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pdf
3页1 0 9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文化园地 W E N H U A Y U A N D I一、结构主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结构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中占有着举足轻 重的位置 追溯它的来源,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首 先, 从理论背景上,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结 构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其关于建立 “共时性” 语言学的 思想, 对其后结构主义文论思想的创立影响甚大 索绪尔认 为, 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与作为所指的概念的结合, 二者 同时存在 “在语言中,人们不能把声音和思想分开,或把 思想和声音分开 ”[ 1 ]他的这一观点表明, 人的言语虽然千差 万别, 但是其内在的语言结构却是共通的, 人与人之间才能 得以交流因此,结构主义批评家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依 据, 提出文学作品与人的言语一样, 虽然文本上各不相同, 但在作品内部应存在着一个既不改变外部世界,也不受外 部世界影响的某种规定性,这就是“结构” 其次,从西方 文论发展的历史角度上,结构主义理论也可以被看作是对 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以及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延 伸 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军人物雅克布森曾指出, 文学所要研 究的对象不是“文学” , 而是“文学性” 。
后来, 雅克布森移 居布拉格并加入布拉格学派,该学派以及其后的英美新批 评在雅克布森、 韦勒克等人的带领下, 进一步从文学语言的 角度研究文学的“形式” ,并开始用这种“形式的方法”探 索文学内部抽象的“结构” 从早期的“捷克结构主义” ,到日后兴盛的 “法国结构 主义” , 结构主义在运用到文学作品这一具体对象中时, 主 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坚持从文学的“整体”出发 在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中, 我们就可以清晰地 看出小说整体结构上存在的某种对称首先,小说共9 章, 其中第1 章叙述了 “我” 在经历了战争和中西部的萧条之后, 满怀着信念决定到东部去发展, 此时正值一年中的春天 最 末一章, “我” 回忆起冬季归乡的火车, 终于发现, “这个故 事到头来是一个西部的故事⋯⋯我们都是西部人,也许我 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缺陷使我们无形中不能适应东部的生活” 其次, 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盖茨比追求、 得到和失去黛西的 过程 而我们通过穿插在故事中的乔丹 (第4 章) 和盖茨比 (第8 章)二人的倒叙里面得知,这只不过是重复了盖茨比 年轻时对黛西的追求、 得到和失去的过程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结构文 / 黄 薇[ 摘 要] 结构主义文论的优点在于它将作品意义同其结构联系起来, 而不是同某种超验的个人心灵或神意相联系。
将结构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 “二元对立” 思想以及托多洛夫的叙事学理论应用到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中, 便能 清晰归纳出小说中各个人物共同的行为模式, 那就是从 “追求” 到 “失去” 的过程 尽管结构主义文论自身还存在着许多 争议和缺憾,但是,毫无疑问,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文学分析文本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有益的帮助 [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结构主义 叙事 二元对立2 .对符号学与叙事学领域的探究 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文学有类似于语法的惯例和规 则 于是文学便与其它形式的社会活动一样, 可以用符号学 的原理进行分析 因此, 结构主义文论在文学符号学上有着 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 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最大成 就在于叙事学研究2 0 世纪7 0 年代, 叙事学的称谓开始被 广大结构主义理论家广泛使用, 被视为一种 “关于叙事的结 构主义分析”[ 2 ]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任务是要力图通过对各 类作品的简化、 归纳, 找到隐藏在一切故事之下的那些基本 的叙述结构, 由此达到对于不同叙事作品的普遍性的解释 3 . “二元对立” 理论 在结构主义的观念中,往往是凭借成对的概念来建筑 结构, 如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 能指与所指、 历时与共时等。
因此, “成双的功能性差异的复杂格局这个概念,或曰‘二 元对立’ 概念显然是结构概念的基础” [ 3 ] 同时,“二元对立” 理论也是法国人格雷马斯的 《结构语义学》 的理论基础 他 认为 “二元对立” 构架了我们的语言、 行为和叙事作品的内 容 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对立” 1 .主题中的“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 结构首先体现在了小说主题中, 这就是, 幻 想与幻灭, 得到和失去,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永恒存在的冲突 性比如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季节的情节设计:2 .人物中的“二元对立”理想世界 现实世界 故事 开端 春天 春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也象征了梦想与希望 美国中西部已不再是尼克所认为的“世界温暖的中心, 倒像是宇宙的荒凉边缘” ,这使得他不得不决定去东部学做生意 故事 高潮 夏天 夏日往往充满温情与浪漫 人物角色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着赤裸的争辩与斗争 故事 发展 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黄金时节,理应收获欢乐和幸福 然而对于小说的人物来说, 收获的只能是即将到来的悲惨的结局 故事 结尾 冬天 冬日令人联想到萧条与衰败 作品把关于冬天的情节安排在结尾,在尼克对于故乡的追忆中展开。
在经历了一系列幻灭之后, 我们终于又穿越现实世界,回归到永恒的梦想之中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 1 1 0科学时代 K E X U E S H I D A I①.富贵和贫穷 盖茨比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却有着令人同情的 孤独结局 他既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 又游离在这个社会之 外 “这个社会”指的是黛西所在的社会,即上流社会盖 茨比为了能够得到黛西, 不惜改头换面, 带着巨大的财富走 进了她的世界 然而事实上, 他并不了解这个世界所特有的 行为规范,确切地说,盖茨比压根不属于这个世界因此, 他也从来没有真正走入过黛西的社会之中小说描写了盖 茨比的豪宅从彻夜灯火辉煌,宾客满堂,到最后的大门紧 锁,四周几乎没有灯光在这里, “二元对立”再一次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昙花一现的富有与一无所获的贫穷 ②.参与者与旁观者 尼克的作用远大于一个旁白者,这一点从作者给予了 这个角色仅次于盖茨比多的笔墨上就可以看出来尼克涉 及的剧情并不复杂,这使得他常常可以既身处其中——作 为故事情节中的角色, 又身处其外——作为旁白者 他目睹 着一切事情的发生, 包括在金钱腐蚀下, 人们道德的沦丧。
例如沃尔夫山姆的回信, 克里普斯普林格的 同时他又 试图改变道德的无序状态, 渴望着唤起人们泯灭的良心 他 把这个视为自己的职责 3 .象征意义中的“二元对立” 在文学理论上,“象征” 这一术语较为确当的含义是, 甲 事物暗示了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 也要 求给予充分的注意[ 4 ] 作者在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 中, 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这不仅仅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更 加眩目多彩的画面感,更为重要的是要读者看到能指背后 的所指意义 ①颜色上 “金” 是作品中出现得相当频繁的一个词语 在这座位 于长岛的豪华别墅中,金色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夏日笙歌 夜而处处存在着比如金碧辉煌的大厅、烤成金黄色的火 鸡、 甚至包括盖茨比的卧室中一套纯金的梳妆用具等等 盖 茨比用金色装点自己华宅的同时,也试图用金色来炫耀自 己显赫的财富及尊贵的社会地位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 是吸引黛西的目光, 使她再度回到自己身边 盖茨比为了重 新追求黛西已经付出了一切, 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但到头 来才发现所有的斑斓只不过是一场幻梦,“黛西远不如他的 梦想” 这一前一后的色彩对比, 点明了真正的爱情是无法 用金钱换取的, 即使能换回所爱的人, 从她身上得到的也只 有虚情假意而已。
②场景和人物上 在小说第二章的开头,作者便提及了一个“灰烬的山 谷” 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 长成小山小丘和奇形怪 状的园子 ; 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 烟囱和炊烟的形式, 最后, 经过超绝的努力, 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 隐隐约约地在走 动, 而且已经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化为灰烬了” 这个场景 象征着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精神世界的堕落和 空虚 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那些 “灰蒙蒙” 的主人公们吧: ⑴黛西 对于黛西, 作者予以笔墨最多的莫过于她的声音 她的声音里有一种 “激动人心的特质” , 使人不由自主地侧耳倾 听, 并为之心动 然而, 这却是一种 “充满了金钱” 的声音, “⋯⋯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 的源泉, 金钱丁当的声音, 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地在一 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 ⑵汤姆 “他家里非常有钱⋯⋯比方说, 他从森林湖运来整整一 群打马球用的马匹在我这一辈人中竟然还有人阔到能够 干这种事,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他为了让自己显得渊博, 总 是“看一些深奥的书,书里有很多深奥的字眼” ,但是却常 常说些蹩脚的哲理 ⑶莱特尔·威尔逊 在第二章中,作者描写了莱特尔由于衣着的更换而导 致其言谈举止的变化,不经意间突出了莱特尔赤裸裸的物 质至上主义。
由以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物质财富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已放弃了 对于道德和信仰的追求, 终日生活在一片 “灰蒙蒙” 的山谷 之中,最终化为“恶浊的灰尘” ,吞噬着盖茨比的心灵 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托多洛夫认为,小说的叙事主要 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几个主要方面 叙事 时间包括作品讲述的时间对事件时间的压缩和延伸,还包 括“连贯、交替和插入” 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同时 进行着盖茨比与黛西、 汤姆与莱特尔、 汤姆与黛西、“我” 与 乔丹等几个故事, 并且常常在上一个故事还未讲完, 就中断 了去讲第二个故事, 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结构 小说中一系列 的人物各不相同的生活轨迹实际上都可总结为同一模式, 那就是从 “寻找一个梦想” 到 “这个梦想的破灭” 因此,“追 求-失去” 这样一个线索和模式, 贯穿了整部小说, 并奠定 了小说的主题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 . 盖茨比—— “追求黛西-失去黛西” 盖茨比对黛西的两次追求及失败过程,是小说的主线 索 一次是在小说开始之前, 盖茨比的年轻时代 一次是在 小说开始后的那个夏天。
不同的是, 五年之中, 盖茨比的身 分从无名小卒转变为地位显赫的富豪 相同的是, 在两次追 求的过程中,他都曾经得到过黛西,却均以失败告终 2 . 黛西—— “追求安全感-失去安全感” 在倒叙中, 我们可以得知, 黛西之所以背叛了盖茨比而 嫁给汤姆的原因就是她希望可以获得爱情上的安全感然地点 衣着打扮 言谈举止 在威尔逊车行 “她穿了一件有油渍的深蓝双绉连衣裙 ” “她讲的话是又粗暴又不干净的 ” 在火车上 “她换上了一件棕色花布连衣裙 ” “她放过了四辆出租汽车,然后才选中了一辆新车 ” 在与汤姆的寓所 “⋯⋯穿的是一件精致的奶油色雪纺绸的连衣裙, 是下午作客穿的那种 ” “她的笑声、她的姿势、她的言谈,每一刻都变得越来越矫揉造作,同时随着她逐渐膨胀⋯⋯” 1 1 1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文化园地 W E N H U A Y U A N D I而, 她的安全感随着汤姆婚后的外遇而失去了 之后, 改头 换面的盖茨比出现了,她从盖茨比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她 想要的安全感, 但随着盖茨比的遇害而再一次失去 3 . 汤姆—— “追求满足感-失去满足感” 汤姆曾经是“纽黑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 之一” , 但是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就免不了要开始走下 坡了。
因此他的满足感随着毕业和结婚渐渐消失 当他遇见 莱特尔, 一个地位远低于他因而极度崇拜他的女人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