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类试.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193707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2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类试 题创新设计 河北省迁安一中历史组 高会来【瓷器知识考查赏析】 瓷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 要品种之一近几年高考对瓷器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 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粉彩瓷器的相关知识;区别青瓷 与秘色瓷、青花瓷与彩瓷;理解唐三彩对后代彩瓷的生产 所起的作用从近年高考情况来看,对瓷器的考查力度越 来越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 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 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 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1、A【解析】我国唐代就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 大制瓷系统,而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才出现,所以A 不对青花瓷器,釉下青花,发色稳定,而且蓝色 淡雅,所以青花的纹饰一般都是一些历史典故的画 、诗,B项的说法吻合青花瓷的特点青花的出现 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所以C也是对的;元以 后,出现大量的外销瓷,以明清为盛,D项的说法 也正确。

      所以答案为A项例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 了大量的白瓷、青瓷、粉彩瓷器据此判断这起沉 船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D【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判断这几种瓷器再现 于何时,关键是能判定最晚出现的是哪种瓷器,白 瓷和青瓷在南北朝时期已大量出现,而粉彩瓷器则 始现于康熙晚年所以此沉船的时间最早是清朝, 答案应该为D项例3、有个时期台湾与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是:将 台湾生产的稻米、运至大陆贩卖,并将日本、欧洲 运至台湾的白银转至大陆,购入丝绸、瓷器后、再 转售到日本、欧洲各地这最可能是哪个时期的贸 易情况( ) A、荷兰殖民时期 B、嘉靖年间 C、清初雍乾时期 D、甲午战争之后3、D【解析】从贸易网络来看,涵盖台湾、大陆、日本 、欧洲从贸易商品来看,包括稻米、丝绸、瓷器,结合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甲午战 争之后日本对台湾的占领,这贸易状况不可能出现于嘉靖 年间、清初雍乾时期、甲午战争之后,不可能是17世纪的 荷兰殖民时期因此答案为D项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 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 贴”“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 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 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代宗时期 【答案】B 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 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 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答案】B 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 日或六日 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 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保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D【解析】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 答案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 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 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个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C【解析】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 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 一定科学性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 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C【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 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 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综子,饮雄黄酒,游 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 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是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 映 A【解析】由材料种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 ,可知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 然流露和反映,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 发生的偶然产物。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女 儿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 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 制、月下歌舞觅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 ”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7、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 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 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A【解析】中秋月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 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 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 学知识也比较贫乏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 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 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C【解析】引文出自《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 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 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易经 》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 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 、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1989年, 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 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 年人节日 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 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 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C【解析】九在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 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 寓意从材料中的“宜于长久”,也可以分析出正确 的答案国庆节】 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 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是 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 ,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0、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 是 A、美国― 7月4日 ―《独立宣言》 B、法国― 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 ― 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10、B【解析】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武装 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后来,7月14日被定为法国 国庆节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 要内容 11、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 C、《论语》 D、《春秋》 11、C【解析】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 纂成《论语》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1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 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 B、时事政治 C、诗赋 D、算术、法律 12、A【解析】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从儒家的四书 五经中命题,不许考试发挥个人见解,以达到严格 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 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 是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 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 、寒冷、抑制、内在、物资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资的运动五行学说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 基本物资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 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 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 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1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 、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13、D【解析】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 面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减 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同,山的南面、 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 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 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 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14、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 ②基督教教义 ③道教的《太平经》 ④朱熹的理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C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 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 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 儒学体系《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 阴阳五行学说解析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 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主要是 阴阳五行说)出发的。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社会立法的指导思想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 、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 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 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 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 为准则 15、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A 、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15、C【解析】“三纲五常”,宣传忠孝思想,严格 等级秩序,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 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 乱”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适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