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真卿书法初步教程.doc
17页一、颜真卿夏其书法艺术颜真卿(公元 709—785),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唐代中晚期杰出的书 法家,曾出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和太子太师,俗称为“颜平原”和“颜太师” ,官至监 察御史、刑部尚书、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等高职,被封为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为人舍 身取义、大义凛然,为官刚正忠良;在书法上他的楷书被称为“颜体” ,行书《祭侄文稿》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对后世影响极大,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自颜以后的历代著名书法 家的作品大都取法于颜体颜真卿的代表作.碑刻有《多宝塔碑》 、 《李元靖碑》 、 《东方朔画赞》 、 《鲜于氏离堆记》 、 《额勤礼碑》 、 《颜家庙碑》及《麻姑仙坛记》等;墨迹有《自书告身》 、 《祭侄文稿》 ;大字 石刻有《大唐中兴颂》等本帖字例选自颜真卿《颜勤礼碑》 ,该帖是颜真卿 60 岁时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撰并书 写的神道碑此碑 44 行,每行 38 字本碑气势雄浑苍劲,雍容大方,笔力充沛,笔法精 熟,最具颜体特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书法的基本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称毛笔当称为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从笔锋原料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用兔毫、狼毫、 鼠须、鹿毫、豹毫为原料制作的毛笔称为硬毫笔。
二是用羊毫、鸡毫、胎毫为原料制作的 毛笔称为软毫笔三是软硬毫兼用的毛笔,如“七紫兰羊” 、 “五紫羊、 “三紫七羊”及各号 称之为“白云“的毛笔即是墨从品种来看,可分为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是用油烧烟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 等制成松烟墨则是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 乌黑发光;松烟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腔质较轻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古老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造纸被发明之前,汉字被契刻在甲骨上,铭铸于青铜器上,书写于竹简、木牍、帛 书上我国古代造纸大抵从东汉蔡伦造纸开始,后经不断发展进步,到了隋唐五代,我国 的造纸术已传播到国外,宣纸的大量出现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书法 爱好者除选用宣纸和皮纸外练习时常用竹纤维纸和用稻草纤维制作的元书纸,既经济又 实用砚是古人用来研磨墨和盛墨所用,有端砚和歙砚两大名贵种类古人用的砚除具有实 用价值外,还兼有象征身份、地位和工艺品的价值 三、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1、正确的写字姿势双足分开,其距离与上部双肩相等双足必须很自然地踏稳地面; 腰、背都应很自然地伸直,切忌僵硬用力;两肩应齐平,不得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前胸 正向桌边,与桌边至少要相隔一拳头以上距离。
2、执笔的方法执笔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使笔管垂直二是指实掌虚,三是 切忌握笔过紧手指捉笔的姿势大致有三指执笔和五指执笔两大类正确理解执笔原则和 方法是每位初学书法的八必衙掌握的基本功 四、关于笔法1、起笔古人对书法的用笔作了精准的论述:“用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缅 三过其笔” 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一笔一画的过程中,都要关注三个组成部分,即起笔、行 笔和收笔,简称为“三折法” 起笔是一画的开始.也称之为“落笔”或“发笔” 起笔可分为平起、侧起、逆起三种, 其笔锋有藏有露形态有方有圆所谓平起,也就是笔锋和笔画方向一致,从左至右,由轻而重行笔,笔锋不上翘多呈细尖状侧起是指下笔稍顿,然后调整笔锋.再向右行笔起笔处呈斜面,如刀削逆 起即笔锋逆向落笔.然后折回向右行笔逆起可分为藏锋逆起和露锋逆起两种2、行笔行笔在书法上又叫“走笔” 行笔时要求中锋走笔,注意力量、速度的把握, 即轻重、徐疾、提按等3、收笔收笔是一个笔画的结束,凡事有始有终,有往有收,这是自然的法则收笔 有露锋收和藏锋收两种,但都必须力至笔端,不可虚晃而过4、中锋中锋是指书者的笔心要在所书写的笔画痕迹的中间走,而不是上侧或下侧。
中锋行笔有利于笔画的厚实和光泽,有利于笔画的丰满和骨力的形成5、侧锋侧锋是指笔锋在笔画痕迹中的一侧运行,一般规律是笔偃则侧侧锋能使笔 画神采飞扬,清秀劲朗但不能久侧,久侧由呈虚弱的病态6、藏锋藏锋是指笔锋的锋芒内敛在笔画中间而不外露,藏锋巧妙,可以使笔画呈现 出含蓄之美7.露锋露锋是笔锋的笔芒外露,其用笔直截了当,痛陕淋漓,给人的感觉是精神外 露,神情毕现,俊秀可人8、转锋在笔画运行过程中.有时有转折的部位,为了美观地实现转折,遂用转锋 所谓转锋,即指笔毫触纸后稍提起,然后转换笔锋,作曲度较大的弧线运动, ”以转成圆” 9、折锋折锋是先顿笔,然后稍提锋,紧接着改变行笔方向作折线运行折锋巧妙, 使笔画的棱角清晰, “折以成方” ,险峻之神毕现10、方笔在书{击名词中,对方圆的解释即为笔画起笔、收笔和行笔处的形状和笔画 的运行方式方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处为方形,折笔处有棱角方笔是从隶书中继承 的笔法,方笔的使用,使笔画深沉而厚重,险峻而富有骨力1l、圆笔圆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圆润无棱角.起笔用裹锋(笔锋保持圆 锥状),收笔用转锋,是从篆书中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运笔方法圆笔使笔画呈现内敛沉静、 筋血丰满之态。
12、提笔和按笔书法的运笔实际上有两种力量和运行方向,一是向前后、上下遁动 的平面运动,这种运动一一般呈“s”形;另一种运动为纵向运动,是由执笔者相对纸平 面.从纸“外”向纸“内”不断加力和减力的运动,这种运动以力量的大小为主要特征, 用力向下接为按笔,将笔上提为提笔提笔和按笔是运笔的重要手段,是使笔画形成粗细 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味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要不断反复练习,认真体会书法运笔的提按极为多见,变化也很多,一般有如下运笔动作:(1)抢笔:指行笔至笔画尽处,提笔离纸时的”回力“动作:(2)顿笔:指在垂直纸的方向作向下重按的用力动作;(3)蹲笔:指按笔动作力量小于顿笔的动作;(4)驻笔:指按笔动作小于“顿”和“蹲”的动作.驻笔用于蓄势,而不作用于形;(5)挫笔:指运笔时突然停止,提笔变向再接的动作;(6)衄笔:笔锋既下行叉逆返,与回锋不同.回锋用转衄锋用逆;(7)翻笔:指运笔过程中翻转笔势急速而行.后一笔的开始和前一笔的结束处重叠,其 状多呈方形;(8)绞笔:指运笔过程中环转笔势缓慢而行,前后两笔一般不重叠,其状多为圆形;(9)放笔:由提笔圆转而出.动作跨度大笔画的书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形态的千变万化,力量的变化多端,方向和角度 的千差万别.是学书者需要长久,乃至一生都应该勤学苦练的过程。
所谓书法以用笔为上 正是说明了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极其重要重结构轻笔画,或重章法轻笔画都是很多人学书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以此共勉关于笔画点 l、逆锋向上方人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中锋短促行笔后重按笔; 4、回锋向左上收笔 横 l、逆锋向左上方人笔: 2、转笔向右下方向顿笔; 3、中锋向右铺毫力行; 4、转腕、顿笔略往上推锋; 5、收腕回锋向笔画内收笔 悬针竖 1、逆锋向上人笔; 2、转锋向右下顿笔; 3、调整笔锋为中锋向下山行; 4、稍驻、提笔慢收出尖 撇 l、逆锋向右上行笔: 2、转锋向右下顿笔; 3、调整笔锋为中锋; 4、转动手腕向左下边行边提; 5、疾收出尖 撩 1、逆锋向左上方向轻人笔; 2、转锋向左下轻顿笔作弧 3、向右下方向边行边按; 4、顿笔重按; 5、向上回并调整笔锋至笔画上端; 6、提笔向右下收尖 竖钩 1、逆锋向上抢人; 2、向右下方向顿笔; 3、调整笔锋为中锋力行; 4、顿笔向左作弧; 5、转锋向上稍驻,提笔收尖 竖弧钩 l、逆锋向上轻入笔; 2、向右下顿笔: 3、调笔为中锋力行; 4、向左推锋作弧;5、回锋向上稍驻笔; 6、提笔向左收尖 折 1、逆锋向左轻入笔; 2、向右下斜向顿笔; 3、向右中锋力行; 4、转腕推锋顿笔;转锋向下。
关于笔画形态的变化长点 l、起笔可逆锋,亦可露锋顺势入笔; 2、行笔短促有力; 3、转腕折笔; 4、重按顿笔并调整笔锋; 5、向左上方向收笔 撇点 l、逆锋向右上入笔; 2、向右下方向顿笔; 3、折笔转腕蓄势; 4、向右下方向力行; 5、疾行快提笔出 上挑点 1、自左上方向右下方露锋入笔; 2、顿笔折回调笔为中锋蓄势; 3、收笔上挑疾出尖,与下一笔行断意连 竖点 1、逆锋向上入笔; 2、转锋向右下顿笔; 3、向下中锋力行; 4、顿笔向左作弧; 5、回锋向笔画内收笔 方点 l、逆锋向左上入笔; 2、转锋向右顿笔; 3、中锋短促行笔; 4、顿笔向下作弧; 5、回锋向笔画内收笔 垂点 l、顺锋向左下人笔; 2、轻入后逐渐重按; 3、转腕顿笔稍驻; 4、回锋向上疾收 平横 1、向左抢笔逆锋轻入; 2、向右下方向重顿笔; 3、向右转腕中锋力行; 4、向右下重顿笔; 5、向左回锋收笔 右尖横 1、逆锋向左轻人笔; 2、转锋向右下重顿笔;3、向右偏上方向疾行; 4、露锋疾收笔 左尖横 l、露锋轻入笔; 2、由轻到重行笔; 3、向上推锋转笔向右下顿笔; 4、急停向回锋收笔 短竖 l、逆锋向上入笔; 2、向右下方向重顿笔; 3、中锋向下力行; 4、轻顿作弧; 5、回锋向上收笔。
垂露竖 1、向上抢笔逆锋轻入; 2、向右下顿笔; 3、中锋向运指力行; 4、提腕力行逐渐重按; 5、向右下重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短撇 l、逆锋向右上方向入笔: 2、向右下方向重顿笔; 3、转笔为中锋蓄势; 4、向左下疾行收尖 直撇 1、向左上方向抢笔轻入; 2、转笔向右下方轻顿笔; 3、转腕调整为中锋蓄势; 4、中锋由慢到快力行; 5、稍快收尖 竖撇 1、 向上抢笔轻入; 2、 转笔向右下方向轻顿笔; 3、 转腕调笔为中锋蓄势; 4、 中锋由慢到快向下力行; 5、 边行边作弧疾收尖 弧捺 1、 逆锋向左抢笔轻入; 2、 转笔向下轻顿笔; 3、 向右上作弧; 4、 中锋向右下边行边按笔; 5、 逐渐重按并作弧; 6、 回锋向右平出尖平捺 1、 逆锋向左抢笔轻入; 2、 向下转笔轻顿; 3、 向右上左弧; 4、 中锋逐渐向下行笔; 5、 回锋向右平出尖; 反捺 1、 露锋向右下方向斜入笔; 2、 逐渐铺毫向右下作弧; 3、 向右下顿笔; 4、 回锋向笔画内收笔 左弯钩 1、 逆锋向左上轻入笔; 2、 转锋向右下轻顿笔; 3、 中锋向下力行; 4、 逐渐向左下方向作弧; 5、 向左下方推锋并上围; 6、 向左上方出尖。
横折钩 1、 逆锋向左轻入笔; 2、 向右下轻顿笔; 3、 中锋向右力行,笔画轻而有力; 4、 向右下顿笔; 5、 中锋向下力行逐渐重按; 6、 回锋收笔 刀钩 1、 逆锋向左轻入笔; 2、 向右下轻顿笔; 3、 中锋向右力行; 4、 顿笔回锋; 5、 中锋力行; 6、 稍驻,向左上慢收尖 左耳钩 1、 露锋入笔并顿笔; 2、 向右上方向疾挑; 3、 顿笔转锋作短撇; 4、 露锋另起笔轻入; 5、 顿笔回锋向左上收尖 右耳钩 1、 露锋入笔并顿笔; 2、 向右上方向疾挑; 3、 顿笔转锋作短撇; 4、 露锋另起笔轻入; 5、 顿笔回锋向左上收尖戈钩 1、 逆锋向左上抢笔轻入; 2、 转笔顿笔蓄势; 3、 运指钩笔向右下下; 4、 运腕向下作弧; 5、 轻顿稍驻蓄势; 6、 回锋向上疾收尖 心钩 1、 露锋轻入笔; 2、 逐渐重按; 3、 转腕向上作弧; 4、 向左回锋蓄势; 5、 向左上方向疾出尖,与下一笔意连 右弯钩 1、 向左上逆锋轻入笔; 2、 顿笔转锋; 3、 中锋向左下力行; 4、 折笔转弯作弧; 5、 中锋向右运腕力行; 6、 顿笔回锋向上收尖 右向钩 1、 逆锋向上轻入笔; 2、 顿笔调整笔锋; 3、 中锋向下力行; 4、 疾收笔; 5、 顺势另起笔并重顿笔; 6、 向右上风疾收尖。
单耳钩 1、 露锋入笔并顿笔; 2、 顺势向右急行笔; 3、 顿笔转锋; 4、 向下中锋力行; 5、 顿笔回锋向右疾出尖 短折 1、 露锋入笔轻顿笔; 2、 中锋向右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