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答案.pdf
27页2016 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答案 (word 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 题,共 3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 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 35.5 K 39 Cr52 Mn55 Ge73 Ag108 第 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 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 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 与 4 molH2 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 3 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 SO4 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 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 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 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 H2SO4 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 4e=O2+4H+ ,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 O2生成 12.298K 时,在 20.0mL 0.10mol.L -1 氨水中滴入0.10mol.L -1 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mol.L -1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 +) =c(CL- )=c( H +) =c(OH- )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3短周期元素W 、X 、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 、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 1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 有选错的得0 分 14.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 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5. 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
质 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 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 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 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16.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 R3的阻值分别为3,1, 4,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 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 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 3 C4 D5 17.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 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 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18.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19. 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 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外力 F 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 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 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 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0. 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 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 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 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 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 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21.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 时并排行驶, 则 A.Q 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 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 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 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第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题, 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 分) 22.(5 分)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 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 30Hz 和 40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 需要用实验数据 和其它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 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 f 和图(b) 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 落的速度大小为_,打出 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的大小为 _. (2)已测得 S1=8.89cm,S2=9.50cm,S3=10.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 2,实验中重 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 由此推算出f 为_Hz 23. (10 分) 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C时, 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c时就会报警), 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最 大阻值为1000)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0) ,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 18V,Ic约为 10mA ;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 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 C时阻值为650.0 。
(1)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填“ R1”或“ R2” )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填“a”或“b” )端附近, 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 将开关向 _ (填“c” 或“d” )端闭合, 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24. (14 分) 如图,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 端)和 cd(仅标 出 c 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 m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 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 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 场中, 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 属棒 ab 匀速下滑求 (1)作用在金属棒ab 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25. (18 分)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 A处,另 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