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态心理学-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pt
29页焦虑障碍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1惊恐障碍•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2流行病学•据估计,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2%一4%•美国80年代一调查:终生患病率大约为1.5%,惊恐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3.6%•90年代一项调查:终生患病率为3.5%,其中男女比率为2∶5•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是25岁3(一)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并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惊恐发作常突然产生,在l0分钟左右症状到达高峰•发作通常持续20一30分钟,极少超过1小时•其最主要的症状-极度的恐惧、濒死感、末日感•急性发作的躯体症状-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多汗、颤抖、恶心等•约20%发作时有晕厥表现4病程•通常的频度每周1一2次•大约50%患者完全缓解,约20%基本无变化•病前功能状况良好,症状持续时间短暂者,大多预后较好5(一)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并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惊恐发作常突然产生,在l0分钟左右症状到达高峰•发作通常持续20一30分钟,极少超过1小时•其最主要的症状-极度的恐惧、濒死感、末日感•急性发作的躯体症状-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多汗、颤抖、恶心等•约20%发作时有晕厥表现。
6•惊恐障碍与抑郁症常同时并存,大约1/3的患者符合重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惊恐障碍往往与其他的焦虑障碍相伴发,如广场恐怖症、其他恐怖症、强迫症等7•复发性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DSM-Ⅳ把惊恐障碍分为伴有和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8惊恐发作的界定• 在一个独立的具有强烈恐惧或不适感的阶段,此间下列症状中的四项(或更多)可能突然出现并在10分钟内达到顶峰:1.心悸或心跳加速2.出汗3.颤抖或发抖94.气短或感到窒息(气闷)5.窒息感6.胸部疼痛或不适7.恶心或腹部难受8.感到头晕、站立不稳或晕倒 109.现实解体(不真实感)或人格解体(感到并非自己)10.害怕失去控控制或将要发疯11.害怕即将死去12.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13.寒颤或潮热11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A. 两点必须同时存在: 1.复发性难以预料的惊恐发作; 2.至少在一次恐慌发作后,下列一个以上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时间 (a)持续地担心会有再次发作; (b)担心发作会产生并发症或其他后果(如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发疯”) (c)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显著变化。
• B. 这种惊恐发作并非由于某些物质(如药物滥用或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变化所致的生理性效应 C.排除恐怖经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离别性焦虑障碍(离开家人时的反应)、抑郁症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12•预后•– 约50%患者完全缓解,20%基本无变化•– 病前功能良好,症状持续时间短暂者,大多预后较好•共病•– 抑郁症、其它焦虑障碍 (如广场恐怖症、其他恐怖症•等)13(二)病因14 1.生物学因素 (1)育亨宾(Yohimbine)(有激活蓝斑活性的作用)使惊恐障碍患者发生惊恐发作的比例大大高于正常人群(2)换气过度与惊恐发作有关换气过度可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出现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例如眩晕、胸闷、虚弱 15 1.生物学因素(3)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右侧额叶皮质萎缩(4)脑干蓝斑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活性的异常可能与惊恐发作有关16 1.生物学因素(5)遗传: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有约15%一17% 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80%一90% 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有10%一15%。
但一些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172.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分析:个体以心理防御机制对抗本我引起的焦虑,防御失败,就会出现惊恐发作早期创伤182.心理社会因素•行为学派:“对恐惧的恐惧”(fear of fear)各种躯体内部感受经过内感受条件作用,可以获得激发惊恐发作的能力192.心理社会因素•认知行为治疗:患者对自己的躯体感受过度敏感,对这些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评价,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并最终出现惊恐发作20惊恐发作的循环过程 内外环境刺激因素 危险被知觉 对躯体感受作出 担忧和害怕灾难化的解释和评价 (如担忧出现惊恐发作 或害怕某种痛苦的情境) 躯体感受 内外刺激因素 (如运动、兴奋、愤怒、性唤醒、咖啡、兴奋性药物、放松) 21•说明:任何危险被知觉,都可能导致一种害怕和担忧,并伴随着各种躯体感受。
根据惊恐障碍的认知模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躯体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评价时,将提高被知觉的危险水平,促使更强烈的担忧和害怕,以及相应的躯体症状,从而激发更可怕的想法这一恶性循环过程就将最终导致惊恐发作\22治疗23药物治疗•抗焦虑药:•SSRI类24AVAILABLE EFFECTIVE TREATMENTSFOR PANIC DISORDER AND AGORAPHOBIAAND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B. Bandelow, 1999 25(三)心理治疗•应注意:•(1)指出惊恐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器质性的病变,也不是性格上的弱点;•(2)向患者保证他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3)告诉患者惊恐障碍症状表现形式的特点;•(4)指出药物是用以纠正生物学方面异常的一个手段,仅需暂时服用;•(5)应让配偶、家属极其对患者有重大影响的人一同参与治疗26AVAILABLE EFFECTIVE TREATMENTSFOR PANIC DISORDER AND AGORAPHOBIAAND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B. Bandelow, 1999 27行为治疗•行为治疗:逐级暴露法或系统脱敏法• 28认知治疗•认知疗法:–找出消极或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挑战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用积极的或者更有益的想法代替消极想法–布置家庭作业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