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严复及其翻译简述.doc
15页严复及其翻译简述A brief introduction on Yan Fuand his translationcontributions摘要:严复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传西学,译西箸,对近代 中国文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历来受到学术界 各家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它却能长盛不衰,屡改不倒,这说明它是“实用的”、 是“精练之至”的、是“经验之谈”、是杰出科学的翻译理论总结和宝贵的翻译 理论遗产关键词:严复生平;信达雅;译著Abstract: Yan Fu is a grcat modern enlightenment thinker in China. He raised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t plays a great role in translation work. He had introduced and translated some famous western works to china. After reading his translatin works, our Chinese have changed much more in thoughts. He also has made a grcat contribution to the dcvclopmcnt of china an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Chinese society" s advancing.Key words: Yan Fu; biography ; translation、 ;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目录 引言I 严复生平概述II “信、达、雅”的探讨研究一2.1 “信、达、雅”的提出2.2 “信、达、雅” 2.3 “信、达、雅”褒贬之争HI严复译著 3.1严复译著在中国的影响3. 2严复与“信、达、雅”翻译原则结束语 参考文献致谢 Acknowledgements引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笫一人,他“信、达、雅” 的翻译理论标准在我国及世界翻译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国外众多学者也 都将视线集中到了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对他“信、达、雅”翻译标准的研究 上,对他先进思想及著名翻译理论的探讨研究,将会让我们在翻译工作中有一 套更为完善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用来更加完善地做好我们的翻译工作,使我们的 翻译工作日臻完善。
因此对严复思想的研究,对现代学术领域和翻译界在更深更 广层次上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极其具有价值意义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平台在对严复 及其思想进行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接受和参考來自中外各界的真实史据 材料,尽量 做到以史实论事实,极尽所能的对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先生光辉的一 生做一理论评价和考证一严复生平概述1.1严复生平严复(1853—-1921),我国学贯中西且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生前曾几度易名,初名体 乾、传初,后又改名为宗光,字又陵,之后又易名为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他一生潜心学问,著书立说甚多,其学术和研究兼涉足诸多领域,且还一度从政 为国计民生贡献自己的绵薄Z力1866年 他考入了福州船场附近的船政学堂, 在其间学习英文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之后,因成绩优秀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在留英期间,他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涉猎了大量的资产阶级 政治学术理论,他尤其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这对其FI后及启蒙进步思想的产生 无不是一种深厚积淀Z本源回国后,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至二十世纪初 期一段时间内曾任淫堂教习、学堂总办等职,以及创办俄文馆即最早的俄文 学校,创建先进报刊,还曾先后出任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的校氏。
他一生中即 任过多种职务,但归结起来无不外乎在教育及政界,尤其之于教育和学术方面更 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他“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对 翻译界和许多英 语学习者在做翻译工作时提供出一种较Z合理完善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这无不使 我门倍感欣喜严复的一生很是奇特,他去英国学习海军,但他所倾心的却不是 海军而是政治和哲学,他的学问遍及于他在英国时所学习的那些名著,且他事业 的中心也是翻译那些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演论》(1898),《原富》 (1902),《群学疑言》、《群巳权界论》(1903),《社会通诠》(1904), 《法意》(1909),《名学》(1905),《名学浅说》(1909),此八种翻 译被称作是著名的“严译八种〃.除译著外,由于他对教育的倾心,对中国资产 阶级新式教育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废除八股,且历数 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 一曰锢智慧、其二匕1坏心术、其三匕1滋游手他主张多办学校以及完善教育 制度,还建议把学习好的聪明Z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他认为 教育应分三个阶段: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此种教育理念对H后 教育的日趋完善和成熟是一个有力的基石支撑。
此外严夫子另一闪光且高出常人 之处呢便是他较早发起的对妇女教育的重视,他认为妇女的自强为“国政至深 之根本”,所以妇女应和男子一样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以摆脱封建固 守礼教的束缚解放中国的妇女,先从教育开始实施,这也为中国的解放Z路 打开了又一扇固封的窗口,对当时社会影响深刻,推动了的解放事业又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接着谈到严复与教育,也不得不说北京大学严复和这所名校可 谓有着不解之缘,可追溯至大学的初创年代,出于对维新新政事业的热心,他不 仅积极为学校引荐师资,而冃自己也在学校做专题讲座,于是在1912年被正式任 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严复自然而然就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校但 他真正掌管这个学校的吋间很短,可是却对北大意义甚为关键,他为北大生存发 展做出了不口J磨灭的贡献,因为当时清政府正处于统治危机的浪尖上,社会动 乱不堪,其间学校先是被被义和团改为神坛,后又被八国联军占领,存款无几, 处境艰难,大学堂名存实亡同时教育部也颁行“北京大学结束办法”,要停办 大学,严复通过各种途径呼吁社会希望支持北京大学办校,最终经苦心经营得以 保住了京师大学堂,以至于今日的北京大学才能有悠久的历史,才能获得如今 全国最高学府的地位,因此严复为北大所做的贡献也是对教育界的一大贡献,同 时也为严复了口己在历史的身影上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严复的一生见证和亲历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也是他伟大思想形 成的积淀Z源,他丿力经中华民族生死存广的重要关头,我国的衰败落后与西方他 国的强大不得不使他反思穷困之源,于是他学习西法,翻译西方先进著作,使国 民能有机会通过这些西方先进的书籍,认识到落后的原因,意识到只能求进步才 能求生存、求发展,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这样只能落后,只能挨打,只 能做亡国奴,所以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并非浪得虚名,他在近代中 国学术界、教冇界和国民思维革新方而所做的成绩和贡献我们也不得不瞻仰,当 然这也仰仗于他在西方接受并把他翻译到中国的一些先进著作,他翻译这些著作 吋,也遵循他“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把一木又一木讲西洋资木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理论大书介绍到中国知识分子中间,使得其中对西洋文化无兴趣英至反感的 人也认真阅读思考起來,所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影响,有些是严夫了木人也始料未 及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对待严复思想及翻译理论,使Z对我们起到 一种积极和先进的提高作用二“信达雅”翻译标准2. 1 “信达雅”的提出严复丰盈坎坷的一生为世界和中国学术界留下了一笔伟大的财富,这笔伟大的 财富直至今日依然对学术界尤其是翻译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那就是 他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的著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
接卜•來我们就对这一翻译标准及其在学界的影响进行一浅显的论述信达雅”即严复在〈译例言〉中捉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自从冇了这 一翻译标准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而且也是翻译研 究争论的焦点,有人称之为原则,有人称之为理论,也有人称之为标准,译界名 家各抒己见,评价有贬有褒,但至今还未冇一家之说能够超越它因此冇人说研 究“信达雅”就是研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由此可见“信达雅”在我国翻译 界冇着如何重大的深远影响,透过翻译界各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信达雅”的不 同评价,可以看到我国翻译理论的成长与发展在新中国时期,译论史上的批评、 争辩热闹非凡陈西淳、瞿秋白对“信达雅”提出质疑,林语堂提出“忠实、通 顺、美”的标准,但是 这些基本上没有超出“信达雅”的范畴解放后,尤其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译界就翻译标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一方面认为“信达雅”是辨证统一的,是确实可行的另一方而又认为“信达雅”完全不行 如徐永瑛认为“信”是初级的“达”,“达”是高一级的客观的“信”,而“雅”是高度的“信”和“达” o但是 真正迎来我国翻译界春天的是改革开放 以来的二十年,这一时期大量的引进各种文化思潮,为的翻译理论注入了新 鲜的血液,我国的翻译学繁荣发展,流派纷呈。
关于“信达雅”大多数人都不赞 成简单的否认或抛弃,而觉得“应该采取修订或重新解释的方式”乌传衮认为 “严复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翻译理论,除了翻译的标准之外,它还涉及到了翻 译的态度、译者的素质、术语定名原则等等”,并且赵秀明也认为“严复首创的 “信达雅”可称作为译事楷模,将翻译中的辞意美学推向极致”沈苏儒也说 “信达雅是严复翻译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它是反映了而不提示出翻译的客 观规律,由于它反映了这一规律,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意 义,至今还有不朽的生命力”所以说,自从有了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大家都可以看到它对我国翻 译事业的巨大影响,除了齐家对其认同的态度Z外,同时对这三字原则也存在着 不同的意见之争2. 2那么究竟什么是“信达雅” ?“信”(faithfulness)属于立意阶段,挖掘出真实的感情是选词的前提和 基础对于“信”的理解可分为两类;一是形式上的“信”,它片面的强调忠实 于原文的文字,字对字、句对句的直译、死译,这种译法忽视了中文与外文在词 语含义、词语搭配、词语顺序、句子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语言差异,忽 视与外国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上的区别,忽视了人与外国 人在思想方式上的不同,这样译岀來的译文生硬难懂、文法不通,冇可能违反原 译,造成误译,引起误解。
二是内容上的“信”,它只强调译出的原意而不考虑 原文的风格,这种称为“活译”的译法在翻译一般性材料(如旅馆介绍材料)时 可能是一种好的翻译方法,但在翻译重要文件,特别是政治文件时这样的翻译 就有一定的风险一个好翻译必须做到既忠实于原文意思又忠实于原文风格,必 须用地道的中(外)文,正确的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语气、情感,达到“传 意、传神”的目的,尽量选用适合原文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思,把原作的 形式再现出来因此,要在翻译工作中做到真正的“信”自然不是单纯的语言 外形的变化,而是要求翻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深刻地体会原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次 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小找到 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 无疑表现出來,这样的翻译过程,才是把翻译者和原作者合二为一,好像原作者 用另外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可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发挥创造性,又必须忠 于原作的意图,而只有做到“意思”和“风格”都忠实,才能保持原文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