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立面图绘制.ppt
54页第六章建筑立面图绘制【本章导读】建筑立面图是指使用正投影法对建筑物各个外墙面进行投影所得到的正投影图与上一章平面图一样,建筑立面图也是表达建筑物的基本图样之一,它主要反映建筑物的外貌形状,屋面、门窗、阳台、雨篷、台阶等形式和位置,建筑物垂直方向各部分的高度,艺术造型的效果和外部装饰做法等本章以某办公楼实例讲述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操作技巧单元1 设置绘图环境•办公楼的立面图主要表现建筑物的立面及建筑外形轮廓,如房屋的总高度、檐口、屋顶的形状及大小等;还表示墙面、屋顶等各部分使用的建筑材料等;同时也表示门、窗的式样;室外台阶、雨篷、雨水管的形状及位置等•用AutoCAD 2014绘制建筑立面图,通常先根据轴线尺寸画出竖向轴线,依据标高确定水平轴线,再根据轴线绘制立面图但对立面图本身,没有十分固定的绘制方法,绘图过程随建筑立面图的复杂程度和绘制者的绘图习惯而不同•本章将以如图6-1所示的办公楼立面图为例,详细讲述建筑立面图的绘制过程及方法•【操作过程】•(1)设置绘图环境•(2)绘制轴线•(3)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4)立面标注•1.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标准”→“新建”命令,打开“选择样板”对话框。
从列表框中选择样板文件“A3建筑图模板.dwt”,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绘图界面2.设置绘图区域•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limits•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指定左下角点或 [开(ON)/关(OFF)] <0.0000,0.0000>:↓//回车默认左下角坐标为0,0•指定右上角点 <420.0000,297.0000>:42000,29700 //指定右上角坐标为42000,29700•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修改】→【缩放】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scale•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3 个 //选择图框线和标题栏•选择对象:•指定基点:0,0 //指定0,0点为基点•指定比例因子或 [复制(C)/参照(R)] <1.0000>:100 //指定比例因子为100•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使用ZOOM(A)命令进行全部缩放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1)在标题栏中双击,打开“增强属性编辑器”对话框2)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属性”选项卡下的列表框中顺序单击各属性,在“值”文本框中依次输入相应的文本。
3)单击【确定】按钮,标题栏文本编辑完成后如图6-2所示6.设置图层•(1)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 ,新建11个图层:辅助线、轴线、门窗、墙体、……•(2)设置颜色单击“轴线”层对应的颜色图标,设置该层颜色为红色•(3)设置线型将“轴线”层的线型设置为“CENTER2”, “立面”层的线型保留默认的“Continuous”实线型•(4)同理完成其他图层的设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7.设置线型比例•在命令行输入线型比例命令LTS并按回车键,将全局比例因子设置为100•【注意】 在扩大了图形界限的情况下,为使点划线能正常显示,须将全局比例因子按比例放大•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1)本例使用“A3建筑图模板.dwt”中的文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设置为0.8,“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设置为0.8,用于书写数字及特殊字符•(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命令,打开“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建筑”标注样式,然后单击【修改】命令按钮,打开“修改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将“调整”选项卡中“标注特征比例”区域的“使用全局比例”修改为100。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标注样式的设置单元2 绘制轴线•轴线用来在绘图时对图形准确定位•【操作步骤】•(1)将“轴线”图层设置为当前层单击状态栏中的【正交】按钮,打开正交状态•(2)执行直线命令,在图幅内适当的位置绘制水平基准线和竖直基准线•(3)按照如图6-4和图6-5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绘制出全部轴线(4)绘制完成的轴线如图6-6所示单元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6.3.1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单击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打开对象捕捉方式,然后设置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交点”方式•(2)绘制地坪线•激活多段线选项,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pline//激活多段线命令•指定起点: //捕捉水平基准线的左端点A•当前线宽为 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w //输入w并回车设置线宽•指定起点宽度 <0.0000>:30 //设置起点线宽为30•指定端点宽度 <0.5000>:30 //设置端点线宽为30•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捕捉水平基准线的右端点D•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回车,结束命令(3)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
•两次回车键重复多段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_pline //激活多段线命令•指定起点: //捕捉轴线的左下角端点B•当前线宽为 3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捕捉轴线左上方相应交点E•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捕捉轴线右上方相应交点F•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捕捉轴线右下方相应交点C•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回车结束绘制•绘制完成的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如图6-7所示6.3.2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窗•窗户是立面图上的重要图形对象,在绘制窗之前,先观察一下这栋建筑物上一共有多少种类的窗户,在作图的过程中,每种窗户只需作出一个,其余都可以利用复制命令或阵列命令来实现•【操作步骤】•(1)将“立面”图层设置为当前层。
•(2)绘制底层最左面的窗外轮廓线•① 激活矩形选项,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rectang //激活矩形命令•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捕捉轴线上窗左下角点的位置G•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4200,2100•//输入窗外轮廓线右上角的相对坐标② 绘制内轮廓线激活偏移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offset //激活偏移命令•当前设置: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450>:60↓ //输入偏移距离60并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轮廓线GM和LR•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在窗内侧单击③ 利用已知尺寸绘制窗扇•a.激活分解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explode •选择对象:找到 1 个 //选择窗的内轮廓线•选择对象:↓ //回车键结束命令•b.激活偏移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offset //激活偏移命令•当前设置: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80>: 420↓ //输入偏移距离42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内轮廓线左侧线条•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窗内侧单击偏移出HN•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420>: 940↓//输入偏移距离94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内轮廓线左侧线条•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窗内侧单击偏移出IO•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940>:1040↓//输入偏移距离104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内轮廓线左侧线条•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窗内侧单击偏移出JP•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40>: 940↓//输入偏移距离94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内轮廓线左侧线条•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窗内侧单击偏移出KQ•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940>: 420↓//输入偏移距离42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内轮廓线左侧线条•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窗内侧单击偏移出LRc.两次空格键重复偏移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offset •当前设置: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420>: 100↓ // 输入偏移距离10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扇的左窗框线NH•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0>: 60↓ // 输入偏移距离6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扇的左窗框线OI•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右侧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扇的右窗框线PJ•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60>: 100↓ // 输入偏移距离10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窗扇的左窗框线QK•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回车结束命令•绘制完成的底层最左侧的窗如图6-8所示。
(3)用以上的方法,绘制出中间的小窗,中间小窗的尺寸如图6-9所示,绘制完成后如图6-10所示(4)阵列出立面图中各层左侧的窗和中间的小窗•激活阵列命令,框选前面绘制的两个窗,在“阵列创建”面板中设置行数为4,列数为1,行偏移为3500,参数设置如图6-11所示阵列后的窗如图6-12所示(5)镜像出右侧的窗•激活镜像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mirror•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36 个 //框选左侧所有的窗•选择对象: 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捕捉轮廓线顶边线的中点作为镜像线第一点,到底边捕捉垂足作为镜像线第二点•要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雨水管的绘制步骤如下•1.绘制样形漏斗•(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关闭“轴线”层•(2)激活直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line 指定第一点:_from 基点:<偏移>:@500,-200↓•//按住【Shift】键的同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命令,捕捉到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的左上角点,输入相对坐标@500,-200,回车确定梯形漏斗顶边线的起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400 //向右移动长度为400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00,-350//依次由相对坐标绘制梯形漏斗其他边线•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20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c 2.绘制右侧的雨水管.绘制右侧的雨水管•(1)激活直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_from 基点:<偏移>:@50,0↓//按住【Shift】键的同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命令,捕捉到梯形漏斗的左下角,输入相对坐标@50,0回车,确定雨水管左边线的顶端位置•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2050 //向下移动长度为1205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退出直线命令•(2)激活偏移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offset •当前设置: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100↓//输入偏移距离100回车•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中雨水管左边线•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在右侧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3.绘制矩形集水器.绘制矩形集水器•(5)激活矩形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rectang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_from 基点:<偏移>:@-250,0↓•//按住【Shift】键的同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命令,捕捉到雨水管干管左下角,输入相对坐标@-250,0回车,确定底部矩形集水器的左上角位置•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500,-500•//由相对坐标@500,-500确定集水器的右下角位置,完成左侧雨水管的绘制•绘制完的雨水管干管如图6-15所示。
4.利用镜像命令绘制出右侧的雨水管•激活镜像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mirror •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7 个 //框选左侧雨水管•选择对象:•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捕捉轮廓线顶边中点为镜像线的第一点,捕捉轮廓线底边中点为镜像线的第二点•要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4)利用图案填充命令完成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绘制•激活图案填充命令,打开“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图案”下拉列表后面的按钮,或者单击“样例”后面的填充图案,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单击“其他预定义”选项卡,从中选择“BRICK”图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重新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进入绘图界面在需要填充的多个闭合的区域内单击,选择填充区域后,按【Enter】键或右击结束选择,重新打开“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比例”下拉列表框中修改要填充图案的比例为45,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填充,如图6-19所示•【注意】 本例中已给出填充图案的比例,否则,应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预览】按钮,观看填充效果是否合适,如果不满意,调整填充图案的比例,直到满意为止2.绘制分隔线•(1)分隔线的绘制比较简单,用直线命令、修剪命令和复制命令即可完成•(2)打开“正交”方式,关闭“对象捕捉”方式,激活复制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copy •选择对象:找到 1 个,总计 1 个 //选择刚绘出的分隔线•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 •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正交 开> 100•//向上移动100•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回车结束命令,绘制完一、二层间的分隔线。
•【注意】 如用偏移命令,需多次选择对象,本步骤中利用复制命令沿指定方向输入距离的方式确定点的位置,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3)按空格键重复复制命令,将分隔线复制到四层阳台下相应位置,完成三、四层间分隔线的绘制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copy •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2 个 //依次框选底层和二层间的分隔线•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 •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6000 //向上移动6000•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回车键结束命令•绘制完成分割线后,效果如图6-20所示6.3.5 绘制屋檐•(1)将“立面”层设置为当前层,关闭“轴线”层•(2)激活矩形命令,画一个尺寸为22600×100的矩形,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rectang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在任意位置单击•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22600,100↓ //输入相对坐标@22600,100回车•(3)移动矩形。
激活移动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move •选择对象:找到 1 个 //选择刚绘制好的矩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捕捉矩形底边的中点作为基点,捕捉到轮廓线顶边的中点作为第二点•(4)使用相同的方法,画一个尺寸为22700×50的矩形,将它移到第2、3步中所画的矩形上面,使二者相临边的中点重合,完成屋檐的绘制•到此为止,底层和标准层上的立面图绘制完成,如图6-21所示单元4 立面尺寸标注•6.4.1 尺寸标注•立面图的标注和平面图的标注不同,立面图上必须标注出建筑物的竖向标高,通常还需要标注出细部尺寸、层高尺寸和总高度尺寸立面图的标注不能完全利用系统的标注功能来实现•标注标高时,可先绘制出标高符号,然后以三角形的顶点作为插入基点,保存成图块然后依次在相应的位置插入图块即可•在建筑立面图中,还需要标注出轴线符号,以表明立面图所在的范围,本实例的立面图要标注出两条轴线的编号,分别是轴线1和轴线10•立面图细部尺寸、层高尺寸、总高度尺寸和轴号的标注方法与任务二建筑平面图的尺寸标注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完成标注后的立面图如图6-22所示。
6.4.2 标高的标注•【操作步骤】•1.绘制标高参照线•图6-23 标高轴号•关闭“轴线”层,将“尺寸标注”层设置为当前层,综合应用直线命令、修剪命令和偏移命令,根据已知的标高尺寸绘制出表示标高位置的参照线2.创建带属性的标高块•(1)将“0”层设为当前层,利用直线命令在空白位置绘制出标高符号,如图6-23所示•(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块】→【定义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定义”对话框•(3)在“属性定义”对话框的“属性”选项区域中“标记”文本框中输入“BG”,“提示”文本框中输入“输入标高”,“默认”文本框中输入“%%P0.00”勾选“插入点”选项区域中的“在屏幕上指定”复选框和“模式”选项区域中的“锁定位置”复选框在“文字设置”选项区域中设置文字高度为300属性定义”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6-24所示•(4)单击“属性定义”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然后指定插入点在标高符号的上方,完成“BG”属性的定义•(5)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块】→【创建】选项,打开“块定义”对话框,输入块名称为“bg”,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退出“块定义”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框选标高符号和刚才定义的属性“BG”,右击又弹出“块定义”对话框,单击“拾取点”按钮,捕捉标高符号三角形下方的顶点为插入点,然后返回到“块定义”对话框,再选中“删除对象”单选按钮,此时的“块定义”对话框如图6-25所示。
•(6)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所绘制的标高符号被删除定义完带属性的标高块,名为“bg”•3.插入标高块,完成标高标注•(1)将“尺寸标注”层设置为当前层•(2)单击“插入块”命令按钮,弹出“插入”对话框,在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bg”,选中“插入点”列表框中“在屏幕上指定”单选项•(3)单击“插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_insert•指定插入点或 [基点(B)/比例(S)/旋转(R)]:•输入属性值•输入标高 <±0.000>:-0.600 ↓//输入属性值-0.600后回车•完成一个标高尺寸的标注•(4)两次回车重复插入块命令,同理标注出其他的标高尺寸•标高标注完成后的立面图如图6-26所示6.4.3 写文字•本实例除了标注图名外,还要标注出材质做法、详图索引等其他必要的文字注释文字注释标注的基本步骤如下•(1)将“文本”层设为当前层•(2)设置当前文字样式为“汉字”•(3)利用直线命令绘制出标注的引线•(4)输入注释文字在命令行中输入TEXT命令,按命令行提示输入相应的注释文字•上述过程与任务二中的文字注释方式完全相同,对命令行提示本章不再赘述。
完成文字注释后,将“标题栏”层打开,完成后的立面图如图6-1所示•立面图绘制完成后,注意保存文件•【本章小结】•本章着重介绍了绘制建筑立面图的一般方法,并利用AutoCAD 2014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建筑物立面图绘制建筑立面图首先要设置绘图环境,然后绘制辅助线,最后分别按底层、标准层和顶层的顺序逐层绘制标准层中的图形可只绘制一层,然后用阵列命令绘制出其他层如果立面图是对称的,则只需绘制一半,再利用镜像命令绘制另一半立面图尺寸标注的方法与平面图基本一致,标高的标注使用了带属性的块同时,必须注意建筑立面图必须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和建筑剖面图相互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