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合作与博士生的知识生产-基于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的分析_2.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37521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合作与博士生的知识生产基于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的分析 摘要:通过文献计量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博士生的科研活动,重点分析博士生知识生产当中国际合作的角色以及国际合作建立的机制研究发现,博士生是实验室知识生产的重要贡献者在博士生的学术产出中,对国际合作的依赖程度因实验室资源、科研性质和学科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时,文章发表期刊的等级越高,国际合作程度也越高导师所积累的社会资本和信任是建立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导师也是国际合作的发起人和关键中介,博士生通过导师所建立的国际学术网络参与国际合作关键词:博士生,知识生产,国际合作,学科差异,社会资本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实验室中的博士生学术成长过程研究”(16YJA880061)的研究成果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国际联系和国际合作日益增加,在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领域,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学获得进步和突破的重要途径[1]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后发型国家,中国的科学研究在近些年的飞跃式进步也极大地得益于其所构建的国际联系网络和国际科研合作[2]。

      鉴于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领域的学者对跨国学术网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指出了知识生产尤其是理工科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一个超越国界的过程,国际合作、国际网络、国际交流等在知识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科研合作可以体现在合著论文中[4],以合著论文为代表的合作研究正在成为一种范式[5]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科学家和学者的国际合作行为,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拓宽国际科研合作研究的关注对象,以三个实验室为案例,分析博士生知识生产中的国际合作因素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室是院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知识生产的主要场所[6]一项对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院的研究发现,1966—2000年,博士后人员贡献了大部分的科研产出,但是在突破性的研究当中,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角色和博士后一样重要[7]尽管已有研究注意到博士生在知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但博士生知识生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有学者讨论了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等教育过程对国际科研合作产生的影响,但这些分析针对的是研究者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的科研合作,没有考察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国际科研合作[8]从高等教育研究来看,以往对博士生培养的分析大多围绕社会化理论展开,而社会化理论基本是在院校和院系的组织环境下看待博士生的社会化过程,它往往关注导师[9]、同伴[10]、院系[11]等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国际因素(如国际合作、国际学术共同体)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

      从文献回顾来看,国际科研合作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博士生作为早期生涯的研究者并未成为关注的对象,对博士生的知识产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并不少见,但并未将国际合作因素纳入考察范围博士生在参与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国际因素与国际合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国际合作发挥了作用,博士生是通过何种渠道建立这一合作关系的?这些问题都是已有研究所忽略的,本研究意在填补这一空白基于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的案例,本研究分析了博士生的知识生产状况,系统探讨了国际合作对博士生知识生产的影响,并阐述了博士生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机制二、研究方法、对象与数据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的博士生知识生产特征及国际合作形成的过程本研究所选取的三个实验室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学科:自然地理学的P实验室以及生物学的H实验室和T实验室P实验室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国际上有关气候变化的数据库,研究主要采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并依靠地理学、计算机、数学等跨学科的专长,因此其博士生培养呈现出国际化、跨学科等特点H实验室和T实验室聚焦的研究领域为生物、工学、医学交叉研究,研究不仅重视论文发表,也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三个实验室在人员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平均拥有1位导师、1位合作研究员、3至5位博士后、10至12位博士生T实验室建立时间为2012年,截至2016年7月,第一批博士生毕业;P和T实验室的建立时间都是2009年,截至2016年7月,两个实验室已经毕业了两批博士生,第一批博士生的毕业时间是2012年,第二批博士生的毕业时间是2016年数据包括:①访谈资料:访谈对象为实验室的导师、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共33人其中,导师3人,分别是P实验室导师、H实验室导师、T实验室合作导师;学生26人;博士后2人;研究员2人根据不同的受访者情况,每个人的访谈时间均在一个小时左右,部分受访者接受了2次访谈为行文便利和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所引用的被访者的原话均标注受访者编号,编号标注方法如图1所示②实验室发表的论文数据:笔者以三个实验室导师的姓名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搜索,得到三个实验室的论文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将搜索的论文与实验室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论文进行比对,获得本文所使用的论文数据知识产出数量指标为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知识产出质量指标为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图1 受访者编号标注方法在分析博士生的国际合作情况时,本研究主要通过“受访者提名”的方法,综合比对筛选受访者描述的与已发表论文中的国际合作者信息,减少主观选择信息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

      三、博士生对实验室知识生产的贡献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12],博士生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生主导或参与的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是博士生知识生产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三个实验室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情况如图2所示P实验室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7篇;H实验室和P实验室建立时间相均每年发表SCI论文7篇;T实验室建立时间较晚,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0篇图2 三个实验室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表1呈现了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知识生产的贡献在三个实验室中,所发表论文中有博士生署名的比例均超过了一半,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H实验室(75.41%)、T实验室(57.14%)和P实验室(52.55%)博士生第一作者论文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H实验室(50.28%)、T实验室(28.57%)和P实验室(23.36%)表1 实验室不同成员论文发表数量及其比例(截至2016年)实验室实验室发表文章数/篇博士生第一作者文章数/篇博士生参与文章数/篇博士后第一作者文章数/篇博士后参与文章数/篇博士生与博士后共同参与文章数/篇P1373272143220H6131467117T491428496数据来源:根据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三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作者署名进行统计。

      一项针对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1966—2000年间科研产出的研究指出,博士后是实验室的重要成员,实验室团队中博士后的数量和科研产出数量均高于博士生[7]但在笔者所研究的三个实验室中,博士生群体在人员数量、论文产出数量、第一作者论文数量三个方面均高于博士后群体其中,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以下简称一作)的情况如表2所示三个实验室平均每位博士生发表的一作论文为2至3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博士生涯的第3年或第5年表2 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情况实验室文章数/篇博士数/人生产效率(篇/人)发表时间各年级博士数量/人各年级文章数量/篇各年级文章数量占比P32152.131年级2412.50%2年级4721.88%3年级3931.25%4年级039.38%5年级6925.00%H31132.381年级113.23%2年级239.68%3年级339.68%4年级2722.58%5年级51758.07%T1481.751年级117.14%2年级1214.30%3年级4642.86%4年级1321.44%5年级1214.29%数据来源:根据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三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作者署名进行统计。

      四、博士生知识生产中的国际合作三个实验室都为博士生的知识生产尽可能地提供充足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在实验室内部或者本土机构,还跨越国界,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国际学术交流机会,为博士生提供优越的知识生产条件,但三个实验室对国际合作的依赖程度不同一)实验室的国际合作及博士生在其中的贡献如表3所示,三个实验室中,P实验室的国际合作最为活跃,所发表的论文中83.94%为国际合作论文,H实验室的国际合作论文则只占22.95%三个实验室的国际合作论文中,博士生参与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国际合作论文中有博士生参与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H实验室、P实验室和T实验室其中H实验室的14篇国际合作论文中,9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占64.29%换言之,尽管H实验室的国际合作不如P实验室活跃,但在H实验室,博士生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表3 实验室国际论文发表整体情况及博士生贡献(截至2016年)实验室实验室国际合作论文/篇国际合作论文占实验室论文总数的比例博士生参与的国际合作论文/篇博士生参与的国际合作论文占全部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博士生一作的国际合作论文/篇博士生一作的国际合作论文占实验室论文总数比例P11583.94%6052.17%2518.25%H1422.95%964.29%914.75%T2040.82%1050%42.04%数据来源:根据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三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作者署名进行统计。

      二)博士生一作论文对国际合作的依赖程度第一作者的论文最能体现博士生对知识生产的独特贡献,那么,博士生一作论文对国际合作的依赖程度如何?在三个实验室中,博士生一作论文中国际合作论文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P实验室(78.13%)、H实验室(29.03%)和T实验室(28.57%)P实验室本身的知识生产就是高度国际化的,共有21个合作国家,其中与法国的合作最多参见图3,图中以圆圈代表P实验室的合作国家,圆圈内的数字代表合作的论文数量两个虚线五边形内部的国家是博士生一作论文的合作国家图3 P实验室论文合作国家P实验室博士生一作论文的合作国家主要是法国、美国、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博士生一作论文的合作机构主要集中在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埃塞克特大学、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等10个机构其中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对P实验室博士生一作论文的产出影响最大,该机构中的某位权威学者与P实验室博士生的合作论文数量多达25篇有研究者指出,论文中的署名不代表真正的国际合作[13],但是根据笔者的访谈,在以博士生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作论文中,国外合作者实质性地参与了论文的写作过程,他们提供论文的数据、参与论文讨论、提供论文修改的意见。

      博士生在论文致谢词中也会提到这些外国学者对文章写作的实质性贡献相较于P实验室,H实验室和T实验室以实验室内部合作和国内合作为主图4是H实验室论文的合作网络,国际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瑞典从合作机构来看,国内合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的一些医院;国外合作者主要来自哈佛大学等机构图4 H实验室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