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活动解读.pdf
18页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活动解读 序 号 课题实验活动名称 实验器材、药品 (含自制、 自备器材及挂图) 1 1.1 我们关心天气 描述今天的天气 2 1.2 天气日历 制作一周(或一月)的天气日历 自制记录表( P5) 、气温柱状 图( P6) 3 1.3 温度与气温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温度计 4 气温的测量: 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 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温度 5 1.4 风向和风速 制作风向标 剪刀、吸管、硬纸板、大头 针、铅笔 6 制作小风旗订书机、硬纸板、 7 1.5 降水量的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 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等 8 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 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喷壶 9 1.6 云的观测观察云量14 填充图(圆) 10 2.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透明的玻璃杯、盛有水的水 槽、食盐、面粉、沙、筷子、 搅拌棒、滤纸、漏斗、烧杯、 方座支架 11 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2 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13 2.2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筷 子、高锰酸钾、药匙、食盐、 面粉、沙、比较溶解记录表 14 比较观察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 15 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胶 水、洗发液、筷子、小匙、 醋、酒精、 食用油、 3只装水 的试管、试管架、液体间的 溶解记录表 16 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7 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 个透明玻璃杯各装30 毫升 水、筷子、食盐、小苏打、汽 水、开瓶器1 个、注射器附橡 皮帽 18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序课题实验活动名称实验器材、药品 号(含自制、 自备器材及挂图) 19 2.5 溶解的快与慢 哪一个溶解得快透明玻璃杯、筷子、水槽、冷 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 快与慢记录表 20 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21 2.6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 盐 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装 100 毫升水的烧杯、筷子、 药匙、记录纸、天平、精盐22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3 2.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浓盐水、 清水、筷子、蒸发皿、 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 柴、放大镜 24 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 25 3.1 听听声音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大小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 26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使物体发出声音鼓或锣、钢尺、皮筋、音叉和 装有水水槽27 观察发声物体 28 3.3 声音的变化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钢尺、 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 同量的水、实验记录单、钉两 颗钉子的木板、橡皮筋、长短 不同的铁钉、粗细不同的钢 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 管、六弦琴 29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30 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31 更多的物体音高的不同 32 3.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尺子的音高变化 钢尺、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 单、 “音高变化柱形图”表格。
33 3.5 声音的传播 振动物体与声波音叉、小锤、水槽、土、 铝箔条、米尺、棉线、尼龙 绳、空气传播声音装置视频 34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35 3.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的 耳的结构和功能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气球 皮、橡皮筋、音叉、少量的盐 或细沙 36 鼓膜的振动 37 3.7 保护我们的听力控制物体发声 塑料罐或空易拉罐、黄豆、棉 花、毛巾、废报纸等 38 4.1 身体结构 我们的身体观察活动 39 身体怎样工作(体育活动) 40 4.2 骨骼、关节和肌肉观察上肢的运动哑铃或者其他重物、记录纸 41 4.3 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 测量心跳和呼吸塑料口袋、粗吸管、水槽、广 口瓶、玻璃片、水、火柴42 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43 收集比较呼吸前后的气体成分 广口瓶、 水槽、毛玻璃片、 水、 塑料袋、吸管 44 4.4 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体验心脏的工作 2 只水盆、水、洗耳球、塑料 管、记录单 45 4.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模拟胃的蠕动实验 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并煮 熟的蔬菜和馒头 46 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透明塑料软管、熟米饭粒 47 4.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食物、记录表(76)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部分实验操作要求 第一单元天气 天气这一单元以天气为主题, 学生将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 水量、风和气温。
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制作简易 风向标测量风向,自制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一、1.3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1、器材: 温度计 2、规范操作要点: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 程,这个过程约 2-3 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3、操作的建议 :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 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 落地上打碎 4、链接: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 100 摄氏度以上 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A、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其 实这是最好的办法) B、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C、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 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 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 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 、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二、1.4 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1、实验材料 :吸管 1 根、硬纸板 1 张、带橡皮铅笔 1 支、剪刀、大头针1 枚 2、规范操作要点: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 (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 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 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 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 向 3、注意点 : (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2)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向的测定可借助指南针,指南针平方,待指针静 止时, 轻轻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一致,这时 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于实际方向相对应指南针务必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 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 米,高压线 55 米,汽车和飞 机 20 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 米。
三、1.5 做雨量器测降水量 1、实验材料: 直筒的透明杯 1 个、喷壶或(洗澡喷头)、纸条1 张、直尺 1 把 2、规范操作要点: (1)在直筒的透明杯子外面贴上一张纸条,并在上面画好刻度,纸条0 刻 度对齐杯底 (2)站直身子用喷壶对准杯子喷水,模拟降雨 (3)降水 5 分钟后,看看降了多少毫米的 雨 (4)对照降水等级表,判断降水等级 3、注意点 : (1)纸条 0 刻度对齐杯底 (2)读数时,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 取雨量器的刻度数 4、链接: 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的指导: (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 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第二单元溶解 溶解这单元涉及到11 个实验,基本上每堂课都涉及到两个,如果给归类一 下的话,都包含在溶解、过滤、加热分离这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的操作要求比 较严谨,其中的注意点也不少 教参 P43单元的第一课的三维目标有一条就是严 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一、2.1 、2.2 溶解实验 1、实验材料: 玻璃棒烧杯勺子溶解物质(食盐、面粉、高锰酸钾、小 苏打、洗净的沙等) 2、规范操作要点: 1)第一步:静观。
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尤 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 2)第二步:搅拌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 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 因此搅拌时要先慢后快, 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 过程 3)第三步:静候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看起来一 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 3、注意点: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和粉笔末 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高锰酸钾的取放要规范取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上,取时用药勺, 不能用手直接拿,没药勺可以用纸槽 3)勺子的使用: 像高锰酸钾这样的化学物品, 不能用手拿, 要用小勺拿取 为了避免起化学反应,在实验中一般选用药勺,尽量避免用金属勺子 4)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后应及 时洗净玻璃棒, 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 成液滴溅出,因为化学实验对溶液的要求很高,轻微的碰触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没有玻璃棒的情况下可以用筷子代替食盐溶解实验,但如果是搅拌浓盐酸或腐 蚀性强的液体不能用筷子代替。
4、链接知识点: 面粉基本不溶解于水实验中一定要用冷水,在温水环境下, 面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了,就能部分溶解 补充:过滤实验(过滤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操作,教师要讲解演示并做好示范) 1、实验器材 :铁架台三角漏斗烧杯两只玻璃棒 1 根滤纸 2、规范操作要点 :一帖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 “二低”: 1)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 要紧靠玻璃棒, 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内 2)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呈 45 度角 3)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可避免食盐溅起来 3、注意点: 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二、2.2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注意放入几粒,不能太多)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药品 附综合实验: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材料: 4 个装水的透明烧杯(玻璃杯),4 根搅拌棒, 4 个药匙,高锰酸钾、 食盐、面粉、沙子适量 实验时间: 10 分钟 实验步骤: 1、轻轻地用药匙往 4 个烧杯中的水里分别放入适量高锰酸钾、食盐、面粉、 沙子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注意不要碰到烧杯杯底、内壁和外沿),再观察、 描述、记录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3、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观察和描述面粉、沙子、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比较 它们的不同,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表 4、得出结论:物质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