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二十五项反措管理制度(DOC 129页).doc
156页某发电公司二十五项反措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电力行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根据我公司设备系统现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报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结合我公司设备及以往发生事故的特点,明确今后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重点技术措施第三条 本制度执行过程中如与上级规程制度相抵触,以上级规程为主,与运行规程相抵触时以本制度为主第四条 本制度依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及“关于贯彻落实《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通知”(发输电发〔2000〕125号)编写第二章 职 责第五条 公司总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对制度的制定、批准、发布、实施负全面责任第六条 生产副总经理对标准、措施的审核、监督、检查、实施负责。
第七条 设备技术部经理对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等方面的标准、措施的审核、实施负责第八条 设备技术部是本制度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1、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制度及岗位的管理体系2、 负责办理会签、颁发或废止制度、措施的文件3、 负责制度、措施的印刷、发放、上报4、 维护标准、制度、措施的严肃性、对同一类管理事项,只有一个规章制度“”执行5、 负责协调各种标准、制度、措施之间的衔接关系,使标准、制度、措施在体系内容上既完善,又不繁琐重复6、 负责汇总标准、制度、措施的建立、健全修编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第九条 各生产部门职责:1、 负责本部门制度、措施的起草、审核工作2、 负责组织学习、贯彻3、 负责本部门对标准、制度、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对不属于本部门的,应及时反映给设备技术部4、 负责本部门制度、措施的审查、呈批5、 全面掌握本部门贯彻执行标准、制度、措施第三章 管理内容与方法第十条 本制度的修编:1、 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应按本制度执行,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都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的改进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按本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否则不准投入运行。
2、 所有管理内容的修编,应根据生产的需要、设备的不断更新的管理水平的提高,随时补充修订3、 编写内容应语言精炼、措词恰当,数据准确4、 现场以下发的制度、措施,应每年依据一年来的实际执行情况,由各部门全面审查一次,并做出必要的修改补充,上报设备技术部,经批准后执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分别予以确认、修编或废止第十一条 修编制度的依据:1、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典型规程及上级有关指示、通知、条例等2、 制造厂家设备资料;3、 本公司及外单位先进经验;4、 上级有关事故通报、本公司及外单位事故教训;5、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6、 有关人员对制度、措施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制度、措施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第十二条 制度、措施的审批与颁布:1、 各种制度、措施的修编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由改编单位组织班组技术骨干、部门技术管理人员集体讨论进行初审2、 将初审稿送归口单位,专工或部门负责人审核3、 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审定4、 审定后的草稿送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执行5、 一般专业性管理制度、措施,由部门经理、设备技术部经理负责审核,审定,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批准颁布执行第十三条 制度、措施的印发:1、 经会签、批准的制度、措施交有关部门联系印刷。
2、 印刷件的幅面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3、 印刷字体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89《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4、 所有制度、措施发放、应编号登记,并存档5、 人员调离本厂时,应及时收回所有制度、措施,外单位索取制度、措施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四条 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1、 我公司执行的规章制度可分四级,即国家分颁布,部、局(专业)颁布各级地方政府机关颁布和本公司自行颁布凡是根据上级颁布而结合本公司实际编写的制度、措施,在执行中允许代替上级颁布的制度、措施和规定但在执行中遇到与上级规定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并对本公司制度、措施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2、 制度、措施一经颁布,即为本公司的技术法规和管理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违犯3、 要提高执行生产、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措施重要性的认识,对已经颁布的制度、措施,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不得变通4、 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在学习贯彻执行各种制度、措施中不仅处处以身作则,而且要监督所属人员学习贯彻各种制度、措施,并掌握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第四章 检查与考核第十五条 本制度执行情况,每季度由各部门负责检查一次,设备技术部负责考核。
第十六条 检查与考核内容为本制度中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部分第十七条 检查情况与现行绩效管理制度挂钩第五章 附 则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某发电公司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某发电公司设备技术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附录所列措施、制度、细则附录A: 防止火灾事故措施;附录B: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附录C: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措施;附录D:防止压力容器爆破反事故措施;附录E: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的措施;附录F:防止尾部烟道再燃烧的措施;附录G:防止制粉系统和粉尘爆炸事故的措施;附录H: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的措施;附录I:防止汽轮机组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措施;附录J: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措施;附录K: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附录L: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措施;附录M: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附录N: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措施;附录O: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的措施;附录P:防止开关设备事故;附录Q:防止接地网发生事故的措施;附录R:防污闪事故;附录S: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附录T:防止220KV、330KV升压站全停事故措施;附录U:防止水淹厂房、厂房坍塌、灰坝跨坝事故措施;附录V:防止人身伤害事故安全措施;附录W:防止全厂停电事故的防范措施;附录X:防止交通事故反事故措施附录W:环境保护实施细则;附录Z: 消防管理标准;附录AA:。
防止电气误操作有关制度附录A防止火灾事故A.1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步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认真执行《消防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规定A.2 电缆防火措施A.2.1电缆隧道、夹层等处定期清理,保持清洁、照明充足,不得积灰、积水,禁止堆放杂物及向沟道内倾倒易燃易爆物品A.2..2厂房内电缆及槽架定期清扫积灰每季度1次,锅炉房、燃运等环境恶劣的地方每月清扫一次A.2.3检查竖井夹层,隧道灭火器是否完好,每月2次A.2.4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槽架上的电缆采取分段阻燃措施A.2.5对夹层进配电柜孔洞用阻燃材料严密封堵A.2.6对隧道内部分防火门进行整治,并实现所有防火门自动关闭A.2.7对隧道及靠近热源处的电缆采用槽盒安装方式,应保持足够距离,动力电缆不小于1M,控制电缆不小于0.5M,不满足要求的采取措施A.2.8按《预规》做好电缆的试验监督工作A.2.9每月对充油设备附近电缆沟、孔的密封工作及动力电缆中间接头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A.2.10对电缆中间接头实行编号管理,建立档案检查中间接头盒螺丝是否松动、缝隙是否严密、固定是否可靠、电缆有无发热、灭火弹是否完好、位置悬挂正确,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册。
A.2.11电缆沟、电缆夹层的巡回检查要求A.2.11.1加强电缆沟、电缆夹层的检查工作,运行人员每月巡回检查两次,每次间隔半个月时间,对于发生电缆沟水淹、天气炎热气温上升、个别电缆温度偏高、个别电缆有过负荷等情况,应增加电缆的巡回检查次数A.2.11.2、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电缆沟道、夹层等处进行巡回检查一次A.2.12电缆沟、电缆夹层的巡回检查主要项目A.2.12.1电缆沟、电缆夹层照明是否完好、有无灯泡、灯具损坏现象A.2.12.2电缆沟有无积水、积油、漏油、堆积易燃杂物现象A.2.12.3各电缆有无局部过热、放电现象A.2.12.4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爆盒完好、编号清楚、温度正常,灭火弹完好,放置位置正确A.2.12.5各类电缆保护层有无被老鼠咬啃现象A.2.12.6火警报警装置有无损坏现象A.2.12.7电缆沟、电缆夹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隔板、防火袋封堵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现象A.2.12.8电缆沟各排水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A.2.12.9电缆固定是否牢靠A.2.12.10电缆桥架是否积灰、支架是否松脱A.2.13 巡回检查检查的注意事项A.2.13.1电缆沟定期巡回检查必须两人进行。
A.2.13.2巡回检查前必须把电缆沟照明全部投入A.2.13.3巡回检查必须按指定的路线进行巡视A.2.13.4进行巡回检查必须带两把手电筒,进入电缆沟前必须检查手电筒完好A.2.13.5遇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应原路撤回,立即汇报值长及有关领导A.2.13.6每次巡回检查后要将电缆沟、电缆夹层照明关闭A.2.13.7电缆沟、电缆夹层巡回检查中发现大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值长,并作好记录,通知检修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处理缺陷A.2.14火灾报警装置的运行与管理A.2.14.1火灾报警装置投入运行后应加强维护和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A.2.14.2运行、维修人员进入电缆沟巡视时,应对火灾报警探头及引线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A.2.14.3火灾报警装置应进行定期试验,试验结果应有记录A.2.15应尽快对集控室、网控室顶部照明线路照明设备进行整治,避免事故的发生A.3汽轮机油系统防火反事故措施A.3.1汽轮机油系统必须杜绝渗漏油现象,发现渗漏油应及时处理阀门、法兰盘、接头的接合面必须认真研刮,做到接触良好,无渗无漏A.3.2油管道不应蹩劲,应防止振动,其支架必须牢固可靠,支管根部应加强,并能适应热膨胀的要求,保证油管道能在机组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A.3.3油系统管道应尽量减少阀门、法兰、接头等附件,必须使用的不能采用铸铁或铸铜的材质,应选用铸钢及以上材质,承压等级应按试验等级高一级选用,管子壁厚不小于1.5mmA.3.4油系统法兰结合用的垫料,要求采用隔电纸,青壳纸,耐油石棉橡胶板(厚度为1.5mm以内的)或其它耐油垫料,不准在油管路上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石棉纸垫,垫料要放正,法兰螺栓要均匀拧紧,法兰螺栓的数量和材质要符合标准,母接头须采用软金属垫圈(如紫铜垫,铝垫等)A.3.5油系统管道附近敷设有蒸汽管道或其它热体时,尤其是阀门、法兰盘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的热体上,应做到保温坚固完整,不能有裂纹,外包铁皮或玻璃丝布涂油漆(耐高温油漆),保温层表面温度一般不应超过50℃,如有油漏到保温层内应将保温层及时更换A.3.6油管道安装尽可能远离高温管道,油管与蒸汽管道保温层外表距离一般应不少于150mmA.3.7油管道法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