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堂素材 人民版必修21.doc
2页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疏导引导一、田庄手工业与“工官”制度1.田庄手工业(1)含义:田庄手工业:就是在地主的田庄中进行的手工业生产崔寔的《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2)特点:①自给自足是田庄经济的最大特点田庄的经营活动,既包括农作物的栽培、手工业产品的制造,也包括周期性的贱买贱卖的商业活动,甚至包括培养子弟的文化教育活动②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家长即田庄主,其依附和隶属人口从事各种活动2.工官制度(1)含义:“工官”制度指国家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2)评价:“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但是,“工官”制度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匠户: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子孙世袭,无人身自由这样,统治者就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但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二、手工业发展的概况1.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用的是麻、葛和家蚕丝2)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丝织品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4)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5)明清时期,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在北京设内织染局,在江宁、苏州、杭州设织造局,民间纺织业获得一定发展2.冶金技术的发展(1)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达到历史的高峰2)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3)战国中期以后,中国又同时出现了生铁和块炼铁技术4)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3.制瓷业的发展(1)原始时代的彩陶就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2)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相当著名4)唐宋以来,出现一批名窑,如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5)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到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发展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丰富是物质保障;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是根本;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直接动力;政府的重视和扶植是保证;历代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新是基础。
2.特点部门不断增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高且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封建社会晚期出现工场手工业;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长期世界领先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走马观花、不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诉求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