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宝马经销权之争:话语权危及了生存权.doc
2页国产宝马经销权之争:话语权危及了生存权-11-26近来,“国产宝马经销权之争”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 有人用“要形象,不要话语”来形容华晨汽车在国产宝立即市中的尴尬境地在整个为国产宝立即市进行的市场推广活动中,细心的人早就察觉,宝马的中方合伙伙伴“似乎被省略掉了”,在国产宝立即市有关铺天盖地的广告甚至新闻中,人们得到的重要信息就是“德国豪华轿车品牌宝马开始在中国生产”,至于中方合伙伙伴华晨汽车,干脆不提 如果说这样的市场推广只是反映出德国宝马对自己品牌形象的注重限度,那么接下来在经销商选择的问题上,德方的“原则性立场”则显露无疑根据国内汽车经销的有关政策,国产汽车只能由中资汽车经销商经销,于是为数众多“纯中资血统”的汽车经销商为争取国产宝马的经销权早就开始了精心准备但成果却让她们感到失望,本次华晨宝马在国内挑选的第一批合计24家国产宝马经销商,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由德国宝马在国内本来的销售服务体系(进口宝马代理商,外资背景居多)中派生出来的 在这场“国产宝马经销权之争”过程中,不少国内汽车经销商曾寄但愿于“华晨应当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某经销商语),但是但愿最后落了空对此,有人用“要利润,不要话语权”来评论华晨汽车在经销网络建设方面的“弃权”行为。
尽管华晨宝马在产品上市和经销商选择的做法开创了合资汽车公司运营的“新思路”,让所有汽车业内人士都感到一丝不安,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要利润,不要话语权”已经成了为数不少的合资汽车公司的真实写照在大多数合资汽车公司中,外方不管是在产品技术、零部件配套,还是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占据了主导地位 对于这种现状,有人说合资公司的中方“不争气”——不懂得在努力学习外方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经营理念的同步保持自己的“话语权”,有人说合资公司的中方事实上是“无可奈何”——由于从一开始就在涉及车型投放、技术原则、零部件采购、品牌形象、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等几乎任何一种环节处在被动地位,“坚持话语权”谈何容易? 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说的吧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CEO戈恩近来在东京国际车展上称,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伙时奉献几乎为零她说,中国合伙伙伴一般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50%的股份,这是日产汽车这样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合付出的代价 戈恩说的很直白言外之意,如果中国政策容许,外国汽车制造商肯定会甩开中方合伙伙伴自己干无庸讳言,这也正是诸多跨国汽车巨头的想法。
由此可见,在目前汽车产业政策的保护伞下,中国汽车公司如果不能迅速地壮大自身实力,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业界紧张的恐怕就不只是“话语权之争”,而是“生存权之忧”了 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繁华景象在一定限度上遮盖了中国汽车产业一道道的“硬伤”——开发能力单薄、民族品牌势微、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等等如何抛开由于行业处在上升通道而带来的大多数汽车公司“活得还算滋润”的光环,多某些危机感,多某些责任心,是每一种中国汽车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