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健康.pdf
5页文化养生音乐与健康刘桂江朱骏武江波音乐与人的感知和认知、情绪、情感心理、行为,有着复杂的互助关系,被世界音乐家公认的可以用来健心祛病的一门科学研究推崇普及它,不仅可以启迪青少年的音乐智能,而且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本文对此作一粗浅探讨源远流长古代音乐心理价值,早已被人们重视,它以德为纲,以应用为目的逐步发展纵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在《周易》的《象》中,谈到“先王以乐崇德”,可见我们的先哲,早就关心音乐的心理功能与宗教心理功能,把音乐作为中介,使人与神,人与祖先获得心灵的沟通《国语楚语》提到的“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揭示了音乐具有洗刷人灵魂的污浊、镇定其轻浮的作用两汉时期,《乐记》多次谈及音乐协调社会群体的功能,在《乐本篇》中,提出“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明确乐在平和民众情绪中的作用在《乐象篇》中也谈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生民之道,乐为大焉”提倡音乐在有益人民心身、改善社会风气、影响伦理道德、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魏晋时期,嵇康对音乐的心理功能、音乐与人类的情绪的对应关系、音乐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突出建树他提出音乐与情绪相对应的“躁静3 5 l说”,认为音乐可引发主体情绪的兴奋与平静。
又提出了“导情说”观点强调歌词激发感情的作用隋唐时期,( 唐) 薛易简的《琴诀》认为:“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灵,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指明琴乐对主体知、情、意的全面影响,对心灵的净化、升华作用宋元时期,欧阳修在《( 送杨置序》中谈到的:“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确认了习琴可以治疗抑郁情绪,使消极心态化为积极心态,从而恢复心身健康的作用纵向看中国音乐有发端早持续长的特征从横向比较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提出音乐净化说的哲人,他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5 8 0 - 5 0 0 ,而《楚语》谈到的音乐的净化宣泄作用,是楚庄王任期的申叔时讲的楚庄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 1 3 至5 9 1 ,中国净化说的出现早干西方净化说中国音乐有发瑞早持续长的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前人对音乐与心理功能的论述较为重视以上所述,中国古代音乐与心理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成果辉煌,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现实价值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 9 8 0 年后,中国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空前活跃,队伍形成、成果不断涌现,应用普及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科学养生论文集广泛,已成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精神食粮,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健心效应音乐有神奇的疗效,无论富于情感的古典音乐,还是欢乐明快的现代音乐,都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音乐本身就是用有组织的音律来表达人们内心感情的一种语言,使人心身得到愉快勤劳淳朴的如皋人民十分重视音乐养心和社会效应千百年流传至今的如皋老岸地区,优美的筛花生号子,圩田地区动听的车水号子,姑娘出嫁抬嫁妆的喜悦号子以及山歌、民歌声中,可以寻觅到如皋古人运用音乐调适心理的踪迹那年代,这些长时间笨重体力劳动给人们心理上的压力很大,然而,哼几首号子、山歌,就把人们心情调适到轻松愉快的境地八年抗日战争中,流传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数十首抗日歌曲,曾鼓舞了苏中3 0 0 万军民的抗日激情,给了抗日军民壮胆勇、杀仇敌、救中国的巨大动力笔者在退休后的十年间,仍然笔耕不辍,甚至比在职还忙,连饭也不能及时吃,也常遇到一些烦恼,于是我在摸索中,采用赴音乐会学唱歌或在繁忙心烦时,轻声哼几支优美的抒情曲,让自己的思绪随歌飘进美丽如画的意境此时,顿觉混身舒畅,心旷神怡我们把十年间参加文娱队发给我的二百多篇歌曲分成:爱我中华、美丽神州、高尚追求,党和军队、笑对人生、抗日歌曲、友情爱情、经典老歌等十类,常唱常乐不知不觉,随着光阴荏苒,高血压、心脏病也不药而愈,深深感到音乐疗疾有奇效,它的功能颇多。
3 5 21 .协调社会心理功能音乐有益人民心身,改善社会风气,影响伦理道德,构建和谐安定社会的作用庄严稳重有力类歌曲如:《五星红旗》、《歌唱祖国》、《和谐中国》、( ( 爱我中华》等,气势豪迈,雄浑壮宽,充满激情,可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和决心,顿时产生甘于为祖国强大而赴汤蹈火的激情2 0 0 8 年,在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当我们文娱队唱晌了《爱的奉献》、《人在青山在》、《与你同在》、《兄弟姐妹》等歌曲,好像自己已置身于汶川灾区,积极参加抗灾行列,在电视中,看到全国各地唱支援汶川灾区的歌曲,感受到音乐凝聚着神州十三亿人支援抗灾的情怀2 、调节心理的功能音乐调节心理功能,首先是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方式和艺术感染力来感染人的情感,和人的情感相呼应如委婉哀怨的乐曲,可以宣泄忧愁和不安的情绪,使人精神得到放松,有宁心除烦、安神功效常用于阴虚火旺之心神不宁、失眠、头痛、烦躁、眩晕等症节奏明快、轻松类音乐类:如《( 新疆之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宽心谣》、《笑对人生》等旋律舒展,节奏鲜明,富于动感,具有醒神志、开郁闷、舒展情怀等功能可用于忧郁症、多梦等症促使老人调适心态,解除烦恼,笑对人生3 ,音乐的审美心理功能和谐的音乐进入耳朵,藏于心中,音乐听觉可联想到视觉之形,即“听声类形”的通感现象,并影响人的情绪、情感体验,给人以感悟、回味。
如唱着《(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有与牧民驰骋在辽阔草原的感觉唱着《藏胞歌唱解放军》,就好像与藏胞信步在圣洁的雪山唱着《天上人间》,就好像把自己带进“树上小鸟啼,江畔帆影移”的江畔美境唱着( ( 战士的第二故乡》,就好像看到战士守卫在海岛前线的英姿唱着《康定情歌》,就好像看到一对青年男女满怀着爱情在山间对唱记得多年前,一份正规报纸发表了一则新闻:一首歌把一个不知名的县城唱出了名,这就是《康定情歌》如今康定已成了市,这也许并不夸张! 由此我想到抗日战争年代的《如西( 县名) 的花生脆又香》情歌,与《康定情歌》有异曲同功的感染力,且有更高的境界,其奥妙就在歌词中的:“⋯⋯那里出的男子汉怎么样呀,能不能够打东洋( 日本鬼子) ? ”姑娘对爱情提出了爱国的条件这就是说,处在抗日战争前线的如皋男子汉,若不能打鬼子,姑娘能爱上他吗? 妙极了,如西姑娘的纯洁爱情,升华到高尚的境界听声类形”音乐的魅力何等之大14 ,音乐可以美成善塑遣人格音乐审美与人的道德行为有一定关系苟子在( ( 乐论》中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乐礼》的《( 乐象篇》也谈到“乐者德之华也。
音乐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人的心灵构建过程中,可以使之逐步地、牢固形成一种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的积极心理定势,以及对美与丑的敏锐鉴别力就可以使人自觉地审势自己的心灵与行为,赞美好的事物厌恶一切丑恶现象使美好的事物、崇高的行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言行及一切有益于3 5 3文化养生人类社会的创举得到推崇音乐的审美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性格,歌颂正直、善良、诚实品格,鼓励人们以积极态度对待现实,使人的性格趋向朴实忠诚我们在重要庄严的场合唱国歌,就是要培养人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我们唱《( 口碑》、《梦圆》、《追求》、《八荣八耻》等歌曲,就是要培养人们诚实、廉洁忠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篾视贪欲低俗不光彩行为总之,音乐能塑造人正直善良,勤劳勇敢性格,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疗疾机理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健身和人的听觉直接联系同时,音乐作为物理动态结构,也作用于人的机体和情绪1 .生理机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具体音响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人的听分析器,引起听觉,进而作用于人的身心,产生审美快感这是一个刺激反应模式,是音乐健心审美生理机制的简释人的分析器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外周部分,即感受器——耳;二是中间部分,即传递神经,包括感觉神经的传入神经和骨骼、脑干、丘脑等中间中枢的神经联系;三是中枢神经,即大脑皮层颞叶的听觉中枢。
这三部份缺一不可外耳起捕捉、聚集音波的作用,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俗称耳朵,外耳道是耳朵口向内的一条管道,其底为鼓膜,鼓膜之内即为中耳中耳起传导声波的作用,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鼓膜位于外耳与中耳的分界处,是一层绷紧的薄膜内耳结构复杂,主要有耳蜗、前庭及半中目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科学养生论文集规管三部份前庭和半规管与听觉无关,是人体的平稳感受器,耳蜗则是听觉的重要器官人类听觉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条件反射性的,也是有限的随着听觉的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情绪的激发、知觉、记忆、联想等等也相继展开,音乐引起审美快感的可能性就有赖于同声音相联系的某些情绪色彩单个的音可能是悦耳的,也可能是不悦耳的人类经过长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才从原始的情绪感觉发展到具有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2 .心理生理和物理途径音乐作用于人体主要是通过心理、生理和物理——生理心理两条途径影响人的思维、情绪和意志行为,并调节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功能首先,音乐唤起我们的情绪共鸣即心理反映,心理反映经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再以它们为中介机制作用于各组织器官,产生生理反映:如协调运动系统才能踏着声乐节拍翩翩起舞,欣赏喜爱的歌曲时,人的雄、雌激素分泌增多,血液中免疫抗体的浓度也会升高,从而使人体抵抗力增强,这就是生理、心理途径。
其次,音乐的振动频率可产生节奏科学证明,如果音乐节奏和人体的某些生理节奏和谐,即产生生理共振;随着生理共振的产生可引起皮肤温度、心跳速度、呼吸频率变化和感情起伏,产生快乐、高兴和幸福感等,即物理——生理反应正是音乐的上述功能,才使管仲用唱歌激发士兵的潜能,日夜兼程,甩掉追兵,被拜为相国而成就了功3 5 4名3 ,通过大脑和神经反射巴甫洛夫学说告诉我们,音乐在外界环境作用于人的同时,会使人产生反射作用当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具有不同特点的音乐,会使人的感觉器官直至大脑神经系统产生不同反射作用这种反射作用,一方面受反射体的质的制约( 旋律的优劣、力度,节奏、音色及音量等的差别) ,另一方面,又受接受音乐的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点( 反应的快慢、理解能力、聪颖的程度、思想趣味、艺术修养的高低等) 的制约因此音乐的音响会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影响到人的整个机体,也就是说,人的有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总是全面地参与音乐刺激的反应的4 .声波与组织细胞共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音乐疗法对头昏、失眠、多梦、心烦、心悸、胸闷、肌颤、腹胀等1 5 种症状有良效国内外大量资料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官能症、心因性精神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心理性及心身性疾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由于物理能量传入人体后可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从而起到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谐振还能使颅脑、胸腔或某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由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律、呼吸等,从而使生理节律超干正常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紊”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开拓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读书还是有名的差文化养生生,但他喜欢拉小提琴,于是促进了他的智力迅速发展爱因斯坦说:“我的许多科学成就是从音乐中启发出来的”,《相对论》就是在连续两周的音乐演奏中完成的我国历代学者中,不少也是在欣赏音乐中著书立说的灿烂未来音乐疗法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疗法,7 0 年代以来,已成了医学家的重要辅助手段,治疗范围也日益广泛世界上普遍公认的音乐疗法叫“托马蒂斯疗法”,它是以法国著名耳鼻喉科医学博士和心理学专家托马蒂斯命名的托马蒂斯生于1 9 2 0 年,1 9 5 7 年起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对音乐疗法有精辟和独到的论述如皋市长寿研究会十分重视音乐健身,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音乐活动课程,有3 5 5教室桌凳,音乐设备,配有老师每次活动坐满了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