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音五行在姓名学中的应用初探.docx
5页纳音五行在姓名学中的应用初探- 纳音五行在姓名学中的应用初探随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复苏,姓名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起名馆”和“命名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管道发行的“姓名学”、“命名指南”等内容的书籍和数据覆盖各地的大店小摊就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姓名推论方法而言,从表面上看,其内容真乃丰富多彩,令人头晕目眩;然究其理论核心,不外乎五行(干支)模式和八卦(《易经》)模式两种五行模式的,如“五格剖象法”、“八格剖象法”等,有关书籍有《姓名与人生》(高山翁译注)、《象数姓名预测学》(黄文华、蒋才福着)等;八卦模式的,如“卦象姓名预测法”、“《易经》解名”等,相关书籍有《周易预测学指南》(廖墨香着)、《易经解名》(张元编着)等本文探讨内容主要涉及“五行模式”,有关“八卦模式”内容将另文阐述一、干支──数理与五行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几乎所有的姓名学专著,在其开始的基础理论部分,均有关于“五行”理论的简要论述,至于这种简单的介绍对读者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比如笔者当初阅读“五格剖象法”之书时,当读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以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时,对这种将“1、2”“11、12”“21、22”“31、32”统统划归“木”,把“7、8”“17、18”、“27、28”“37、38”统统划归“金”的规定无法理解,后来想到这也许就是天干“十进制”的一种“变通”吧。
熟知中国传统阴阳文化的人都明白,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的应用总是与地支分不开,而“五格剖象法”这种机械将“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变通为“1、2为木,3、4为火,5、6为土,7、8为金,9、10为水”的做法,实难让人接受就像我们怀疑一个没有接触男人而怀孕的女人一样,一种只用阳(天干)而不用阴(地支)的“五行模式”,如何能够自圆“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之说?人类思维同步,许多有识之士也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以黄文华、蒋才福为代表的“八格剖象法”,第一次将天干、地支、纳音一并引入到姓名学中来,这无疑是姓名学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可惜的是,他们仍然没有挣脱“1、2为木,3、4为火……”的框框之束缚,只是将“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改良为“1为阳木,干支为甲寅;2为阴木,干支为乙卯”他们在分析每年运程时使用“纳音五行”,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用来代表阳木“1”的“甲寅”和用来代表阴木“2”的乙卯,其纳音五行为“大溪水”,已经不再是“木”的属性在同一理论体系中,“甲寅”和“乙卯”有时代表木,有时又为水,实难让人统一把握同理,代表阳金“7”的“庚申”和代表阴金“8”的“辛酉”,其纳音五行为“石榴木”,也已不再是“金”的属性。
所有这些容易引起读者概念混乱、无所适从的内容,都需我们将姓名学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完善统一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文字,也是五种符号,同八卦符号一样,我们不要把它看得太死了它们是古代先哲利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界万事万物进行的一种归类,目的是以此构筑一种描述宇宙世界状态及运动规律的推演模式受一位研究姓名学朋友的启发,笔者在姓名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和验证,认为在姓名学中,“六十甲子纳音”才是数理与五行之间最合适的桥梁,以此基础构筑的“五行模式”最能体现古代先哲们的取象模拟思维方法篇幅所限,本篇只作启发式的介绍,不妥之处,欢迎同道批评指正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5页)付费下载纳音五行在姓名学中的应用初探随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复苏,姓名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起名馆”和“命名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管道发行的“姓名学”、“命名指南”等内容的书籍和数据覆盖各地的大店小摊就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姓名推论方法而言,从表面上看,其内容真乃丰富多彩,令人头晕目眩;然究其理论核心,不外乎五行(干支)模式和八卦(《易经》)模式两种五行模式的,如“五格剖象法”、“八格剖象法”等,有关书籍有《姓名与人生》(高山翁译注)、《象数姓名预测学》(黄文华、蒋才福着)等;八卦模式的,如“卦象姓名预测法”、“《易经》解名”等,相关书籍有《周易预测学指南》(廖墨香着)、《易经解名》(张元编着)等。
本文探讨内容主要涉及“五行模式”,有关“八卦模式”内容将另文阐述一、干支──数理与五行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几乎所有的姓名学专著,在其开始的基础理论部分,均有关于“五行”理论的简要论述,至于这种简单的介绍对读者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比如笔者当初阅读“五格剖象法”之书时,当读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以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时,对这种将“1、2”“11、12”“21、22”“31、32”统统划归“木”,把“7、8”“17、18”、“27、28”“37、38”统统划归“金”的规定无法理解,后来想到这也许就是天干“十进制”的一种“变通”吧熟知中国传统阴阳文化的人都明白,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的应用总是与地支分不开,而“五格剖象法”这种机械将“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变通为“1、2为木,3、4为火,5、6为土,7、8为金,9、10为水”的做法,实难让人接受就像我们怀疑一个没有接触男人而怀孕的女人一样,一种只用阳(天干)而不用阴(地支)的“五行模式”,如何能够自圆“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之说?人类思维同步,许多有识之士也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以黄文华、蒋才福为代表的“八格剖象法”,第一次将天干、地支、纳音一并引入到姓名学中来,这无疑是姓名学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可惜的是,他们仍然没有挣脱“1、2为木,3、4为火……”的框框之束缚,只是将“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改良为“1为阳木,干支为甲寅;2为阴木,干支为乙卯”他们在分析每年运程时使用“纳音五行”,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用来代表阳木“1”的“甲寅”和用来代表阴木“2”的乙卯,其纳音五行为“大溪水”,已经不再是“木”的属性在同一理论体系中,“甲寅”和“乙卯”有时代表木,有时又为水,实难让人统一把握同理,代表阳金“7”的“庚申”和代表阴金“8”的“辛酉”,其纳音五行为“石榴木”,也已不再是“金”的属性所有这些容易引起读者概念混乱、无所适从的内容,都需我们将姓名学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完善统一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文字,也是五种符号,同八卦符号一样,我们不要把它看得太死了它们是古代先哲利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界万事万物进行的一种归类,目的是以此构筑一种描述宇宙世界状态及运动规律的推演模式受一位研究姓名学朋友的启发,笔者在姓名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和验证,认为在姓名学中,“六十甲子纳音”才是数理与五行之间最合适的桥梁,以此基础构筑的“五行模式”最能体现古代先哲们的取象模拟思维方法。
篇幅所限,本篇只作启发式的介绍,不妥之处,欢迎同道批评指正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5页)付费下载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