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 学考章末检测A卷 Word版含答案.doc
6页学考章末检测(第二章A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 B.增—减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1.C 2.B [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图中②层即为平流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3~4题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3.A 4.B [第3题,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而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第4题,b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部分热量向高空辐射,近地面大气吸收的热量少。
]5.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A.散射作用 B.吸收作用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A [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有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波散射作用较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6~7题6.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6.C 7.C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第7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8~9题甲 乙8.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A.出现在白天 B.出现在夜间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9.乙图中( )A.市区气温高于郊区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C.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D.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8.B 9.A [第8题,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判断海洋较陆地热,故出现在夜间。
第9题,城市热岛形成是由于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绿化带应建在郊区下沉气流及其以内]下图是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10.图中a处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11.图中b处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12.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应是图中的a、b、c、d哪一处的影响作用( )A.a B.b C.c D.d10.A 11.A 12.C [第10题,根据图中纬度可知,a处风带是由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极地东风带,北半球极地东风带风向是东北风第11题,b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第12题,西欧地处北半球西风带挪威、瑞典地处西风带的下风向图中c带为西风带]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不同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下题13.图中与地中海气候形成有关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③C [图中的纬度位置信息显示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1)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该图分布在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3)画出图中乙点的风向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解析】 第(1)题,相互垂直的箭头BCD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故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为地转偏向力,则相对A左偏一定角度的B为风向,与风向相反的D为摩擦力第(2)题,风向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故为南半球第(3)题,先画指向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画左偏的西北风第(4)题,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南 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偏转 (3)略(西北风)(4)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3)图中B处是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4)C所处的风带,吹___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处是________气压带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应是冬季第(2)题,A选项气压带北移;B选项气压带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北风;D选项气压带没有发生移动。
第(3)题,根据B所处的纬度,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第(4)题,C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应为西风带,吹西北风,气流来自低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暖而轻,当它遇到来自极地的冷而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第(5)题,A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暖气流爬升造成的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2)C(3)东北信 低纬(4)西北 副热带高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5)副极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