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唐山市东商家林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9页河北省唐山市东商家林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八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四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这里却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个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参考答案:C西欧殖民扩张时期,由于用于众多的商船数额,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是荷兰,C正确;A和B是16世纪殖民强国;D是18世纪殖民强国,不符合题意点睛: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2.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意思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排除BCD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的表述比较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3.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参考答案:D4.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符合此信息,故选D。
A从题中无法体现B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C从从题中无法体现5.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参考答案:B宋明理学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以上是心学的观点;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这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这是两派共有的主张故此题应选B项6. 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参考答案:B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战死者的父母要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和其子幸免于难者为失去儿子的人悲伤,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是城邦其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故选B;题干中的“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体现了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纲常伦理是古代中国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怎样,故排除D。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就是考查希腊城邦的特点,即城邦利益高于一切,考生如果理解了这一重要特征,答案就不难选出了7.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外衣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参考答案:B8. 右图是反映《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漫画,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说明邪不压正B.法国手拿绞索迫不及待地要处置德国是想报普法战争的仇 C.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的代表,象征着德国在一战后任人宰割D.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只能摊手表示无奈参考答案:A9.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参考答案:D10. 近代某次革命“体现出由人民掌权的趋势”,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一革命是A.法国大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是指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正确;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是1917年,排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关键信息11. 顾炎武指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这一主张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佛教、道教冲击下,儒学危机B.商品经济发展,逐利观念盛行C.理学脱离现实,明末文风空疏D.专制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说明顾炎武治学思想是经世致用,主要是针对理学空谈实际,脱离现实的思想特点提出,C正确。
A是理学思想形成原因材料中论述的是治学思想,不是经济问题,B错误D项属于政治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他们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他们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12.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参考答案:D题干提及的是草市,草市指乡村定期集市,草市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排除AC;题干反映了江淮出现了草市,不能说明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排除B;根据题干可知草市设于水利交通便利之处,出现了很多富商大户,故选D13.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参考答案:A14.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故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宗教改革·实质15.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每朝每代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 )A.经济规律的作用 B.从商容易致富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参考答案:A16.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参考答案:A17. 1843年,《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人达300多万,而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1851年,《海国图志》销往日本。
1854年,日本人在国内连续翻印《海国图志》,引起了大规模的阅读热潮上述现象说明了A.《海国图志》仍然属于封建思想,不符合中国的需要B.《海国图志》对当时中国的实际启迪作用有限C.《海国图志》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得到了日本的认同D.《海国图志》迎合了当时日本明治维新的需要参考答案:B考查《海国图志》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什么影响,而在日本影响巨大依据所学,A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已;《海国图志》写于19世纪40年代,而明治维新是19是60年代末开始的,故D说法错误故应选B18. 西汉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海内新业,同姓寡少”,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科举制与八股取士C.设内阁建军机处 D.宗法制与行省制度参考答案: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汉初统治者鉴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的教训,认为秦王朝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因而使天子孤立无助.因此除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故A正确.科举制在隋朝出现,故B错误.内阁出现在明朝,军机处出现在清朝,故C错误.宗法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崩溃,行省制在元朝出现,故D错误.故选A.19. 下列关于《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B. 都确立了三权分立议会民主体制 C. 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D. 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参考答案:C20. 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改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