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会计计算相关.docx
18页1)高低点法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 a=y-bx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计算公式营业利润差额 = 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 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 –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关系概述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1.销售价格固定 2.成本是线性的 3.产销平衡 4.销售组合固定销售组合是指企业销售的各种产品所组成的比例关系销售组合固定是假定在一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占全部产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保持不变二)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P = px-bx-a =(p-b)x- =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 固定成本 =(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 固定成本:(三)边际贡献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单位边际贡献(CM)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p-b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px-bx=(p-b)x=CM·x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TCM - a 边际贡献率 = ×100%= ×100%变动成本率=×100%=×100%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1边际贡献率 = 1- 变动成本率本量利分析(一)盈亏平衡分析所谓盈亏平衡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盈亏平衡分析就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的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盈亏平衡点的确定 (1)基本等式法根据公式P=(p-b)x-a,在盈亏平衡状态P=0,则公式就成为: (p-b)x-a=0 x = 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TCM)=固定成本(a) 即:CM·x=a x = 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3)本量利分析图 盈亏平衡点也可以用本量利分析图来表示本量利分析图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反映企业不同业务量水平条件下的盈亏状况的图形,也称盈亏平衡图标准本量利图在管理会计中运用最广泛、且能反映最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它所反映的总成本是以固定成本为基础,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特点,同时能揭示盈亏平衡点、盈利区与亏损区的关系y px盈亏平衡点bE保本额 px0 px线 变动成本 销售总成本线 销售收入总线 a+bx线 亏 损 固定成本 0 保本量x0 x x-x0安全边际量第一, 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一个单位,即可获得一个单位边际贡献的盈利。
销售量越大,实现的盈利就越多第二,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的面积就会扩大,亏损区的面积就会缩小第三,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的大小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盈亏平衡点就越低; 2.多品种产品盈亏平衡点分析第一,计算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第二,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销售比例 = 第三,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第四,运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第五,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3.安全边际分析安全边际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这个差额表明从预算销售量到盈亏平衡点有多大的差距,或者说在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量可低于预算的数量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 -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
衡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相对数指标是安全边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安全边际率= ×100%营业利润 = 安全边际(数量) ×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利润 = 安全边际(金额) ×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需要掌握公式:销售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二)保利分析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已知的情况下,为确定保证目标利润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而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1.目标利润的确定所谓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计划期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目标 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的确定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是指在价格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为保证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当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额)的计算公式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基本相似,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 (四)实现目标利润的其他因素的确定在保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计算在预计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应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保利分析的公式表示如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 -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目标利润本量利与相关因素变动分析(一)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销售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单位边 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向同方向变动,从而会改变盈亏平衡点。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提高产品 销售价格,则会增大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在本量利图中,表现为销售收入线向上倾 斜,导致盈亏平衡点降低,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增加,或亏损将会减少;(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会引起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向相反方向变动,从而改变盈亏平衡点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提高单位变动成本,则会减少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在本量利图中,表现为总成本线向上倾斜,导致盈亏平衡点上升,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三)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的大小与企业经营规模直接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固定成本就越大,盈亏平衡点也就越高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固定成本总额提高,则在本量利图中,会抬高总成本线的位置,导致盈亏平衡点上升,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四)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上述分析都是以假定某一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条件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会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同时改变多个因素来调整盈亏平衡点,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考点四 :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一)经营杠杆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1.经营杠杆作用当产品产销量增加时,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反之,当产品产销量下降时,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产销量的下降幅度。
只要有固定成本存在,利润的变动幅度就会大于产销量的变动幅度,这种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称为经营杠杆作用经营杠杆能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并能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利润预测分析,因而是本量利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2.经营杠杆系数衡量经营杠杆作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 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其理论计算公式如下:经营杠杆系数 =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杠杆系数可以根据计划期的有关预算资料,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 利用经营杠杆系数就可以预测销售量变动对计划期利润的影响程度计划期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3.经营与经营风险当销售量增加时,营业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为倍数的幅度增加;反之,当销售量减少时,营业利润也将以经营杠杆系数为倍数的幅度下降由此可见,经营杠杆系数扩大了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而且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营业利润对销售变动也越敏感,变动也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反映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程度一般情况下,对销售量很不稳定的企业,保持较低水平的经营杠杆系数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
影响经营杠杆系数大小有两个重要因素——固定成本和销售量1)固定成本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而且经营杠杆系数将随固定成本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越低,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2)销售量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量上升,经营杠杆系数下降,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反之,销售量下降,经营杠杆系数上升,从而使经营风险增大二)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运用本量利方法进行决策,所评价的各备选方案通常不涉及收入,只涉及成本,因此,可依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即通过比较不同业务量下各备选方案的总成本,选择总成本最小的方案为最满意方案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应用本量利分析的关键在于确定成本无差别点所谓成本无差别点是指使两个备选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计算成本无差别点时,需要考虑每个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且方案之间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水平应处于此种状况:如果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大于另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则该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应小于另一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否则无法应用此法。
设第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1,单位变动成本为b1第二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且满足a1>a2,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