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牛蛙反射时测定和初步研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8531519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牛蛙反射时测定和初步研究摘 要利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对牛 蛙的左、右后肢反射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低深度的盐 酸溶液(0.5%、1%)使牛蛙的反射时较长,而相同深度下, 硫酸溶液(0.5%、1%)使牛蛙的反射时更短关键词反射时盐酸硫酸一、 前言在高校生理学实验中,经常来酸的刺激来测量牛蛙、蟾 蛛反射时,来验证一个典型的反射弧是否完整一般该实验 项目是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一起进行的,有很多文章对反射 弧的分析实验进行了报道,如沈建新等对反射弧分析的实验 标本进行了简化介绍,顾佩琴等对脊蛙反射的视频在教学中 的应用研究,傅丽容等对反射弧分析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但是对反射时测定研究的报导较少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在浓度的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对牛 蛙的左右后肢刺激后反应时间的快慢,来进一步了解反射弧 的重要性,为教学中反射时的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提供参 考二、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及试剂牛蛙1〜2只,常用手术器械,烧杯,小滤纸片,棉花, 纱布,秒表,蛙嘴夹,支架,0.5%及1%盐酸溶液,0.5%及 1%硫酸溶液,任氏液等二)动物屈反射时实验观察和记录取牛蛙一只,用毁髓针进行毁脑后,腹位固定于蛙板上, 利用常规方法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并穿线备用。

      取下蛙腿夹, 用蛙嘴夹夹住脊蛙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先将牛蛙的右后肢 的最长趾浸入0. 5% (质量比)硫酸溶液中深度为2〜3毫米, 立即记录时间,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 时,立即用蒸馆水多次冲洗受刺激的皮肤上的酸液并用纱布 擦干,重复此实验3次并进行记时;用同一只蛙的左后肢最 长趾做同样实验并记录反射时用1% (质量比)浓度硫酸溶 液重复上面实验并记录;换用0. 5%及1%的盐酸溶液重复上 面的实验并分别记录反射时见表lo三、结果与分析(一) 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牛蛙反射时的影响表1牛蛙反射时测定记录表从表1可知,在低浓度(0.5%)的盐酸溶液中,牛蛙右 后肢的平均反射时(4. 86S)要低于在高浓度(1%)的盐酸 溶液中的反射时(5. 52S),同样在低浓度(0.5%)的盐酸溶 液中,牛蛙的左后肢的平均反射时(4. 67S)要低于在高浓 度(1%)的反射时(5. 38S)O(二) 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牛蛙反射时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低浓度(0.5%)的硫酸溶液中,牛 蛙右后肢的平均反射时(3.24S)要低于在高浓度(1%)的 硫酸溶液中的反射时(4.01S),同样在低浓度(0.5%)的硫 酸溶液中,牛蛙的左后肢的平均反射时(2.16S)要低于在 高浓度(1%)的反射时(2. 7S)O(三)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及硫酸溶液对牛蛙反射时的 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0.50%浓度的盐酸溶液对牛蛙右后 肢的平均反射时(5. 52S)要高于在在0. 50%浓度的硫酸溶液 对牛蛙右后肢的平均反射时(4.01S);在0.50%浓度的盐酸 溶液对牛蛙左后肢的平均反射时(5. 38S)要高于在在0. 50% 浓度的硫酸溶液对牛蛙左后肢的平均反射时(2.7S);在1% 浓度的盐酸溶液对牛蛙右后肢的平均反射时(4.86S)要高 于在在0.50%浓度的硫酸溶液对牛蛙右后肢的平均反射时 (3. 24S);在1%浓度的盐酸溶液对牛蛙左后肢的平均反射时 (4. 67S)要高于在在0. 50%浓度的硫酸溶液对牛蛙左后肢的 平均反射时(2. 16S)O从结果可知,相同质量浓度的硫酸对牛蛙的反射时要低 于盐酸溶液对牛蛙的反射时,可能是牛蛙对硫酸的反应要敏 感,具体的刺激机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来进行展示。

      如 配制相同摩尔浓度的两种酸进行检测,或者增加牛蛙的数量 来看看是否有个体的差异,特别是左、右后肢的敏感度资助项目名称:红河学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1] 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生理学实验[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9.[2] 沈建新,王海燕反射弧分析”实验标本的简化 [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 11: 13-14.[3] 顾佩琴.”脊蛙反射”实验视频在”神经调节” 一 课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9, 44 (1): 40-41.[4] 傅丽容,何滨.反射弧分析实验方法的改进[J].海南 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8 (4): 369-371.(作者单位:杜民、李河:云南省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 技术学院,红河学院云南省高校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 控制;张关秀、杨晓鹏、杨华珍:红河学院云南省高校农作 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