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介语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doc
12页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介语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中介语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中介语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摘 要: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概念和研究课题,具有系统性、可变性、可渗透性等特点石化是中介语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中介语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和过程,为外语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中介语;石化;外语教学 一、中介语具备的特点(一)系统性系统性指中介语的规则是系统变化的在语言学习者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其语言能力始终处在不断重组、矫正和不断向目的语规则接近的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已知的目的语规则,采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重建其规则系统。
这种变化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呈现一定的系统变化性这从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和错误分析研究结果可见一斑如果学习者用自己在某一特定学习阶段的中介语系统来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中介语就无所谓对错二)可变性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随着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的需要,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具有扩散能力,使得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并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即具有逐渐进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体系可变性是中介语中复杂而又富有相当研究意义的概念,主要包括系统可变性和非系统可变性三)石化对于存在于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Selinker给出的定义是:它是存在于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目的语知识的多少也无法改变这种固定状态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起因有许多观点,我们这里只涉及“外因说”它的代表理论是Schumann提出的文化迁移模式它是指由于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距离,于是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形下,学习者往往只能依赖与其自身的母语和中介语进行语言处理。
如果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来处理语言,就会导致中介语的石化Ellis所提出的“相互作用论”更能解释石化现象产生的外在原因它是指学习者在现象和交流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怎样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它包括两个观点:1.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内所获得的不正确的语言输入有时被当作或起到语言输入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学习者的语言错误的沉淀,即石化2. 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活动中的反馈对学习者可产生肯定的、中立的或负面的影响,而学习者对肯定的反馈特别容易引起石化四)可渗透性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是开放的,即每一个阶段学到的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修正和增加,这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再加工和重组而实现这种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研究表明,中介语的形成可能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语言迁移就是学习者已经获得是知识、技能,甚至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2、过度概括学习者常常试图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来创造自己的中介语规则3、训练不当造成的迁移4、外语学习策略二、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一)它能使教师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反映的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向目的语不断靠拢、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对语言规则进行假设、验证,不断修正偏离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使之接近目的语系统学习者的语言错误系统地反映了自身中介语的水平既然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的必由之路,错误不可避免,而中介语又有语境可变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应持宽容的态度错误应当被视为是学习者第二语言不断发展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允许错误的存在,还应有效把握错误演化的趋势,以便使中介语不断向目的语靠近二)它能使教师重视课堂语言的输入对目的语的感知是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前提,因此教师课堂语言的输入对学生语言感知和习得有直接的关系有关认知的研究表明,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把全新的信息从外界搬到头脑中,而是一方面以已有的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又对原有信息进行改造和重组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学习者接触、吸收并练习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促使学生在接触大量正确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语言规则的重组和构建,使其中介语系统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真实正确的目的语输入,减少母语干扰的同时必须对学生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反复强化但要注意强化的适时适度的控制,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三)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鼓励学习者目的语的输出Ellis认为一些第二语言学习者都要经历一个沉默期,在这期间,他们不愿用目的语交流也有一部分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交际的过程中选择回避的策略,其原因可能是表达不够熟练,也有可能是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进步学习者要想使自己的目的语逐步提高,他们就需要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中尽可能多的使用目的语知识,尽可能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也就是说,学习者目的语的输出对达到较高的目的语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而学生也应该多说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目的语水平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不同会导致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局部不同的习得顺序和中介语变体的产生深层动机比表层动机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加速使学习者中介语系统向目的语规则靠拢四)它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寓文化与语言教学中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
越深刻、越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生活方式,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比尔说,语言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自觉做到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和社会语言能力,减少石化现象的出现参考文献:[1]Selinker, 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M].1972.[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1994.[3]吴学达.中介语理论初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2).[4]何自然.语用学与语言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