许导致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重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伙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种方面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涉及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种方面。
当池塘溶氧局限性时可采用的重要应急措施: ①增氧机的合理使用;②合理的换水;③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 ④合理地使用增氧剂;⑤逐渐哺育出所需合适的新藻相 目前重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阐明: a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长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长水体的碱性,提高池塘水体的ph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类物质混存 b过氧化钙,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映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长水体中的溶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减少水体中的氨氮,清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避免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改良水质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照下表使用量 c过碳酸钠[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称于30%浓度的双氧水使用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的ph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避免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的水体泼洒。
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运送,每5-6h加药1次 五、氨氮 氨氮是由池中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分解产生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一般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长,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0.2㎎/l为宜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mg/l如下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状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长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承当,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克制,并可减少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减少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互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入性,减少内部离子浓度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减少,生长减慢;组织损伤,减少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互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长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互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在应激状态,增长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减少生长速度;减少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减少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体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重要措施: ①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 ②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 ③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 ④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 ⑤常常开动增氧机; ⑥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⑦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避免,早解决; ⑧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 ⑨对的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氨氮,清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措施,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步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同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佳与其她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
六、亚硝酸盐 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用产生氨,虾的泌氨作用产生氨,人为施用无机氮肥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渐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成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内的累积 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长、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长,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她菌群的克制有关 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虾体表的渗入与吸取作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亚硝酸盐浓度高下对虾的影响 一般状况下,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0.1mg/l,虾及水生动物在此条件下,可以正常自有地生活,不会导致任何健康影响当养殖水体溶氧减少,氨及硝酸盐水平较高时,往往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水平增长,当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0.1-0.5mg/l,并长期维持这一水平时,虾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导致虾慢性硝酸盐中毒,体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水平继续增长,含量高于0.5mg/l时,虾中毒症状继续加剧,体力衰退,游泳无力,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状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在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对虾则鳃受损变黑,严重者导致死亡亚硝酸盐的毒性依虾的种类和个体的差别而不同,因而,对不同种类虾的安全浓度差别很大为保证虾的安全(特别在育苗期)亚硝酸盐含量以逆光控制在0.2mg/l如下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水平的影响因素 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