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说课稿(含反思).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9755114
  • 上传时间:2023-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 的变化》的《蜡烛的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 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 的第一课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蜡烛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 步探究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不提专业名 词)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本环节让学 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 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 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 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再通过对蜡 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 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如条件允许,可以再 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 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物质两类变化的 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 气、土壤、动植物、夭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对蜡烛液、固态的 变化以及点燃后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知,对燃烧 后产生的物质缺乏关注,缺少深层次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意识三、 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搜集物质变化证据,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 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科学知识:知道物质变化有两类: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不断变化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两种变化难点:物质两种变化五、 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米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 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 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 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 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 最后归纳总结设疑一观察(实验)一思考一总结一应用2、 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 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 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 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 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 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一进行思考一实验探究一分析讨论一得出结论 f联系实际f发挥想象f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 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 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 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 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 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

      2. 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 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3.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 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是不是一样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 第一单元的内容,探索物质的变化4. 这一课,我们先来探索蜡烛的变化5. 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环节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做一支蜡烛1. 教师引导:你们会做蜡烛吗?下面让我们动手来做一支蜡烛 吧2. 出示课本第2页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相 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做一支蜡烛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3. 所需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 子、棉芯等4. 制作方法:① 将蜡块切成碎屑② 加热蜡屑成蜡油③ 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④ 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5. 教师强调: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 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6.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步骤制作蜡烛,教师巡视,了解学 生蜡烛的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7. 全班交流,展示同学们制作好的蜡烛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 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蜡烛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蜡烛活动二:做实验,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1. 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制作了一支蜡烛,虽然蜡烛的形态发生了 变化,但是蜡烛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点燃蜡烛,观察蜡烛 燃烧后的现象2. 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插图,并 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3. 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 等4. 实验方法:①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②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 内壁的变化③ 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5. 实验注意点: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的时候也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6.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中产 生的现象。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实验安全7.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 变化吗?烧杯内壁上会有水雾出现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 会有变化吗?会有变化,本来透明的烧杯会变得模糊,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 色固体出现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它的底部会有什么现象出 现?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层黑灰8.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新 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1.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2. 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纸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 实验方法3.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点燃一小张纸,仔细观察纸的变化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燃烧纸张时注意安全4.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这一小张纸在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分别是怎样子 的?预设: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 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5.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张纸在燃烧后变成了不 一样的物质,同时还发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 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 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活动三:探讨物质的变化分类1.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制作蜡烛的活动,以及燃烧蜡烛和纸张的 实验,我们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一样的那么物质的变化又分为哪些 类型呢?每一种类别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2. 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 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 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 烧3.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 类?每一类物质变化都有什么特点?4. 全班交流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两大类物质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区分的标准是什么? 这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 类是产生了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表现为什么现象呢?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者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活动四: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在慢慢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又属于哪一类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6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插图, 看一看这6幅图中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 化?你的理由是什么?预设:图片1,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 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 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图片3,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 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4,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 发热现象图片6,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 体3. 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现象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的变 化?他们又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4.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且进行分类说明理由环节三、课堂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 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 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 了新物质的变化。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质变化,看看他们究 竟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蜡烛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颜色沉淀气泡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形态发生变化八、教学反思: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 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 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 分成两种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一一蜡烛作 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 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 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当然,本 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