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作物引种栽培剖析.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972665
  • 上传时间:2019-10-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46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物引种栽培,,目录,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五、作物引种栽培的注意事项,一、作物引种概念及其意义(1),,,,,,,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人们熟悉的生物据估计,世界现存约有 350,000 种植物植物----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经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植物是太阳能的转化器植物----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一般有叶绿素、细胞核、细胞壁、没有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2),,,作物----农作物的简称人类大面积栽种或大面积收获其果实、种子、叶、变态根、茎以及花,供盈利或口粮用的植物的总称狭义的作物----通常是指林木以外的人工栽培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嗜好作物、园艺作物等(作物分类方法很多)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3),顾名思义,引就是引进、引入;种就是种植、栽种 引种就是从异地引进作物种子、种苗等种质,供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作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成为本地植物的过程。

      作物生产,作物引种,作物引种驯化,,,,,,,,,,,,,,,广义的引种,狭义的引种,从外地、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及各种遗传资源从外地、外国引进作物的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Presentation Impact,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4),作物引种成功的标准---- (1)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能正常地越冬、越夏,生长、开花和结实;(2)能保持原有的产量、品质等经济性状;(3)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正常繁殖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5),,,野生植物驯化从未停止,作物种类因此而不断增长----如野菜开发方兴未艾异地引种改变了世界作物的地区分布和内部结构,使得作物生产趋同发展作物引种改变了世界,世界正在还将持续改变作物引种----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世界上本没有作物,都是野生植物通过人工长期的引种、驯化、栽培而来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1),,,,,美国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中高度称赞中国人向来乐于接受外人所能提供的好事物,“ 采纳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中国古代域外作物的引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通常有 “ 三次引种高潮 ” 之说: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目前是第四次引进高潮有专家认为,我国作物引种的历史,以唐朝为界划分成两个时段----目前,作物种质双向交换为主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2),,,有人统计秦汉蔬菜二十余种,一半以上是汉代才有人工栽培的明确记栽,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域外或少数民族地区引入的----从引种到栽培的时间漫长汉唐时期域外引种作物:园艺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大量增加,是汉唐间作物引种的显著特点如我们大家熟悉的作物有: 蔬菜类:黄瓜、大蒜、芝麻、胡麻、葱、蚕豆、豌豆、豇豆、莴苣、菠菜; 瓜果类:西瓜、核桃、石榴、苜蓿、茉莉、槟榔、无花果、葡萄等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3),,,,宋清间以引种高产经济作物为主,是我国作物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加速了农业产业分化与商品化,孕育了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宋元间以引种棉花、甘蔗种植最具意义前者使中国纤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者使我国成为糖业大国明清时期随着航海业发展和新大陆发现,新的作物如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等先后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广泛栽培的重要作物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4),,十六世纪下半叶至十七世纪末,辣椒、蕃茄、菜豆、洋葱、南瓜等蔬菜作物,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

      清代后期,我国作物、果蔬的种类己经基本稳定现代,作物引种更多的是引进优良的栽培品种甚至是作物的优良基因总结:没有持续数千年的作物引种,就没有中国农业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作物引种,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明天的发展!,,,我国现有栽培植物约600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约100种,果树、蔬菜250种,牧草和绿肥作物约 70种,花卉、药用植物 180种这些作物中有近300种是从国外陆续引进的进一步丰富了作物种类,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丰富了作物的基因资源,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择提供了可能;通过异地引种,提高了作物产量、品质、效益,促进了作物的优化布局Example Text,Example Text,,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5),作物引种成效,作物引种意义,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1),,,,反应规范,潜在基因,发育调控,(一)作物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引种是作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作物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 作物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 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2),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其遗传如果引种作物的适应性较宽,环境条件的变化在作物适应性(耐受性)之内,就是简单引种反之,就是驯化引种 这就是说,作物引种必须综合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作物是否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引入地的新环境)的遗传基础,即遗传基因二是环境是否符合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或者是否具有环境改造的可能(如设施农业)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3),,,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机制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进化论,又称演化论,是关于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 自然选择就是生物的自生自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内源动力;人工选择(驯化)是生物进化最主要的外部动力二)作物引种的物种学原理,,,,玛依尔的气候相似论------德国著名林学家玛依尔指出:林木引种必须遵循“气候相似原理”,即林木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气候必须相似气候相似论为植物引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被广泛应用到作物引种------引入地与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相似到足以保证引种成功。

      气候相似论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忽视了其它生态因子,如土壤;二是在气候因子中,过份强调温度的作用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4),(二)作物引种的生态学原理,,,,,,,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5),生态适应性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适应性分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多因子、寡因子适应性----前者分布地域较广;,顺应、抗逆适应性----,,主动、被动适应性----作物区划(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应区、不适宜区);,气候、土壤、生物适应性----如早稻和晚稻、水稻与陆稻、籼稻和粳稻、病菌生理小种等,,,,,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6),,,,本人认为,作物生态适应性是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作物在营养、生殖生长方面的应对反应,还可分为生存适应性、生长适应性、生殖适应性生存适应----作物引种成功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生长适应----以收获营养器官(根、茎、叶)为目的的作物,引种成功必须兼具生存、生长适应性生殖适应----以收获生殖器官(果实、种子)为目的的作物,引种成功必须兼具生存、生长适应性作物的生产适应性:指作物品种的生产能力,它是同一基因型对生态条件变化的自我调节和主动适应能力,它包括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栽培适应性、市场适应性等。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有限适应性与广谱适应性;,时间适应性与空间(地域)适应性;,产量适应性、质量适应性与市场适应性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7),一般适应性与特殊适应性;,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1),,,,,,,,,,(1)引种目标的确定,,引种目标的确定就是要解决:有什么?缺(要)什么?引什么?哪里引?如何引?,一是确定引种地区:从外地还是外国引种?,二是明确引种材料: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甚至作物特异的遗传基因(如抗虫、抗病基因)?,三是明确引种用途:直接还是间接(育种)利用?,四是明确引种方式:交换、购买还是其它?,五是明确引种主体:政府、民间?,,,,熟悉本地农业生产,包括现有作物品种类型、特征和主要问题在生态环境相似地区,寻找拟引进的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新基因特别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实地考察其生长发育等情况主要是农业生产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熟悉本地作物特征,寻找引种目标品种,实地考察引种目标,,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2),(2)引种材料的搜集,,,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3),(3)引种材料的检疫,植物检疫----以立法手段,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

      因其具有法律强制性,在国际文献上将其定义“法规防治”、“行政措施防治”避免在疫区引种----作物引种是病虫、杂草曼延传播的重要途径为减少作物引种带来的病虫、杂草的传播和危害,尽量避免在疫工引种 销毁携带检疫对象的材料----如发现本地没有的恶性病虫、杂草,必须彻底干净地销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