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及展望.docx
6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及展望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的极大的改善,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发挥社会主义政府职能优越性的结果随着市场化变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化境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Abstract:Currently, the reason why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quality of life has greatly improved is mainly due to the superiority of our play to the results of the socialist government functions. 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refor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anging society, we need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als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关键词:政府职能 社会职能 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Keyword: government functions, social functions, public service, people-oriented建国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政府职能始终能随着我国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做出必要的转变和创新。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与探索是围绕改革开放的进展和经济发展展开的我们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高度,吸取以往转变政府职能的经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特点分析在现代国家中,政府职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政府职能总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与政府结构,政府职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对于我国而言,在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发展观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定位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这方面的认识却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发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 在不断探索中界定政府职能,认识到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行政改革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党和国家对发展观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定位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这方面的认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的最早认识到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是在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及1988年召开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提出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机构,精简人员。
[1]从那时到现在,经历了机构精简、审批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三个阶段1988年至2000年这12年,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通过机构改革来实现的,即以政企分开为主线,以减少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为核心内容,以此来回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出现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政府改革难以跳出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二是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的方式从过去直接管企业改为以行政审批为主,政府职能仍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转变职能步履艰难直到2000年,找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当前这一改革仍在继续深入同时,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转变政府职能进入了全面创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对政府要求的主要职能进行了定位,就使转变政府职能有了明确的方向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要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3]可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已顺利关系为手段,以优化结构为基点,以提高效能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局面二)从国情与时代背景出发,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深化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立足于国情,同时也要汲取国外发挥政府作用的经验和教训,参考国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界定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的做法和教训,进行“扬弃”,既坚持从我国实际和基本国情出发,又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各国政府都面临新的挑战,对转变政府职能也提出了新要求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具有渐进性特点;同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进程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也具有渐进性特点,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偏重经济职能到全面转变职能,从就事论事地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过程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相适应,实现从政治型政府到经济型政府的转变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带有“全能主义”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直接干涉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权力运行以政府命令为唯一执行依据,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直到1978年春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社会开始转入一种过渡性状态,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伴随着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与此相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心开始长期放在经济领域:首先,通过思想理论的解放,提高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自觉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方针、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这加快了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和理论的更新,转变了用政府政治方法管理经济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新模式其次,通过农村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改革,逐步摆脱了政府直接干预的传统模式,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和理论创建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最后,通过地区、城市改革的综合治理,扩大了地方级政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也逐步塑造了外向型政府的职能结合当时我国的发展现实状况,建立了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改革开放试验,这些试验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论。
(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为基点,形成政府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把转变政府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努力提供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需求,使得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现阶段,普通民众为子女入托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困扰;屡见不鲜的各类严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让普通民众“望房兴叹”而高高在上的房价;收入急剧分化的分配格局等等社会现象,体现出政府公共职能不到位,需要而且有些问题也只有政府干预才可以解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要努力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政府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来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为了逐渐解决现阶段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是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二是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目标和要求,深化各个民生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四是提出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
五)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转向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是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二是明确提出社会管理的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三是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各级政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一直努力转变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扭转政府直接控制生产、交换、分配的每个环节,垄断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方面所有职能的状况,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能二、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展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上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面对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即全球化、体制转型、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区域结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职能转变领域从聚焦经济向更为广阔领域扩展转变政府职能的提出,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被定位在“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即侧重在“建立”――在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公共管理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是行政管理体制因此,职能转变的取向从总体而言是单维度的――市场化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被更广阔领域的改革取代,转变政府职能的工作不断深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为了适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的精简、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既是促进经济的内在要求,也在客观上实现了社会全面进步有助于从制度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一认识,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是自觉认识的标志[5]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际上是满足了效率优先的原则,现在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说政府职能要适应的不仅是原来认识层面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要适应正在深化认识和正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从简单的“效率优先”,发展到“效率优先但要更多地考虑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要更多体现和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政府管理就是服务,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只有实现从管制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