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生态旅游发展研讨.doc
6页瑶族生态旅游开展研讨随着我国经济开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必将成为开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1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占我国GDP3.95%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2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提高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0%;旅游业增加值将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5%,占效劳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12%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不生态〞的现象,导致了旅游地的地形、植被、景观和旅游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展旅游业的健康开展需要以可持续开发为理念的生态旅游开展模式,尤其是具有开展特殊性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生态旅游的涵义及必要性〔一〕生态旅游的涵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参谋、墨西哥生态学家谢贝洛斯拉·斯卡瑞在1983年以西班牙语的词汇“Ecotourism〞首先提出(Fennell,1999),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拉斯卡瑞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出于研修、欣赏和享受风景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有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未开发过或未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去旅行〞〔Boo,1900,14页〕。
我国学者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如明庆忠、李宏、武友德〔200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与环境的管理水平为根本特征,寻求旅游业开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杨桂华〔2004〕从可持续性旅游和责任性旅游角度出发,提出“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性开展为宗旨,以大自然为根底,以生态美景观为吸引物,同时实现为游客体验、了解、认识、学习、欣赏、研究生态景观而展开的旅游享受,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负责,保护生态旅游赖以开展的生态、社会及经济环境的旅游活动〞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根底,以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开展为理论指导,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资源为取向,强调生态可持续性,同时实现为游客体验、度假、求知、欣赏、研究而展开的旅游享受,以提高游客生态环境伦理素质并切实为当地社区做出奉献的旅游〔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必要性1.开展生态旅游,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广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但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不生态〞现象,全省多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当地有关部门违法占用,大搞开发区、度假区,开发房地产,使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遭到人为开发建设的严重破坏。
被誉为“广东喀纳斯〞的广东英德长湖景区的林木正遭受无序的砍伐破坏长湖景区是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局部,林木资源为当地林场所有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林场对林木资源无序开发,直接造成动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大幅减少,旅游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同时出现风景区内大量违章建设和不适当的开发,如白云山的某山庄违法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丹霞山不顾禁令大建大型开发区,西樵山的7个自然村居民住宅堆到半山腰,星湖景区处处可见休闲山庄疗养院招待所,使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广东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粤北地区,森林、温泉、植被资源相当丰富,仅乳源县就有华南最大最美、唯一原始森林留存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大野生红豆杉主题公园———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等等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超负荷游客量和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无视生态效益的旅游开发模式肯定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展因此,广东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展必须走生态旅游道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到达欣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旅游目的从而,有力保护粤北山区珍贵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2.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开展近年来广东省的旅游势态良好,202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380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3亿美元,增长速度均超过20%主要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旅游业开展势头较好,仅广州市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254.61亿元,同比增长26.21%,但相比之下拥有浓郁民族风情、良好生态环境和大量温泉旅游资源的粤北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展速度明显落后于粤东等各地区面对粤北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窘况,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无疑是其开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可持续开展为理念的生态旅游更是民族地区维持生态环境和摆脱贫困的首选之路首先,粤北民族地区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浓郁的民族风情、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的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如自然生态之旅就有平地天险———广东大峡谷、乳源温泉、粤北西湖———南水湖、广东最顶峰———石坑崆等;人文生态之旅有千年古刹云门寺、必背瑶寨等其次,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能容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开发生态旅游既是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开展、培育地方产业的途径,也是当地老百姓自主开展经济的一种有效模式3.生态旅游能有效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真实性旅游业的开展能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的开展。
旅游过程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双向交流的过程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能使旅游目的地居民接受新信息和新鲜事物旅游过程中,外来旅游者会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和习俗带入旅游目的地,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带来影响,当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都发生改变一方面,文化古迹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除自然环境因素中大气污染、山地灾害、水体侵蚀、虫蚁蛀蚀等因素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外,更多是人为因素对文物古迹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如开发建设中没有保护好少数民族物质遗产;少数游客不遵守旅游区管理规定乱刻乱画,致使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甚至建筑都受到外来游客文化的影响在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开发过程中,由于包装过度,很容易破坏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真实性和淳朴性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的生态旅游那么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模式,这些责任不仅是满足旅游者在实际旅游中亲身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完整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确保民俗文化资源的真实性,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展二、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旅游资源分析乳源瑶族自治县属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地处粤北山区,南岭山脉南麓。
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设置乳源县,历史悠久因县北有溶洞产钟乳,洞中有源泉流出,故名乳源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韶关市〔一〕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乳源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境内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世界红豆杉之乡〞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按照大南岭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定位,挖掘人文特色,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强力打造广东省旅游强县,2021年7月底通过省创强验收,成为广东省第十个旅游强县2021年,由国际旅游管理协会、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旅游精品国际推广盛会〞在首都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乳源县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旅游县参加了此次盛会,凭着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及独特的旅游文化,经过各专家组评审团综合评审,被授予“中国最正确民族生态旅游名县〞荣誉称号并颁发牌匾随着乳源县投资生态旅游的资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尤其是每年在珠三角、红三角、港澳地区和武广沿线城市举办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乳源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乳源县被授予“中国最正确民族生态旅游名县〞荣誉称号后,2021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为186.24万人和116215.45万元,同比增长32.22%和50.67%〔见表1〕〔二〕旅游资源分析乳源县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乳源县全县有山地2153042亩,植被森林资源丰富,是华南地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强县同时,该县的地质结构以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为主,最老的岩石大约有7亿年的历史特殊的地质结构造就了乳源县丰富多彩的峡谷岩穴、温泉景观等〔见表2〕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乳源县是必背瑶族的聚居地之一瑶族同胞主要聚居在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必背瑶寨是乳源民俗风情观光的好去处必背,原叫“鳖背〞,位于乳源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大瑶山腹地必背瑶族属过山族,是瑶族的一个分支,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游览必背瑶寨,可以欣赏迷人的瑶山风光,观看欢快热闹的瑶族歌舞,领略古老的民族风俗,品尝独具风味的瑶家美食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尤其吊脚楼别具一格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
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筒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歌谣是瑶族人民口头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瑶族音乐、舞蹈与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现在,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舞台,深受广阔群众欢送民间保存的传统体育工程有扳手腕、摔跤、气功、上刀山、武术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日为乳源过山瑶的“十月朝〞节,又称“十月社〞,是乳源过山瑶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乳源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千年瑶寨以外,有千年古刹云门寺它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云门宗〞发祥地,创立于五代后唐〔公元923年〕,是全国重点寺院还有被称为古代“高速公路〞的西京古道、东华寺遗址、双峰寺遗址、瑶山情韵———黄龙景区等三、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2021年至2021年的田野调查和与当地有关部门的访谈,认为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有待提高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保护作为前提,并注重普及保护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知识它是高层次的新型的旅游活动对开发者及游客提出的要求很高虽然我国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对生态旅游的实践研究才起步,开发者没有足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导致我国很多生态旅游景点并没有表达生态旅游的内涵。
乳源县虽然把开展生态旅游写入了政府规划纲要中,但由于交通不便,对外开放交流受到很多限制,缺乏开展生态旅游经济的经验目前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仍局限于发挥其旅游功能并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旅游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启发智慧、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开展生态旅游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够对开展生态旅游与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认识不全面〔二〕生态旅游市场竞争剧烈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很多,如粤东南潮汕文化、海滨风光森林旅游区;粤西海滨风光、果林休闲森林旅游区;粤中休闲保健、综合旅游观光区等上述地区都将生态旅游确定为优先开展的产业,并已取得一定的旅游经济效益,但是也使生态旅游的竞争更加剧烈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面临吸引投资和人才方面的竞争;在生态旅游经营方面,面临游客市场份额的竞争由于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增加,将导致生态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对乳源的生态旅游开展带来了挑战由于乳源瑶族县与连南瑶族自治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同处粤北且都是瑶族同胞聚居地,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山同脉,水同源,人同俗〞的同质性,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势必导致同类产品的剧烈竞争。
因此,如何实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易被模仿的生态旅游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展面临的问题〔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目前,乳源县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自然观光产品为主除了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最顶峰———石坑崆、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平地天险———广东大峡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