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戊戌变法》的教学案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0425584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历史课改教学案例开发影视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戊戌变法》的教学案例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遗址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资料取材于历史长河中的某些事实,虽然各界对之褒贬不一,但是,这却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将中的某些历史信息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中国历史8年级上《戊戌变法》一课时,就选取了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历史信息,创造性的提出了“历史场景(影视资料)——合作、探究”模式开展探究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  、 巧用主题曲导入新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个既熟悉有可以调动兴趣的情景,首先想到了历史味很浓的《走向共和》主题曲课堂上,学生在歌声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有同学开始小声议论在音乐声结束的时候,我开始引用歌词中的一句“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过渡到本课的教学——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再一次被“铁蹄践踏”!学生开始溶入本课悲壮的历史气氛中。

      2、大胆运用电视剧视频剪辑创新历史教学如何利用影视资料视频剪辑为课堂教学服务?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创造性的开展了“历史场景——问题——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设计了5个历史场景根据这些历史场景,确定了相应的5个探究主题场景1:灾难深重的中国《马关条约》的最后文本送到中国探究主题1: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1)请问:视频中描述的是____战役后,中国战败,被迫签定____条约,中国举国上下震动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马关条约》使中国上下震动了吗? 场景2: 群愤的中国北京街头激愤的人群探究主题2:面临抉择的中国2)通过视频和所学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学生义愤填膺,纷纷回答问题有的说:中国人不要和约.有的说:中国要被瓜分了!这时,我很沉重的,加重语气的引导大家:中国这时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中国究竟选择了那条道路? 场景3:苦难中国的一线希望康有为和《公车上书》探究主题3:知识分子的救国之路3)视频中的康南海指的是谁?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4)视频中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什么活动?(5)《公车上书》是一群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做出的爱国的行为。

      大家想过没有,假如你是1300多名举人中的一人,你会在联合上书中签名吗?为什么? (6)找一找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又开展了那些活动?在回答问题5的时候,学生很积极有的认为要签名,理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说不签的,理由是这样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清朝政府最终还是要屈服于侵略势力对于讨论,我简单的做了总结,既表扬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又对一些同学的深入的思考表示肯定在问题6之后,提问:面对维新派轰轰烈烈的变法准备,大家一定想知道统治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吧? 场景4:决心变法的光绪皇帝光绪决定变法探究主题4:百日维新(重点内容)(7)在慈禧的默许下,光绪皇帝为重振国威做了什么?(8)读一读“百日维新”的内容,你能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活动之后,提问:光绪皇帝能在103天推行他所有的在经济、政治、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吗?场景5:“郁闷”的光绪皇帝变法的讨论探究主题5:百日维新的结局9)通过视频:你认为变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利用戊戌变法六君子开展情感教育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讨论:戊戌喋血:戊戌变法六君子在戊戌六君子中最值得大家称道的是谭嗣同请大家齐读35页的小字段,想一想,谭嗣同为什么要选择为变法而死?学生的讨论很精彩:有的说:谭嗣同是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死。

      有的说:谭嗣同是因为变法失败悔恨而死有的说:谭嗣同的死体现中国人舍生取义的思想这时,我趁机提问:谭嗣同为变法义无返顾的选择了死,而维新派的先驱康梁却逃往国外大家怎样看待?讨论:从谭嗣同和康梁的不同选择上,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我认为他们的做法都可以谭嗣同选择死是想用死来捍卫维新变法的成果,表明变法的决心康梁外逃有利于保存实力总之,他都是在为变法考虑有的说:如果我是谭嗣同,我会选择逃亡为腐朽的清政府而死,不值得这时,在表扬同学的时候,我简单的做了小结: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要怎样过一生才算有意义?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的文章中引用了这样一句中国的古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谭嗣同的死可以说是“重于泰山”当然,为了保存实力,康梁活下来了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梁启超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为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大家如果对这些人物感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动手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留下的名言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社会变革,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自己动手——找一找各个历史变革时期改革家留下的名言,小组合作做一个“变革家与名言”的资料。

      3、利用影视留下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最后,我引用了报纸上对《走向共和》中历史情节的一些质疑,提出了本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走向共和》是否存在历史事实的错误呢?你想不想和小组的同学运用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来找找这些错误呢?学生的兴趣很高,都表示要认真去看一看,争取能找到一些错误至此,我感到了学生的对历史真正的兴趣和热情——这却是一部电视剧中剪辑的妙用!如果又是传统的教法,谈何引起学生兴趣和培养创造性?4、点评如何利用现有的影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利用“历史场景(影视资料剪辑),开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拉进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也课本解决了课本历史不能重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场景利用历史场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有益的尝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