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一第03讲有理数加减.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20449349
  • 上传时间:2017-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4.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03 讲 有理数加减运算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适用区域 全国-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分钟知识点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4.有理数加减法运算中的转换思想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运算3.使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中的作用,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减运算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在算法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教学难点 灵活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 0 的四则运算.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现在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二、知识讲解1. 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 20 米,又走了 30 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思考:还有哪些可能情形?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所以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明确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 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了 50 米,写成算式就是: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 50 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20350图:(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 50 米处,写成算式就是:,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 50 米处.(20)(350― ― ―(3)若第一次向东走 20 米,第二次向西走 30 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写成算式是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 10 米处.20(3)10― ―(4)若第一次向西走 20 米,第二次向东走 30 米,写成算式是: ( (20)3―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5)第一次向西走了 30 米,第二次向东走 30 米.写成算式是: ( ).(30)― (6)第一次向西走了 30 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 (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你能发现什么?个性化教案很重要!(4)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2. 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 ○ 和○ + □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 + ○ )+ ◇ 和□ +( ○ + ◇ )总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b a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 bc b caa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3. 我们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计算 (―8)―(―3)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 )+(―3)=―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8,所以 (―8)―(―3)=―5①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试一试:再做一个填空:(―8)+( )=―5 ,容易得到(―8)+(+3)=―5②比较①、②两式,我们发现:―8“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换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 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 .ba、 – ba―( )4. 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加.(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相加.(3)同分母的分数可先加.(4)符号相同的数可先加.考点/易错点 1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考点/易错点 2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技巧有:(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4)带分数拆开:计算含带分数的加法时,可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结合相加。

      注意带分数拆开后的两部分要保持原来分数的符号.考点/易错点 3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考点/易错点 4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三、例题精析【例题 1】【题干】计算:(1) (2)7151342(3) (4) .5【答案】 (1) (2)715132个性化教案解:原式= 解:原式=7151342= =26= 1(3) (4)157.52解:原式= 解:原式= 1.= =80【解析】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应注意先确定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先判断是什么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然后按照有理数加法的三条法则来具体处理.【例题 2】【题干】计算:(1) 0.7.410.35(2 ) 382.0.2(3 ) 587(4 ) 737121238155【答案】 (1) 0..40.解:原式= 731.=.15= 0(2 ) 3.82.70.431.0.2解:原式=  43= 4.= 0.43=(3 ) 15281057解:原式= 05228= 7=1(4 ) 37212513885解:原式= 7 2125= 2583= 9= 1【解析】本题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便.具体技巧有以下几点:(1)若有小数,能凑整的先加.(2)同分母的分数或有倍数关系的分数可结合一起计算.(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4)先把正数、负数分别集中相加,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例题 3】【题干】列式并计算: 与 的和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 的和.243113【答案】解:由题意得:||( )1|43【解析】认真审题,看清题意,本题求得的是 与 的和的绝对值,而不是求绝对值2431个性化教案的和,在去绝对值符号时要注意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化简: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数值是它的相反数.【例题 4】【题干】某检修小组从 A 地出发,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这个检修小组一天中行驶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4,+7,-9,+8,+6,-4,-3.(1)求收工时检修小组距 A 地多远?(2)距 A 地最远时是哪一次?(3)若检修小组所乘汽车每千米耗油 0.5 升,则从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答案】解:(1)-4+7+(-9)+8+6+(-4)+(-3)=1(千米) .答:收工时检修小组在 A 地东面 1 千米处.(2)第一次距 A 地|-4|=4 千米;第二次:|-4+7|=3 千米;第三次:|-4+7-9|=6 千米;第四次:|-4+7-9+8|=2 千米;第五次:|-4+7-9+8+6|=8 千米;第六次:|-4+7-9+8+6-4|=4 千米;第七次:|-4+7-9+8+6-4-3|=1 千米.所以距 A 地最远的是第 5 次.(3)从出发到收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4|+|+7|+|-9|+|+8|+|+6|+|-4|+|-3|=41;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41×0.5=20.5(升) .答: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 20.5 升.【解析】首先审清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例题 5】【题干】已知有理数+3,-8,-10,+12,请你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其运算结果最大,这个最大值是_________.【答案】解:(+3+12)-(-8-10)=15+18=33.故答案是:3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理解当(+3+12)-(-8-10)时,计算的结果最大是关键.【例题 6】【题干】已知两个数的和为 ,其中一个数为 ,求另一个数.25314【答案】解: .321420故另一个数是 .0【解析】本题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考查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基础题型.【例题 7】【题干】弘文中学定于十一月份举行运动会,组委会在整修百米跑道时,工作人员从 A 处开工,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开工处 A 到收工处 B 所走的路线(单位:米) ,分别为+10、-3、+4、-2、+13、-8、-7、-5、-2,工作人员整修跑道共走了多少路程?【答案】解:|+10|+|-3|+|+4|+|-2|+|+13|+|-8|+|-7|+|-5|+|-2|,= ,1034218752=54 米.【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这是基础,要熟练掌握.四、课堂运用【基础】1. 计算:(1 ) =__________ (2) =_________12313个性化教案(3 ) =___________ (4 ) =___________1415【答案】 (1) (2) (3) (4)5617220【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分别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先通分,再计算.2. |x-1|+|y+3|=0,则 y-x- 的值是(  )12A.-4 B.-2 C.-1 D.112 2【答案】解:∵|x-1|+|3+y|=0,∴x-1=0,3+y=0,解得 y=-3,x=1,∴y-x- =-3-1- =-4 .1212故选 A.【解析】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1)绝对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 .当它们相加和为 0 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 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题目.3. 已知 x.y,z 三个有理数之和为 0,若 ,y= ,则 z=_________.182x5【答案】解:由题意得: ,xyz将 ,y= ,代入得:z=-x-y= =-3182x5故答案为:-3.【解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