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说明.doc
4页行的五套教材 理科综合·化学 一、试卷构造阐明 全国卷理科综合试卷构造如下: 全卷(300分) 化学部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一) 13题 78分 化学有7题(7-13),均为单选题,每题6分,共42分 选择题(二) 8题 48分 第II卷 必考题 11题 129分 化学有3题(26-28),共43分 选考题 8选3 45分 化学3选1(36-38),15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映原理”的内容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构造与性质”“有机化学基本”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种模块的内容 3道必考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近几年从题型的角度可依次归为实验题、无机综合题、反映原理题 二、 试卷特点 为了有助于备考工作从广东卷向全国卷的顺利过渡,试卷特点的分析将从全国卷(暂以乙卷为对象)与广东卷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总体而言,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重要的,是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把握的,应在完毕主体工作的基本上再关注其差别共同特点: 1.考点布局相似,突出模块教学的功能 2.立足学科基本,突出主干知识的考察。
3.注重能力立意,突出学科能力的考察 4.贴近社会实际,突出化学学科的价值 重要差别: 1.选择题考点分布稳定度略低于广东卷,灵活性高于广东卷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有机化学、离子平衡问题是全国卷选择题基本稳定的命题范畴,但具体考点常有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灵活分布在生活中的化学和实验基本操作两道选择题中 2.非选择题3道必考题的总体难度设立和能力侧重点与广东卷有差别 实验题的难度与无机综合题、反映原理题相比相对较小,能力侧重点是实验基本措施的迁移应用为主,在的全国卷实验题中初次浮现了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问题,阐明广东卷、安徽卷等在实验探究命题上的摸索已引起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关注 无机综合题强调对工艺流程的分析解读,在这一点上与广东卷基本一致就新情境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定看,全国卷的灵活度更大,不仅像广东卷同样需要学生精确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在配平、物质推理方面需要学生有充足的训练经验 反映原理题除了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核心信息的能力,对于图像中定态的点和动态的点与相应的化学意义的互相转换能力规定明显,除此之外在定量分析可逆反映体系方面规定明显高于广东卷,换句话说基于真实情景下的化学计算能力规定远高于广东卷。
3.对学生知识储藏的规定略高于广东卷 从实验题看,全国卷不仅需要学生对实验基本措施有一般性梳理,并且应对某些具体典型实验案例较为熟悉以便迅速迁移;从无机综合题看,某些教材上没有但实际运用、习题训练中常用的知识也被觉得是学生应知应会的;从反映原理题看,学生对某些典型计算问题所需要的公式最佳比较熟悉,否则就需要多花某些推理的时间 三、 备考建议 (一)教师需要亲自参与全国卷的研究 细致体会三点:基本考点有哪些?需要什么知识储藏?考察的哪种具体能力?并根据年份的变化,体会其导向的变迁,并思考这些变迁与其她省市高考题有无联系,从而对试题发展有一定展望完毕上述研究后,点列出第一阶段复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复习到相应版块时不迷失方向 (二)坚持贯彻广州市科学备考的基本经验,在第一阶段复习中打好坚实的基本 1.树立广州自信,备考理念、备考操作均经得起全国卷考验 近十年的广东卷备考使广州市化学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在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总体趋势下,只要坚定地打好基本、培养能力,继续强化原有优势,不盲目不盲从,夯实研究考题内涵和学生的需求,必然可以顺利完毕向全国卷的过渡 2.明晰高三化学复习全年的任务规划。
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常规考点的思维程序是第一阶段复习的核心任务,复杂情境下信息的整合、体现的规范、细枝末节问题是第二阶段复习才要重点过关的仍然需要强调第一阶段复习内容选择的问题,该学生自己做的事要让学生自己做,能放在后期再补救的问题可以临时搁置,一轮复习要做的是协助学生建立夯实的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务必克服一轮复习先松后紧、拖拖踏踏的现象 3.提高复习课的品质和效率 摒弃复习课“炒冷饭”“上课讲、下课练”“简朴堆砌知识”等弊病,可通过创设问题、创设任务、创设实验情境等方式呈现出一种新形态的复习课,内容上以整合为佳,目的上以形成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程序或模型为首,方略上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核心4.提高习题训练的效能 训练超量、测试频繁是高三复习的老问题,导致训练的目的性很弱,讲评的承当大,学生的反思空间被压缩,优质试题的功能得不到挖掘在使用全国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将有海量的习题涌入到我们手上,因此要特别加强选题、用题的目的性,要紧紧环绕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会解决某类问题)选择适量的训练题 5.继续发挥《备考指南》《题型训练》的备考功能 《备考指南》并没有由于使用全国卷而进行大幅度修订,其基本体系是近年来广州市一代代化学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基于协助学生构建优质的学科认知构造而编写的,这一点不会由于使用全国卷而变化。
从我们对全国卷试题的已有研究看,使用好《备考指南》并结合新年中心组工作成果,仍然是第一阶段复习打好基本的最佳选择《题型训练》会在今年终完毕修订,及时为第二阶段复习提供支持 (三)各板块的具体复习方案应针对试题的差别作适应性调节 1.元素化合物复习在对象上除了关注典型元素及其家族内化合物,建议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有关元素略作拓展 2.化学平衡、离子平衡板块的复习应进一步加强图像的工具性作用,图像的分析、图像的形成需要精细化,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应成为可逆变化体系解决的常态 3.实验基本措施的复习仍应融入到典型实践案例中进行,运用离子的检查、海带提碘、硝酸钾制备、食醋总酸量测定、乙酸乙酯的制备等实际案例完毕基本措施和实践细节的复习 (四)稳妥解决选考模块的问题 选考模块较为稳妥的做法是选择有机化学题日期(周次)内 容学时主备教师备注8月2日-12日(暑1-2周)1―2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41―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48月12日-27日(暑2-5周)2―1物质的分类32―2离子反映周边42―3氧化还原反映49月1日-16日(第1-3周)3-1钠及其化合物33-2铝及其化合物33-3铁及其化合物3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39月17日-11日(第3-6周)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3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34-3硫及其重要化合物3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310月12日-29日(第7-9周)5-1原子构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35-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45-3化学键411月2日-8日(第10周)6-1化学反映与能量变化36-2燃烧热和能源 反映热的计算211月9日-22日(第11-12周)7-1化学反映速率37-2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37-3化学平衡常数411月23日-17日(第13-16周)8-1弱电解质的电离38-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8-3盐类的水解48-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2月18日-29日(第16-18周)9-1原电池 化学电源39-2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月9日-29日(第19-22周)10-1结识有机化合物310-2烃310-3卤代烃310-4醇 酚310-5醛 羧酸和酯310-6基本营养物质 有机合成53月1日-7日11―1、11―2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运用43月8日-31日(第2-5周)1-1、12-1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412-2物质的检查与鉴别312-3常用气体的实验室制备312-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5第6周专项一《基本概念》5第7周专项二《反映原理》5第8周专项三《元素化合物》3第9周专项四《有机化学》4第10周专项五《化学实验》4第11周专项六《选择题突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