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高中语文衔接》.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6259022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高中语文衔接 摘要:多年来,初中与高中的语文存在知识、学法、教法、思维、评价、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较大断层,而初高中的语文衔接被视而不见,师生衔接意识淡薄:教师谈不上系统地研究、整理衔接问题和系统地组织教学,往往在起始年级留下硬伤,后果极为严重,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随便应付的多,认真学习的少,语文边缘化的思想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初中与高中的衔接,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说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整理和规划,以期在起始年级顺利实施关键词:反思;断层面;初高中的语文衔接;知识、学法、教法;调查及原因;起始年级;一、 深刻的反思前年高考结束后接高一有位资深的英语老师特意找到我,希望我把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问题在高一新生开学初就先处理好,以便于英语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他还解释说:“象我们汉源一中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的乡村初中,各所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初中对汉语语法不作要求,很多学生一点语法常识都没有,甚至连词性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句子成分和结构了这样的状况弄得我每届接到高一新生都要用几周的时间帮你们语文补充语法知识,搞得我课时很紧张。

      这届你们语文应该知恩图报了,应该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初中与高中的衔接责任这位英语老师的话使我感触很深:多年来,初高中的语文衔接被视而不见,只是在课堂上不能回避了才偶尔讲解一两节语法课,根本谈不上系统地研究、整理和系统地组织教学而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绝不仅仅只有语法问题,还包括知识运用、阅读鉴赏、写作能力,还包括预习、听课、作业的各个环节,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还包括老师和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教与学的方法等等而这一系列对我们农村中学来说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恰好是我们在起始年级经常留下的硬伤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指导思想要想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目标和指导思想初中语文编排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觉悟  初中语文学习的三个过程:第一阶段,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二阶段,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能力,课文按照表达方式编排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并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文体分类编排。

       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新课标中规定: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注重整合”、“引导学习”、“倡导开放”五大特点三、 初高中语文的差别和联系——扫描初高中语文的断层面1、语法知识方面的断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17页“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20页“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都能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2、 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断层: 《课标》第21页“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虽然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但随意性仍较大,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在教学上尺度亦不统一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相对于初中课标,高中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难度跳跃性太大,尤其是文言语法知识出现明显的断层 3、 现代文阅读方面的断层: 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在理解上,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分析评价上,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在鉴赏层次上,高中更强调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和思考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4、文学批评方面的断层:初中新课标中没有对文学批评方面要求,高中新课标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但可以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只有在具备认识别人观点态度的感性分析基础上,才可能进行高中阶段的阐发、评价和质疑的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文学批评的标准上,初中阶段缺乏自我感性分析的铺垫5、 作文方面的断层: 由初中“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的“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能力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阶段发展逻辑思维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训练重点6、考试观念上的断层: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相对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

      初中的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和考前的临时突击上,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重视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 四、 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我于2010年对高一学生(2012届,老教材)748人进行了语文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是很浓18% 、一般44%、 没有38% ;调查项目——预习习惯,调查结果是经常有11% 、有时有42% 、没有47%;调查项目——提问习惯,调查结果是经常有3%、 有时有46% 、没有51%;调查项目——课外阅读 ,查结果是有13%, 有时有43% ;没有44%;调查项目——拥有工具书,调查结果是一本16%、 二本2%、 没有82%;调查项目——练字习惯,调查结果是有16% 、有时有22% 、没有62%另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来自乡村的同学在调查结果中的前两项数值比来自城镇的同学低得多而我校是一所不在县城的县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前两项数值整体很低  得出调查结果后,我心情很沉重,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 对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语文积累性特点认识不够,对语文的投入比较少,或不够认真。

        2、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工整,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没有养成阅读和写随笔的习惯  3、 课堂听课习惯不好,笔记不落实,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4、阅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能力弱,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喜爱课外阅读文言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5、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五、追根溯源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与各类学生的交谈,整理出如下原因:1、学生语文观和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上的原因:(1)语文被边缘化的思想在学生中大有市场客观上学生语文考分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如放松则一落千丈,如抓紧则扶摇直上学生大多认为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随便应付的多,认真学习的少有些学生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 (2)学生心理自我调适不足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要经过一个心理过渡期,有一个从好奇、紧张、兴奋到稳定、适应的过程3)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出现障碍很多学生完成当天作业都颇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4)学生对高中教材认识不足从知识结构来看,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常识性介绍的知识较多;高中知识则比较注重学科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研究性,难度增大、内容加深、要求提高从思维能力来看,高中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习更趋向于理解型、运用型学习,需要具有比初中更强的反思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2、教师观念和教法上的原因 :(1)初高中语文衔接意识淡薄,对初高中语文衔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现实中有的教师认为通过几节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还有的教师存在重知识轻衔接、轻学法的现象2)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教师讲(“满堂灌”)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满堂问”)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初高中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3)有相当部分的高中教师参加工作后从来没有教过初中课,加上很少听初中课,对初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了解不足。

      4)有些错误认识认为语文似乎人人都懂,认为语文似乎人人能教,认为语文似乎人人会学,错误地把语文学科边缘化,有的学校甚至升学考试都不考语文了,干出数典忘祖的事情六、衔接,必须始于足下1、调整好心理,愉快地融入高中进入高中后,无论学习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不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首先要学会在新的环境中迅速调整自己,积极、自信、乐观、从容地开始高中生活,尽快融入高中生活要从心理上摆平心态,找准位置通过中考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时都相对较优秀,心理上不自然地就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进入高中后,每一个人成绩都不错,有的学生由初中班级前几名甚至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因而进入高中,新生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摆平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都要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生活上也要慢慢调整,适应食宿初中学生一般很少住校,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开始住校不少住校生,在家吃住习惯了,但是到了学校后,都是集体住宿,刚开始可能感觉很不习惯,觉得没有私人空间,但既然选择了住校,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慢慢调整,让自己适应2、 培养自学能力,摸索合理学习方法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进入高一后,无论是学习量还是学习深度,都迅速的增强。

      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3、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