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16177064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文化意识渗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意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意于培养世界意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意识到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只注重讲解语法,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

      外国人一般都能容忍我们所犯的语法或语音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些错误不符合他们的交际习惯,在习俗上不能接受   因此,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根据这一新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把握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真正而完全地获得英语知识和交际英语能力 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同步地学习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及这些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科技等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一)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中国学生习惯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李秘书"、"方护士"称为Secretary Li , Nurse F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所以,我让学生叫我Miss Yuan .  2.感谢和答谢  在英语中thank you 除了用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如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时,老师要谢谢学生,在通结束时,双方会互相说"谢谢"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3.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  4.饮食  同中国一样,英美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早上7:30到8:30,午餐为中午12:00到2:00,晚餐为7:00到9:00美国人没有喝午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则非在下午4、5点钟喝午茶不可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这主要涉及到动植物名称、颜色等 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概念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英美国家,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就意味着"死亡"、"疾病"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许多表示颜色的单词也可以是姓,如:表示W hite怀特(白色)、布朗Brown (棕色)、格林Green (绿色),还有习语也与颜色有关:black tea (红茶)、 blue films (黄色电影)、a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脸色不好)   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to take horse吹牛  a lion on the way拦路虎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  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

        6.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手段,是英美人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义适时恰当的手势语言具有含蓄、简单的特征,既形象直观,又避免了因不方便说或说不清带来的麻烦,可谓口头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见的有:   1, 耸肩,双臂下垂,手心向外-表示不知道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2,朝对方张开手臂-表示欢迎  3,高举双手或伸出一手,食指和中指张成开"V "形-表示胜利  4,握拳后竖起大拇指-表示同意  5,大拇指与食指组成圆,其余三指伸直-表示满意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手势语言,肯定对学生理解、习得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宗教知识   宗教问题对中国学生是一个难点,也是个重点所以在学英语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所信仰的宗教以及其宗教文化,否则在交际或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例如,在缺乏宗教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见到the End of the World ,我们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在基督教中,人们却认为是伸张正义的时刻所以,当西方人说"the End of the World"时,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8. 隐私  我们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结婚了吗、去哪儿等,可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样问干涉了他们的隐私,大部分外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 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这就容易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  目前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阅读材料中含有纯真的、地道的英语,所包含的文化意识相当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多元文化的渗透,善于设置文化语境,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在日常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文化渗透的方法   文化渗透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牛津版的7A,里面涉及的文化方面的内容很多,这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多方位文化渗透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教师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