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doc
16页第 1 页 共 16 页2010 年年 (法理、宪法)(法理、宪法) 一、名词解释 1、法律编纂 2、法的实效 3、法系 4、不成文宪法 5、宪政 6、联邦制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的基础特征是什么? 2、简析法律责任的本质3、执法的原则是什么? 4、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有哪些? 5、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基础措施 2、论违宪责任的形式 四、案例分析题 1、甲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党委和政府要求当地司法机关要切实为外商办实事,进化投资 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后有一德国商人来该地洽谈合作项目,但入住宾馆后不久行李被盗 书记、市长严令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机关倾巢出动,设卡排查,第二天就将小偷抓获 书记、市长当即批示司法机关一定要严惩这个小偷后书记、市长亲自登门将行李送还德 国商人,并表示一定会对小偷严惩不贷但之后这个外商却中止了投资谈判并离开了当地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2、今日,A 市警方将 30 名盗窃嫌疑人押到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当街示众,请市民辨认 举报据报道,请市民辨认举报,其目的是为了调查核实证据,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另外, A 市警方还向市民发放“反扒宣传材料”,警方称,这既是一种犯罪预防行为,也是一种 法制宣传工作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褒贬皆有问题:请用宪法学的相关知识分析 A 市警方的行为 第 2 页 共 16 页2010 年(刑法、民法)年(刑法、民法) 一、名词解释 1、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2、危险犯 3、管制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5、重大环境污染 事故罪 6、私力救济 7、代理权 8、姓名权 9、同时履行抗辩权 10、过错推定二、简答题 1、简述危害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2、简述主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3、简述刑事逼供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4、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 5、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 6、遗赠与赠与的区别 三、论述题 1、论量刑的原则 2、物权排他效力的表现 四、案例分析题 1、2008 年 3 月 13 日 11 时许,丁某(男,25 岁)因故与他人发生争执而被砍伤头部后逃 离然而,两加害人还不罢休,持刀追赶途中,丁某多次拦车欲乘,均遭到出租车司机 拒载正当两加害人行将追至时,适逢一中年妇女甲某骑摩托车缓速驶经修路地段,惊恐 不已的丁某当即哀求甲某将其带走,可也遭到拒绝。
眼见两加害人已近,情急之下,丁某 一把抓住摩 托车右把手并控制油门,一手将甲某推下摩托车(甲某倒地,但未受损伤),骑车逃脱追 赶丁某驾车行驶至安全地方后停歇休息,才想到摩托车怎么处理此时摩托车尾部的工 具箱引起丁某的注意其打开该箱,发现内有现金 2 万元丁某顿生贪念,据为己有嗣 后,丁某将摩托车弃之路边而去甲某报案,公安机关遂将丁某抓获丁某承认上述事实, 但 2 万元已被其挥霍,无法归还 请根据以上案情,分析丁某行为的性质,并说明理由2、原告郭海军与被告振兴村委会与 1992 年 2 月 16 日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被告将房屋 租给原告,租期 5 年,年租金 2000 元;村里将 13 千瓦电权借给原告使用1994 年 7 月, 因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水,村里又无力维修,原告提出义卖村委会经过研究,同意以 3 万元出卖给原告,原告口头表示价格太贵不买此后,张仁提出购买此房,村长让他人 转告原告是否购买,原告仍表示不买村委会与张仁达成协议,将此房以 3 万元卖给张仁, 包括借给张仁 13 千瓦电权,张仁预付了定金 1 万元因房屋租赁合同期限未满,原告提出 继续使用房屋并不同意归还 13 千瓦电权,经过村委会研究,将出卖价格确定为 2 万 8 千元, 用电权由 13 千瓦变成 4 千瓦。
随后,村委会和张仁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原告事先知 道且未提出异议张仁准备维修房屋,但原告拒绝搬出并要求村委会将此房屋以 2 万 8 千 元卖给自己,并将 13 千瓦电权借给自己使用 问:(1)该租赁房屋在被告与张仁达成买 卖协议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后,原告是否应搬出?为什么? (2)原告对该房屋是否有优先购买权?为什么? (3)原告要求村委会将此房屋以 2 万 8第 3 页 共 16 页千元卖给自己,并给 13 千瓦电权借给自己使用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2009 年(刑法年(刑法 民法)民法) 一 ,名词解释 1,偶然因果联系 2,期待可能性 3,量刑 4,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5,侵犯商业秘密罪 6, 监护 7,表见代理 8,指示交付 9,诉讼时效的中断 10,转继承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2,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3,简述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及其认定 4,无效民事行为的特点 5,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6,特殊侵权行为的特点三,论述题 1,试述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 2,试述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区分的意义四,案例分析题 1,2006 年 1 月 31 日晚 22 时,张某(32 岁)想到“快过年了,没钱花,抢点钱。
便从 家中出来,在某市区稻香村 15 栋楼附近转悠伺机作案此时,住该楼 3 单元 403 室的妇女 李某因与丈夫发生口角小楼散散心李某从 3 单元行至西头,发现张某跟在其后觉的可疑, 遂转身返回,张某也尾随上楼李某走到自家门前,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进屋准备关门, 张某误以为李某家没有其他人便强行挤入房内,并随手锁上房门李某被吓的惊叫起来, 李某丈夫王某闻声起床,打开电灯,发现张某站在室内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张 某回答:“我找水喝王某质问:“你找水喝怎么找到 4 楼来了?”王某见张某答不上 来便上前打了张某几个耳光,并在邻居的帮助下,将张某扭送到派出所,在询问中,张某 供认他到李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试分析本案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3,王双自家圈养梅花鹿 9 头1996 年 12 月 8 日,一头梅花鹿从圈门挤出跑丢同年 12 月 10 日早晨,宫富在自家猪圈中发现一头梅花鹿,即将其抓住后用铁链栓在猪圈里王双 得 知后于当日到宫家辨认,果然是其丢失的,即予以索要,因当时宫富不在家而未成次日, 王双与其长子再次来到宫富家索要丢失的梅花鹿,宫富提出让王双给付报酬 700 元,王双 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
宫富以留置为由拒绝返还此后,王双多次上门索要,均遭到宫 富拒绝几天后,这头梅花鹿因保管不善从宫富家走失,王双要求宫富赔偿 请提出该案 件的处理意见并说明理由第 4 页 共 16 页2009 年(宪法年(宪法 法理)法理) 一 名解 1、法律行为 2、法律事实 3、 法的作用 4、 差额选举 5、 总理负责制 6、 宪法实施保障 二 简答题 1.法律行为对法律程序的调整方式 2. 立法的特征是什么 3. 简述法律职业的特征 4. 简述人权的司法救济 5. 什么是刚性宪法,它有哪几种情况 6. 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 论述法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论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四 案例分析 1. 某县县委书记张某为官清廉,受当地群众信赖一次,当地群众举报,该县法院审判的 某起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不公正张某亲自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发现该案件处理 上确实有悖于法律规定于是他便找来法院有关人员进行谈话,通知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进 行再审法院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再审,使得冤案得意昭雪张某也因此大受舆论赞扬 问: 该县县委书记的做法是否合法,试结合“司法原则”进行分析 2. 2008 年 5 月 21 日,国外最大视频网 YouTube 出现一段长 4 分 40 秒的视频,在视频中一 女子身处网吧,用很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充斥 其中。
她对地震表示有幸灾乐祸的感觉网站没有颜色、电视全是灾难频道、哀悼日让她 玩不了游戏成了她抱怨的理由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区分局根据网上提供的该女子的信息 资料,在一家网啊将其抓获,现已拘留警方称,该女因对网吧停止游戏娱乐活动不满而 录制了辱骂视频 问:请用宪法学知识分析我国公民自由权的行使限制和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自由权 第 5 页 共 16 页2008 年(法理、宪法)年(法理、宪法)一、名词解释 1.法的要素 2.法律部门 3.权利 4.成文宪法典 5.宪法关系 6.行政区划二、简答题 1.法的规范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权利滥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如何理解权利在现实生活中运行的界限? 4.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哪些? 5.简述目前阶段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和协商的几种形式 6.简述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三、论述题 1.简述正当程序的特征 2.简述中国当代个体、私营经济宪法地位的变迁路径,并分析其对宪政建设的影响四、材料分析题 1.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主题 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中国 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继承、丰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
透过法制和法学的视窗,十七大报告也堪 称社会主义法制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光辉文献 问题:请说说报告中包含的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 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 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 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 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 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 力和实效 问题:分析该段报告所体现的宪法原理内容,并概述该原理的历史发展第 6 页 共 16 页2008 年(刑法、民法)年(刑法、民法)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责任能力 2、犯罪动机 3、刑罚 4、投放危险物质罪 5、侵占罪 6、法定代表人 7、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8、一般人格权 9、缔约过失责任 10、遗赠二、简答题 1、刑法上不作为的概念及不作为的义务来源形式 2、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3、贪污罪的主体范围 4、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5、债的特点 6、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三、论述题 1、确认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故意犯罪的构成要 件的不同规定,可以将犯罪既遂分为哪几种类型? 2、试述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四、案例分析题 1、南京甲某(35 岁)因做生意欠安徽乙某贷款 10 万余元,乙某(49)岁多次向甲某讨要 未成2004 年 2 月 15 日,乙某邀约了朋友丙某(32 岁),丁某(28 岁)帮忙索债,三人 一起驾车前往南京,途中购买了安眠药一盒到南京后,乙某就找甲某要债,仍无结果 乙某即设计于当晚将甲某骗出,与丙某、丁某一起将甲某挟持到汽车上,往安徽方向开 甲某极力反抗、呼喊乙某、丙某、丁某三人对甲某进行殴打,乙某还用酒瓶打了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