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论孤独帕牧歌:高乔诗歌【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
5页1论孤独帕牧歌:高乔诗歌论文摘要:高乔人是十七到十九世纪出现在阿根廷和乌拉圭草原地区的游牧民他们英勇彪悍、放荡不羁的个性激发了诗人们的兴趣,由此诞生了以讲述高乔人苦难生活为主题的作品高乔诗歌的代表作是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耶罗》 ,被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也是西班牙语文学的瑰宝高乔诗歌发展的巅峰是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游牧民逐渐定居下来,成为农业工人或城市贫民,高乔诗歌也从此成为绝唱 论文关键词:高乔诗歌;博尔赫斯;马丁·菲耶罗》 ;阿根廷文学;民族史诗 引言 1932 年出版的《讨论集》中,博尔赫斯回顾和分析了“高乔诗歌”的流变和主要作者几年以后,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大学,他再次就这个主题做了名为“高乔文学面面观”的讲座(Aspectosdelaliteraturagauchesca,Montevideo,N6mero,1950),并单行出版了评论高乔诗歌代表作品《马丁-菲耶罗》的专著 El"MartinFierro”(BuenosAires,Columbia,l953)出于对这部叙事诗的喜爱,在故事集《阿莱夫》中,他虚构了一个小小的,关于菲耶罗的同伴克鲁斯的生平传记((BiograffadeTadeoIsidoroCruz),Aleph)。
博尔赫斯睿智而渊博,涉猎高乔诗歌的著作也不止这区区几篇我们从博尔赫斯说起,无非想借他的盛名引出高乔诗歌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话题 一、高乔人 谈高乔诗歌,不得不从它吟唱的对象——高乔人说起 “高乔”是 gaucho 一词的音译,现代西班牙语指“十八、十九世纪生活在阿根廷,乌拉圭以及巴西南部里约格兰德省的印第安土著和白人的混血后裔,他们通常是优秀的骑手,擅长各种和牧业有关的活计” 关于 gaucho 的词源众说纷纭,有说源于印第安土语,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词最早被作为工程技术术语从法语 gauche 引入,指“倾斜的” l9 世纪出版的西班牙语字典中普遍可以见到这个词义后来引申出“不正直的” , “堕落的” ,最后发展出今天通用的义项,即特指流浪在拉普拉塔流域地区的短工 高乔人的形成和欧洲殖民者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活动息息相关l6 世纪初,到美洲寻找财富的西班牙人沿河设立了零星的定居点并引入马和牛等牲畜当时帝国在南美的经济政治中心设立在利马,拉普拉塔河地区穷困落后,人口稀少,劳动力匮乏由于无人看管,大批牲畜逃离圈养地,回归到野生状态,形成所谓的 ganadocimarr6n有了这些 ganadocimarr6n 和茂密的草原,逃跑的士兵、水手以及被迫捕的罪犯不仅找到了藏身之处,更不必为食物发愁。
他们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会用 boleadora(套索)捕捉牲口,和印第安女子繁衍后代,据说这就是最初的高乔人游牧生活使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牲畜的习性都了如指掌l7 世纪起逐渐被农场当短工雇佣,从事驱赶牲畜、割取皮革等工作高乔人在物质上所求甚少,不过一匹坐骑,一份口粮,少许银钱去 pulperfa(即杂货店)沾酒他们本性逞强好斗,常常借酒滋事、打架斗殴,更不乏犯下命案而亡命天涯的因此.gaucho-词最初充满了贬义,指那些既无田产,又无职业,靠偷盗为生的游手好闲之辈 2l9 世纪后,高乔人进入两级分化的阶段:大部分定居下来成为农牧业的雇工或小农场主;另一些则彻底边缘化,沦落为城市贫民和罪犯事实上,从来都难以用“高乔人”一词指称某个族群或阶级,他们只是一些游荡在社会边缘的、身份极不稳定的个体从他们以雇工的身份定居的那一刻起,真正意义上的高乔人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高乔诗歌流变 “最小的事物以无穷的宇宙为前提;反之,宇宙也需要最微小的事物研究一个现象的根源,甚至是像高乔诗歌这样简单的现象,是做无穷无尽的追究” 做这“无穷无尽”的追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不敢作集大成的妄想,谨借前人的成就在此管窥高乔诗歌的一斑。
博尔赫斯推伊达尔戈(Bartolom6Hidalgo,1788—1822)为高乔诗歌的鼻祖但 JorgeB.Rivera 指出l8 世纪晚期一些作品中已经可以找到这种体裁的特点其中有一位名叫JuanBaltasarMaziel 的教士,在 1777 创作了CanmunguasoenestilocampestrelostriunfosdelExcmo.SehorD.PedroCevallos(《村野莽汉歌唱塞巴约将军的胜利》)这部作品至少有两个特点为后来大部分高乔诗继承:刻意使用当地的俗语,以及采取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诗的开头写道:Aqufmepongoacnatar/edb~odeaquestastalas….一百年后,埃尔南德斯让他的马丁-菲耶罗以一模一样的句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不幸 l9 世纪初,以伊达尔戈为代表的诗人将高乔诗歌推向成熟伊达尔戈出生于蒙得维地亚的一个贫寒家庭,十五岁起就在一家商店工作那店铺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未来乌拉圭立国者 Jos6Artigas 的父亲也许因为这层关系,伊达尔戈成为 Jos6Artigas 的亲密战友从 1807 年开始,为了捍卫独立,他放弃财政部的工作,参加了抗击英国和葡萄牙侵略、以及对抗西班牙统治的战斗。
他的笔和腰间的直柄尖刃 fac6n 一样犀利,都是战斗的武器宣扬独立自由和批评西班牙统治阶层的腐败是伊达尔戈作品的主题,它们陆续出现在 l9 世纪 20 年代,之后被结成两个集子出版:Cielitos 和 Didlogospatridticos(《爱国者对话》) ‘’Cielitos”是流行在乡村地区的一种双人歌舞,歌曲在每-d,节重复咏唱“cielo”或“cielito” ,因此得名伊达尔戈承袭这种民歌形式,在行军打仗的间隙创作了许多 Cielito,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例如CielitopatridticoquecompusoungauchoparacantarlaaccidnenMaip(《高乔人歌唱马依布大捷》)写于战役当时的 1818 年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智利独立的基石伊达尔戈在诗的结尾充满激情地歌颂联军将领道:Vivanueslrafibertad/yelgeneralSANMARTIN/ypublfquelolaFama/consusonoraclaHn/Cieliot,cieloquesf/deMaip6lacompetencia/consolid6parasiempre/nues~aaugus~independencia(大意:圣马丁将军万岁,就让《荣誉报》吹响号角来把他歌颂,马依布大捷赢得了我们那来之不易的独立)。
文字浅显直白,政治立场鲜明,在当时起着传送捷报、鼓舞士气的作用 高乔诗歌发展的高潮是在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JuanMnaueldeRosas)执政期间,即 l9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罗萨斯笃信集权主义,当政后以铁腕压制政敌,引起诸多不满借高乔人之口抨击罗萨斯政权的小册子开始涌现,其中主要的作者有阿斯卡苏~L(HihrioAscasubi)和受他影响颇深的德尔坎波(EstanisladodleCampo)前者的代表作 SantosVega0LosMellizosdelaFlor 和PaulinoLuceroyAnicetoelGallo 于 1862 年前后在巴黎出版德尔坎波给自己取的笔名是 AnastasioelPolio,对应阿斯卡苏比作品主人公的诨名3AnieeotelGallo~德尔坎波的主要作品是 Faus~,以高乔人 AnastasioelPolio的口吻讲述观看歌剧《浮士德》之后的感受另一位受到阿斯卡苏比影响的诗人就是与德尔坎波同岁,被称为阿根廷文学之父的埃尔南德斯(Jos6Hemdnedz) l834 年埃尔南德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一个大农场他的父亲是军阀罗萨斯的庄园管家。
和许多高乔诗歌的作者一样,他堪称文武双全:十九岁入伍,征战十载,军衔至上校;与此同时又是一名活跃的记者和政治家,曾担任副总统的秘书,生前最后八年连续当选议员世人对他的评论是“集军人、记者、政治家和诗人为一身的斗士” 埃尔南德斯的传世名著《马丁-菲耶罗》被认为是高乔诗歌的巅峰之作,阿根廷民族文学诞生的象征,同时也是西班牙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迄今为止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有人称其为阿根廷文学的“荷马史诗” ,或者将它与“堂吉珂德”在西班牙文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作品的第一部分ElgauchoMartfnFierro(高乔人马丁-菲耶罗)出版于 1872 年,甫一问世即受到大众的喜爱六年中再版十一次,印数达四万八千册1879 年出版了第二部分LavueltaedMartfnFierro(马丁·菲耶罗的回归)以后的版本都将这两部分合为一个集子,冠以《马丁·菲耶罗》的标题主人公马丁·菲耶罗原本安居乐业,但被强行征入民团抵抗印第安人对边界的骚扰,后来不堪虐待逃跑,从此流离失所,浪迹天涯作品继承了民谣的传统,以歌唱的形式开始道:“Aqufmepongoacantar/alcomtx~sdelavigtiela~。
接着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曾经有过的美满生活:Enotnces…Cuandoellucero/Brillabacnelcielosanto/ylosgansoconsucanto/Nosdecfnaqueledfanegaba/alacocinarumbiaba/Elgaucho…queeraanencanto/ysentaojuntolajog6n/aesperarquevengaeldia/A1cimarr6nleprendfa/Hastaponerserechoncho/mientrasSUchinadormfa/tapaditaconsuponcho~在经历了警察追捕,目睹患难好友克鲁斯染天花身亡,以及无数次的博杀后,菲耶罗找到了失散的两个儿子作品以菲耶罗和黑人歌手的对歌结束,涉及时间、空间、生命等充满哲理的话题,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智慧例如,当黑人歌手问菲耶罗“上帝为什么创造时间” ,后者答道:E1tiempos61oestardanza/deloqueest6porvenir/notuvonuncaprincipio/Nijamdsacatm5/~eltierapoestmarueda/yruedaesetemidd/sielhombrelodivide/S61olohate,enmisentir/Porsaberloquehavivido/Oletestaquevivir~。
在埃尔南德斯创作这部叙事诗的时代,高乔人正在淡出历史舞台作者感叹他们是随着文明的推进即将完全消失的一种人 《马丁·菲耶罗》不是对某个高乔人生活的写实主义描述在卷首致出版赞助人 Jos6ZoiloMiguens 的信中,诗人称菲耶罗为“复制品”(copia),说自己在他身上浓缩了高乔人的所思所言,赋予他多姿多彩的想象和张扬的孤傲性格,希望了解真正的高桥人的读者来评判一下这个“复制品”是否与原型有相象之处 随着历史的演进,高乔人在 19 世纪末彻底从社会生活中消失用诗歌为他们奏响绝唱的是奥布里加多(RafaelObligado)他一生都在书斋和文艺沙龙中度过,是阿根廷科学和文学院、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哲系的主要创始人1881 年代表作 SantosVega 出版在作品中,奥布里加多已经不再将高乔人作为受苦受难的民族英雄进行渲染,而是更多地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现代阿根廷社会的反思 4三、高乔诗歌的艺术与文化色彩 高乔诗歌的鼎盛时期是 19 世纪,是拉美现代国家格局形成的关键时刻,因此成为阿根廷和乌拉圭脱离欧洲殖民文化的标志,担当着激扬民族独立意识的重任,代表作《马丁’菲耶罗》一问世便被誉为民族史诗。
许多作者同时也是军人和政治家,他们利用作品揭露当政者的腐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念,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文学的实用功能 高乔人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却没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