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焦化装置操作规程.doc
151页1延迟焦化装置操作规程第一章 装置概况第一节 概 述本装置为新建装置,设计规模为100万吨/年,属于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新建100万吨/年重油综合利用工程中的主要生产装置在重油(或渣油)深度加工技术方面,延迟焦化是转化重油(或渣油)的基本手段,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焦化装置相对于催化裂化对原料的要求较低,且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该装置以加工减压渣油等重质原料为主,也可以直接加工常压重油、180燃料油加工不同原料采用的工艺路线基本相同一、工艺原理焦化是使重质油品加热裂解、聚合,变成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的加工过程延迟焦化是将重质油在管式加热炉中加热,采用高的流速及高的热强度,使油品在加热炉中短时间达到焦化反应所需的温度,同时迅速离开加热炉进入焦炭塔,从而使焦化反应不在加热炉中进行而延迟到焦炭塔中去进行整个延迟焦化过程可认为是分三步进行的,一是经过加热炉时,原料油部分汽化并发生缓和裂化;二是经过焦炭塔时发生裂化;三是在焦炭塔内分出的重质油继续裂解—缩合,直至转化为油气和焦炭焦化过程进行的裂解为吸热反应,缩合为放热反应总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2二、延迟焦化的产品延迟焦化装置共生产五种产品:即富气、汽油、柴油、蜡油及焦炭。
富气中的液化气和干气可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蜡油可作为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原料;汽油、柴油由于含硫较高,不饱和烃多,必须经过加氢精制或化学精制1、产率预测:康氏残炭是原料成焦倾向的标志,是预测焦炭、气体及液体产率的最重要参数焦炭产率(W%)=1.6×康氏残炭气体产率(W%)=7.8+0.144×康氏残炭汽油产率(W%)=11.29+0.343×康氏残炭瓦斯油(柴油十蜡油)(W%)=100-焦炭产率-气体产率-汽油产率2、产品中杂质分布:在延迟焦化产品中,硫和金属是两种主要杂质,它们的分布情况是:焦炭的硫含量(W%)高于原料油,两者之比常在1:1~2:1之间,其它产品的硫含量随某种特定的原料油不同而变化很大;原料油中的主要金属一般都集聚于焦炭中,只有非常少的量留在蜡油、柴油中三、装置工艺特点1、通过设轻蜡油循环泵,把蜡油打回加热炉辐射段实现大循环比的操作技术2、焦化炉采用了双面辐射、多点注汽技术在技术有效可靠的前提下,采用双面辐射卧管立式炉型加热炉采用油气联合喷嘴,采用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来回收烟气热量,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使加热炉热效率达到90%以上3、焦炭塔顶油气管线注急冷油,采用无堵焦阀,无单独开工线流程的焦炭塔预热和开工流程,以加快开工及预热过程,缩短辅助生产时间,并可大大改善由于采用堵焦阀流程而对焦炭塔筒体产生的局部热应力,以至于产生筒体中下部严重变形现象。
34、采用密闭放空系统采用全密闭塔式放空回收设施,消除了焦炭塔吹汽及冷焦时产生的大量污染油气对环境的污染5、单井架除焦水力除焦采用有井架式技术,冷焦水和除焦水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均采用独立循环方式使用6、焦化炉对流段用于产生过热蒸汽,原料油经蜡油-原料油换热器后直接进分馏塔下部,降低了分馏塔底的温度,延缓了塔底结焦,这是与原4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不同的地方7、焦化加热炉采用独立烟囱,设有鼓风机和引风机,冷热风换热器设在地面,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第二节 工艺流程说明本装置采用成熟可靠的一炉两塔生产普通焦的延迟焦化工艺本装置的原料为温度约90℃的减压渣油或其它类似性质的重油,由罐区泵送入装置原料油缓冲罐(D-1001),然后由原料泵(P-1001/A.B),输送至柴油原料油换热器(E-1005/A-D),加热到135℃左右进入蜡油原料油换热器(E-1008/A-B),加热至189℃左右进入焦化分馏塔(C-1002)脱过热段,在此与来自焦炭塔 (C-1001/A.B)顶的热油气(420℃)接触换热原料油与来自焦炭塔油气中被凝的循环油一起流入塔底,在315~340℃温度下,用辐射泵(P-1002/A.B)抽出打入焦化炉(F-1001)辐射段,快速升温至495~500℃,经四通球阀进入焦炭塔(C-l00l/A.B)底部。
为了加快油品在炉管内的流速,防止结焦,在炉管内加注3.7MPa蒸汽循环油和原料减压渣油中蜡油以上馏份在焦炭塔(C-l00l/A、B)内由于高温和长时间停留而发生裂解、缩合等一系列焦化反应,反应的高温油气(420℃)自塔顶流出进入分馏塔(C-1002)下部与原料油直接换热后,冷凝出循环油馏份;其余大量油气上升经五层分馏洗涤板,在控制蜡油集油箱下蒸发段温度的条件下,4上升进入集油箱以上分馏段,进行分馏从下往上分馏出蜡油、柴油、汽油和富气分馏塔蜡油集油箱的蜡油在 360℃温度下,由蜡油泵(P-l009/A、B)抽出,去吸收稳定为稳定塔重沸器(E-1206)提供热源后降温至 325℃左右,再为解析塔重沸器(E-1203)提供热源后降温至 307℃左右,进入蜡油原料油换热器(E-1008/A、B)与原料油换热,至蜡油蒸汽发生器(E-1007)降温至 210℃后,分三部分:一部分分两路作为蜡油回流返回分馏塔(C-1002),一路作为下回流控制分馏塔(C-1002)蒸发段温度和循环比,一路作为上回流取中段热; 一部分定期去接触冷却塔(C-1004) ,置换接触冷却塔内污油;另一部分经蜡油软化水换热器(E-1010/A~D)换热和蜡油空冷器(A-1004/A~D)降温至 80℃后,一路去封油,一路作为急冷油控制焦炭塔(C-l00l/A、B)油气线温度,一路去燃料油罐,少量蜡油作为产品出装置。
在蜡油集油箱以上设轻蜡油抽出段,将一定量的轻蜡油通过轻蜡油循环泵(P-1006/A、B)循环回焦化炉(F-1001)辐射段中段回流从分馏塔集油箱由中段回流泵(P-l005/A、B)抽出,经中段回流蒸汽发生器(E-l003)发生 1.0MPa 饱和蒸汽后返回分馏塔柴油自分馏塔(C-1002)集油箱自流到柴油汽提塔(C-1003) ,经过热蒸汽汽提后,由柴油泵(P-1010/A、B)抽出,再经柴油原料油换热器(E-1005/A~D)、柴油富吸收油换热器(E-1006/A、B)后,一部分返回分馏塔作柴油回流,另一部分去柴油空冷器(A-l003/A~D)冷却至 55℃后,再去柴油水冷器(E-l004/A、B)冷却至 40℃后分二路:一路出装置;另一路去吸收稳定单元的再吸收塔(C-1204)作吸收剂由吸收稳定单元返回的富吸收油经柴油富吸收油换热器(E-1006/A、B)换热后(121℃)也返回分馏塔分馏塔(C-1002)塔顶顶回流(141℃)由分馏塔顶循环回流泵(P-1004/A、B)抽出经顶循环回流软化水换热器(E-1002)后,进入分馏塔回流空冷器(A-1002/A~H),冷却至 55℃返回分馏塔顶,以控制塔顶温度。
5分馏塔(C-1002)塔顶油气(114℃)经分馏塔顶空冷器(A-1001/A~J),分馏塔顶水冷器(E-l00l/A~F)冷却到 40℃,流入分馏塔顶气液分离罐(D-1002),焦化汽油由汽油泵(P-1007/A、B)抽出送往吸收稳定单元含硫污水由含硫污水泵(P-l008/A、B)送往污水处理场焦化富气经压缩机入口分液罐(D-1205)分液后,进入富气压缩机(K-1201)焦炭塔(C-l00l/A、B)吹汽、冷焦产生的大量蒸汽及少量油气,进入接触冷却塔(C-1004)下部,塔顶部打入冷却后的重油,洗涤下来自焦炭塔顶大量油气中的重质油,重质油进入塔底用接触冷却塔底泵(P-l015/A、B)抽出后经接触冷却塔底油及甩油水冷器(E-l011/A、B)冷却后送往接触冷却塔顶或送出装置塔顶流出的大量水蒸气经接触冷却塔顶空冷器(A-l005/A~H)、接触冷却塔顶水冷器(E-1009/A~D)冷却到 40℃进入接触冷却塔顶气液分离罐(D-1006),分出的轻污油由污油泵(P-1014)送出装置,污水由污水泵(P-1013)送至隔油罐,不凝气排入放火炬凝缩油罐(D-1020)放火炬烧掉,凝缩油经火炬凝缩油泵(P-1022)抽出送污油线出装置。
甩油从甩油罐(D-1005) 经泵 P-1012/A、B 送往甩油冷却器(E-1011/A、B)冷却后出装置蜡油蒸汽发生器(E-1007)和中段回流蒸汽发生器(E-1003)产生的饱和蒸气,由汽包(D-1003)至加热炉对流室加热成过热蒸汽至 325℃后并入 蒸汽管网装置内还设有燃料气、脱氧水、安全阀等放空辅助设施切焦采用有井架水力除焦工艺,切焦水用高压水泵(P-1016)从切焦水储水罐(D-1033)抽水,经隔断阀、高压水龙带、高压水龙头、钻杆、切焦器打入焦炭塔(C-l00l/A、B)内除焦切焦水与焦炭一同落入焦池,然后切焦水流入沉淀池6第三节 工艺控制指标主要操作控制指标减压渣油进装置温度:90℃原料油进分馏塔温度: 189℃分馏塔操作压力:0.12MPa分馏塔顶温度:≮108℃分馏塔底温度: 315~325℃分馏塔蒸发段温度: 360~370℃焦化炉辐射段出口温度:493±1℃辐射进料泵出口流量(正常):200t/h焦炭塔操作压力:≯0.19MPa焦炭塔塔顶温度:≯420℃焦炭塔塔底温度: 485±3℃轻蜡油循环泵流量(循环比1.0):50t/h急冷油温度: 90℃第四节 设计数据1.原料及产品性质1.1 原料油性质:本装置焦化原料油为胜利原油的减压渣油或燃料油,其性质见表燃料油油 品 名 称分 析 项 目胜利减渣M100180380CST280CST密度(2O℃)g/m31.03070.930~0. 9450.958 11066(闭口)> 91> 91酸值mgKOH/g0.380.57饱和烃m%24.1芳烃m%35.8胶质m%37.718.6沥青质m%2.42.2Cm%85.9384.30Hm%11.2711.45H/c1.5628馏程(D1160-ATM) ℃初溜点3735%48210%500(8.3%)2.产品质量表2.1 焦化富气性质见表组 分H2SH2CH4C2=C20C3=组成(V%)2.680.6329.652.4318.468.218组 份C30C40C4=C4==C5+合计组成(V%)16.0010.757.050.144.001002.2 焦化汽油性质见表(循环比:1.00)密度(20℃)g/cm30.7382硫含量m%0.48氮含量m%205腐蚀(铜片,50℃,3h)级3b酸值mgKOH/1O0ml0.82实际胶质mg/100ml28诱导期min115溴价gBr/lOOml52.8恩式蒸馏(D-86) ℃初馏点(HK)49(30)5%77(45)10%86(60)30%11150%12970%14590%16295%168100% (KK)179注:括号内数据为石科院调整后推荐的设计数据2.3 焦化柴油性质见表(循环比:1.00)项 目数 值密度(20℃)g/cm30.8482粘度(20℃)mm2/S4.1349项 目数 值粘度(5O℃)mm2/S2.210闪点(闭口)℃80硫含量m%1.4氮含量mg/kg1096碱性氮含量mg/kg1091腐蚀(铜片,50℃,3h)级 2c凝点℃-5酸度 mgKOH/100ml0.93实际胶质mg/100ml358苯胺点℃64.5100%残碳m%0.27溴价gBr/lOOml15.9十六烷值指数50恩氏蒸馏(D-86) ℃初馏点(HK)2035%21310%22030%24450%27270%30190%33795%350100%(KK)3562.4 焦化蜡油性质见表(循环比:1.00):密度(20℃)g/cm30.876810粘度(80℃)mm2/S4.079粘度(100℃)mm2/S2.832硫含量m%0.71氮含量m%0.45Cm%86.40Hm%12.55凝点℃32胶质m%8.7沥青质m%0.0饱和烃m%71.9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