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控专业多元学生评价方案(共9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多元学生评价方案(试行)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课程建设等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学校已实行多年的教育教学考试评价体系越来越无法解决当前职业学校遇到的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1、 评价体系构成:顶岗实习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自评与互评老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自评与互评老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自评与互评老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自评与互评老师评价校内外实习实训评价工学交替评价综合考评结业考评结业考评综合考评职业技能鉴定学生综合能力评价100%专业能力评价40%职业能力评价30%实习与实践评价专业课程评价道德素养评价文化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30%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的逐步调整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持续开展,以能力为核心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显得特别的重要评价体系构成如下图:(一)、评价体系以学分为载体实行学分制为弹性学制提供了顺畅的通道,它可以使勤奋学习、学有余力、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提前修满学分,提前就业;让大多数学生按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让极少数不能按时修满学分的同学可以用替代学分补足学分,顺利毕业。
学分制还可以解决那此家庭困难或其他原因在学业期间需参加工作而又不想退学学生的问题学分制可以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希望学习的课程,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要达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分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目标的一种量化,是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分值二)、学分制构成学分包括文化、道德素养学分、专业能力学分、职业能力学分三)、评价体系中学分制实施文化课与道德素养:1、道德素养学分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等素质表现(包括校内、校外)进行量化,作为德育素质学分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与奉献几个方面,以考核等级形式呈现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E为不合格等级本项目的考核由教务处、年级管理处、教研组共同进行本项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评价(包括实习实训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等);二是课堂教学部分,由教务处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政治科目考核情况进行记载,根据三年的记载情况给予学生综合评价,作为该生的毕业成绩学生姓名: 评价日期:内容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综合评价合计一文明礼仪20分二尊师爱校20分三遵纪守法20分四关注安全20分五敬业诚信20分说明:90分以上为A等;80-89为B等;70-79为C等;60-69为D等;60以下为E等。
2、科学文化素质学分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达到“度”的测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测评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二是测评学生所具备的持续学习的潜力,即学习的实际可能性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构成要素有:⑴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基本能力三个方面⑵对学生智力、特殊能力的评价智力就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专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毅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指人在阅读能力、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某些倾向⑶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评价本项目的考核由教务处、年级管理处、教研组共同进行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课程设计表中的基础文化课项目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评价、定期的教育教学考试考核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最后做出该生三年的综合评价该项目的评价最后以学分的形式呈现具体学分安排参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①文化理论课学分评分规则文化理论课学分计算:该课程规定总学时除以3后取整(4舍5入)即为该课程的总学分此类课程学分的获取分为二个部分: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与绩点学分(50%总学分)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实施。
②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为方便记录,过程评价按百分制100分记录,过程评价的组成与所占比例如下:出勤分(10%),课堂纪律分(25%),积极主动学习分(25%),作业分(10%),阶段测评分(30%)过程评价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记入汇总表并折算成学分过程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过程评价汇总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出勤10分纪律25分积极主动学习25分阶段测评30作业10分总分折算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③绩点学分(50%总学分)绩点学分占该课程总学分的50%按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折算,绩点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考试成绩在10分以下的不计绩点学分,不设补考绩点学分汇总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成绩(百分制)绩点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④总学分文化理论课每门课总学分由过程学分与绩点学分相加得到每门文化理论课程总学分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过程学分绩点学分总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各个学科具体评价方式方法与标准见各《学科课程标准》专业能力学分:1、专业课学分:专业课学分计算:该课程规定总学时除以3后取整(4舍5入)即为该课程的总学分。
此类课程学分的获取分为二个部分: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与绩点学分(50%总学分)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实施1)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为方便记录,过程评价按百分制100分记录,过程评价的组成与所占比例如下:出勤分(10%),课堂纪律分(25%),积极主动学习分(25%),作业分(10%),阶段测评分(30%)过程评价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记入汇总表并折算成学分过程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过程评价汇总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出勤10分纪律25分积极主动学习25分阶段测评30作业10分总分折算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2)绩点学分(50%总学分)绩点学分占该课程总学分的50%按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折算,绩点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考试成绩在10分以下的不计绩点学分,不设补考绩点学分汇总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成绩(百分制)绩点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3)总学分专业课每门课总学分由过程学分与绩点学分相加得到每门专业课程总学分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过程学分绩点学分总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
各个学科具体评价方式方法与标准见各《学科课程标准》2、实习与实践学分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程度、以及学生将知识与技能投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进行量化,用职业能力学分表示学分的获得可以从文化理论课学习、专业技能掌握、实习与实践(校内、校外实习、工学交替)等方面取得学分专业技能学分评分规则专业技能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三类构成每类均由若干门技能课组成,技能学分的计算:该门技能课规定总学时除以3后取整(4舍5入)即为该课的总学分每门技能课的学分获取均分为二个部分: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与绩点学分(50%总学分)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实施1)过程学分(50%总学分)为方便记录,过程评价按百分制100分记录,过程评价的组成与所占比例如下:出勤分(10%),现场纪律分(25%),积极主动学习分(25%),作业分(10%)现场6S分(30%)过程评价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学期结束进行汇总记入汇总表并折算成学分过程评价汇总表课程: 记录人: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出勤10分纪律25分积极主动学习25分现场6S30作业10分总分折算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
2)绩点学分(50%总学分)绩点学分占该门技能总学分的50%按项目任务成绩进行折算,绩点学分值保留一位小数绩点学分汇总表课程: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项目任务成绩(百分制)绩点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3)总学分每门技能课总学分由过程学分与绩点学分相加得到每门技能总学分表专业技能: 任课老师:序号姓名班级过程学分绩点学分总学分百分制分数由自评、互评、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得出的综合评价分数生产实践学分评分规则生产实践是职业学校学生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有效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分为校内生产与校外实习二大类,校内生产可以根据专业划分成不同类型,校外实习分为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二类1)校内生产实践学校不断创造条件,为学生参加校内生产提供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内的各项生产实践在生产过程中为体现权利与责任对等,必须奖罚分明,为此根据学生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于生产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若干条扣罚学分条款,主要体现在安全责任、生产纪律与劳动态度、适应能力等方面校内生产实践学分计算以合格学员在工时定额范围内每15课时获取1学分进行记录。
另每天根据每人现场6S管理执行情况奖励此外设置生产安全、生产纪律与态度、适应能力、生产成果每学期结束时由管理人员根据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总量及在生产中的表现合理给出生产安全、生产纪律与态度、适应能力、生产成果,各项均以具体分数(百分制)呈现,最后由分数折算出应得的学分 实习实践类型: 记录人:姓名班级出勤10分纪律30分适应能力30分现场6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