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麻醉医学论文QIPA医学美容专用经皮快速高效麻醉镇痛纳米乳.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5709734
  • 上传时间:2022-1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6.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麻醉医学论文:QIPA医学美容专用经皮快速高效麻醉镇痛纳米乳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和医学诊疗技术的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制剂和临床治疗手段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医学美容和皮肤抗衰老领域,如早期应用的胶原蛋白注射用于皮肤抗衰老和面部填充,肉毒毒素注射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面部表情肌运动而导致的皱纹,自体血浆或血清注射应用于维护或保持面部皮肤青春活力,针刺传统面部中医穴位用于美容调理,活体毛发移植或种植术,电热烧灼术、刮除术、液氮冷冻术、化学剥皮术、点斑术、磨削术、激光术等分别应用于皮肤美白、祛斑、除痘、嫩肤、抗皱、脱毛、洗眉、瘢痕或疤痕修复及面部扁平疣治疗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人体文饰或文身术及文眉、文唇、文眼线、以及皮肤创伤修复术等医学美容及医疗美容手段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创伤性和浸润性疼痛,有时甚至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使受术者形成难以控制的恐惧心理、焦虑情绪、抵触情绪和痛觉条件反射;而且,有些美容治疗部位的注射难度较大,麻醉也不十分方便      为了尽可能减少或减轻这些皮肤美容浅表手术和穿刺等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以确保医疗美容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目前仍在使用皮下局部注射麻醉药物等表皮浸润麻醉的方法进行治疗部位的麻醉镇痛。

      然而,按照传统的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不仅注射本身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和心理恐惧感,而且,进行注射麻醉时常常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有些甚至难以配合、影响美容治疗的有序进行,特别是,进行注射麻醉本身属于浸润性医疗行为和临床医疗范畴,一般美容机构不能合法应用,即使有些具有美容美容资格的医疗美容院,在实际进行注射麻醉时,如果麻醉剂种类、剂量、用药途径和操作技术掌握不当或稍有不慎,很容易或有可能引起其它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研制一种非注射、非浸润性的皮肤表面直接外用的无痛和镇痛制剂,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使用快捷;而且,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维持久、安全性好及无毒副作用、并且能确保维持治疗时间的快速无痛经皮外用制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特别是,实现低碳制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无痛医疗美容”制剂不仅是爱美人士的美好愿望之一,也是现代医学发展和科学研究者的重要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之一,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皮肤外用麻醉制剂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随着目前国内外整形美容医及学美容上各种穿刺性或针刺治疗、以及问题性皮肤美容治疗(如电烧术、刮除术、磨削、激光、液氮冷冻和化学剥皮术等)等各种浸润性医疗手段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疼痛问题的日益广泛,为了尽可能减少因整形或医学美容治疗及皮肤浅表手术和穿刺等治疗引起的疼痛,对于表皮麻醉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备受各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相关成果及制剂也越来越多。

      目前流行的皮肤表面局部麻醉制剂主要如下几种剂型:   1、恩纳霜(EMLA):是前段时间国际应用最早、也最广泛的皮肤外用麻醉制剂,由瑞典AstraZeneca公司研制和生产,以后欧美各国均有生产和应用恩纳霜(EMLA)实际上就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当时条件下应用效果总体不错,并在国际上迅速流行恩纳霜主要由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经低熔混合为5%霜剂目前恩纳霜有霜剂和贴片两种剂型,外涂恩纳霜在正常皮肤上麻醉最大深度为5mm,止痛起效时间平均为50min,某些部位甚至超过1h以上,而在粘膜、外生殖器皮肤和患病或破损皮肤上则吸收更快,麻醉时间可缩短为20~40min但对于具有完整皮肤屏障功能的皮肤麻醉,这种制剂明显存在着起效时间较慢、维持麻醉时间较短,加上属于表面麻醉剂,麻醉的深度有限,因此,通常只能应用于一些小的外科手术麻醉而对诸如皮肤磨削术、面部整形外科等相对大的手术或疼痛较为明显的手术却难以达止痛效果,且明显存在某些副作用和应用上的局限性由于恩纳乳膏中含有丙胺卡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其在外用后引起皮肤发白现象;如果其使用不当,还有可能发生一过性烧灼、红斑、对眼睛刺痛,并可能引起水肿和慢性皮炎及接触性过敏等。

      而且,恩纳霜的直接毒性还有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这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人群损害更大恩纳乳膏中的丙胺卡因在高剂量时还可使血中正铁血蛋白含量增加,直接影响组织的氧合作用,甚至有可能引起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接触性过敏因此,对于某些儿童、先天性和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等患者等均不宜应用恩纳霜及其贴剂,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诸多限制及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应用正在不断减少、并呈现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趋势   2、中药麻醉制剂:中药麻醉制剂中含有细辛、蟾酥、薄荷醇等成分,是一种颇具东方特色的皮肤局部外用麻醉剂细辛、蟾酥、薄荷醇等成分均为中药制剂并有一定的麻醉和镇痛及镇静作用特别是细辛(Asarum)挥发油中含丁香油酚甲醚、优藏茴香酮、大黄樟醚、β-蒎烯、细辛醚、细辛酮另细辛还含Nβ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乙酸乙酯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具有镇痛、镇静、中枢抑制、局部麻醉等多种药理作用,其麻醉镇痛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PGE2)有关PGE2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介质,PGE2外周致痛作用早已明确PGE2的疼痛作用主要涉及其中枢机制,即PGE2参与中枢疼痛的调控有研究表明,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降低脑组织及血清中PGE2的含量,提示细辛的镇痛作用与抑制PGE2合成有一定的关系。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和神经递质,在炎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周和中枢的不同水平上参与痛觉的调控因此,细辛镇痛作用与抑制NO释放、抑制PGE2合成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螗酥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是脂蟾毒配基等6种单体化合物,特别是华蟾毒精和脂蟾毒配基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有报道认为,蟾酥内作用较强的局麻成分一脂蟾毒配基类物质(其中,蟾毒灵的表面麻醉效力为可卡因的近90倍)经临床试验证实,中药麻醉制剂确实具有较好皮肤麻醉和镇痛效果,其皮肤表麻效果与日本的Penles皮肤表皮麻醉贴片基本类似但细辛和蟾酥均有一定毒性细辛根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等,而细辛挥发油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亡的毒性,药理研究也证明黄樟醚有使动物呼吸中枢麻痹的作用螗酥内脂蟾毒配基类物质也有一定毒性,且在其麻醉作用发生前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组织疼痛反应,而且蟾酥使用不当也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因此,细辛和蟾酥用量均不可太大,可如果它们用量太小,其麻醉效果很差而且,中药皮肤麻醉制剂应用后有轻度的皮肤刺激性,且皮肤麻醉镇痛效果缓慢、麻醉深度有限、麻醉维持时间不长、很难达到预期的麻醉镇痛效果。

           3、丁卡因麻醉乳膏制剂:丁卡因是临床常用的表皮浸润麻醉剂,为此有学者采用5%盐酸丁卡因溶液配成凝胶后再进行碱化并使用经皮途径进行局部麻醉后实施皮肤科一些小手术,虽有一定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且麻醉起效时间也较快,麻醉起效时间平均31.6±7.9分钟,但麻醉维持时间却较为短暂,而且丁卡因麻醉乳膏制剂中的丁卡因用量需要14%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可能是乳剂中的油相与角质层竞争结合亲脂性的丁卡因碱基,故要较高浓度才能达到效果但是,高浓度丁卡因的使用很容易出现副作用及临床并发症、甚至对某些人群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如果使用在非完整的皮肤(如皮肤有创面和损伤时),危险性更大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必须非常慎重和小心,以免出现较大风险      4、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此乳膏与国外的恩纳霜类似,也主要是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制备而成的皮肤浅表麻醉剂,两者通过阻止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从而产生局部麻醉效应当用于无破损皮肤或粘膜表面时,可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层和皮下层,两者通过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以消除受术者疼痛感,且镇痛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浅表麻醉剂,临床操作简便,无创伤,受术者易接受,临床易于推广。

      但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的麻醉制剂透皮渗透性较差,也同样存在着麻醉起效时间较慢,麻醉作用时间较短,特别是对于完整无破损皮肤,其麻醉镇痛的开始起效时间至少需要6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麻醉效果   5、利多卡因凝胶与利多卡因压敏胶粘贴片:90年代初期日本研制的10%利多卡因凝胶,采用甘草酸3-O-半邻苯二甲酸二钠盐作为透皮制剂,其效果与恩纳基本相同该贴剂在120分钟可充分阻断Merkel小体,且没有严重并发症,镇痛效果最佳,另对10%利多卡因压敏粘贴片与日本的利多卡因凝胶在相同剂量下对比,透过皮肤累积量和百分率均显示利多卡因从压敏粘贴片的透皮吸收明显高于凝胶;但压敏粘贴片贴敷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且需要透皮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其麻醉镇痛效果,对于一些较长时间的手术也很难维持麻醉效果   6、L-T乳膏剂:主要由利多卡因和地卡因组成,经过针刺测试,贴敷60分钟镇痛深度为1.5mm,3小时为3mm,无痛率为99%,且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较少,价格便宜,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易为患者所接受,但该乳膏在贴敷过程中少数患者局部皮肤红润和皮肤过敏样症状和反应,且同样存在透皮吸收较差,麻醉反应较慢、起效时间较长、麻醉强度不够等不足之处。

        总体上来看,上述麻醉镇痛技术上仍然继续沿用传统临床医疗上的一些麻醉镇痛方法(如皮下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及表皮浸润麻醉)和一些常用剂型皮肤外部涂搽皮肤麻醉剂,包括一些新研制的麻醉喷雾剂、酊剂、乳剂、霜剂、膏剂、凝胶剂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解决了注射麻醉的繁琐和疼痛、使用起来也的确简单方便,但这些皮肤外用麻醉剂的镇痛效果却十分有限,特别是麻醉起效时间通常都超过1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些需要90-120分钟才能出现效果,且麻醉强度、深度和麻醉维持时间均非常有限;即使采用一些提高麻醉效果的封包措施,其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别,因而严重影响了人们使用的信心和耐心此外,还有一些含有利多卡因、丁卡因等麻醉药物的凝胶、酊剂、霜剂等皮肤局麻外用制剂,也同样存在着起效时间慢(超过60分钟以上),经皮渗透效果不够理想等不足;而其它诸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和无免疫性等特点的脂质体或者热力学稳定且可生物降解的立方液晶等新型制剂,也因存在诸如热力学不稳定、粒径较大、粒子分散度大、透皮速率不够理想、在液态下易氧化和水解、平衡时间过长等因素而非理想的透皮给药载体利多卡因虽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但它在应用上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或不足,如日本有公司研制的含有浓度达60%利多卡因外贴皮肤局麻胶虽使用方便,能减轻一些痛苦,但需粘贴2个小时以上才能有明显麻醉效果,且该胶带在不同室温或不同皮肤温度时效果有一定差别,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使用效果也有差异,有些医学美容手术不方便应用,加上60%的利多卡因浓度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探索新的高效麻醉功效成分进行科学组合、并寻找新型高效载体系统共济协同、联合增效,以期达到更加适用医学美容领域的理想麻醉镇痛效果         二、新型高效低碳经皮药物传递系统——纳米乳载体相关特性      纳米乳(Nanoemulsion,NE)是一种新型高效药物被动靶向经皮传递载体系统(TDDS),最早Attwood等人将其作为药物载体进行研究,自Bhargava等人发表有关纳米乳可作为高效经皮药物传递载体的研究综述发表之后,基于纳米乳药物载体的系列和系统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尤其令人兴奋和鼓舞的是,在对纳米乳作为高效促透皮渗透及传递给药系统的近期研究分析中发现,纳米乳确已显示出可喜的应用苗头和实用价值,尤其是由于纳米乳本身组成成份、室温制备无需加热耗能的低碳技术、特殊分子结构和纳米级粒径以及快速透皮吸收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等,使之成为当今新型制剂研究与应用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   纳米乳作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比例,并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所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粒径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