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方鸿渐形象论.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224640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Ⅱ-1《《方鸿渐形象论方鸿渐形象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学 生:张 随 ,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龙厚雄 ,长江大学文学院“钱钟书先生被学术界称为‘文化昆仑’, 而其基石应该说是《围城》 ”[1]在钱钟书的文学创作中《围城》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但却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因此,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这个形象是耐人寻味的近年来,许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此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从性格的,有从爱情的,有从文化蕴涵的等等方面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脾气古怪、性格单一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懦弱无能、气度狭小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性格善良、具有民族气节的正直人下面我们来加以概述一、在爱情方面,研究者对方鸿渐的表现是褒贬不一一、在爱情方面,研究者对方鸿渐的表现是褒贬不一吴鸿雁在其《再探中方鸿渐的形象》中提出:“方鸿渐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尽管在作品中他曾与四位女性发生过感情纠葛,但面对婚姻这一‘围城’,他却是十分认真、谨慎的留学期间,他虽然与周家小姐订了婚,但他俩却从未见过面,所谓的‘婚约’不过是受‘父母之命’而已,并非他所愿在回国的法国邮船上,他结识了娇艳妩媚的鲍小姐,但‘只觉得自己耍耍鲍小姐,并不爱她’ 。

      至于古板拘谨、娇柔造作的女博士苏文纨,方鸿渐更是从未动过心可当他遇见了既有西洋精神的活泼与热情,又有着东方精神的坚贞的唐晓芙时,他真正动心了,发现自己找到了真爱,努力并且用尽一切办法想获取这份真爱,并自认在她身上耗尽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最后他与孙柔嘉结婚,也是因为孙柔嘉的‘良苦用心’ ”[2]这是对方鸿渐的赞同韩贺金在其《方鸿渐情感生活的剖析与思考》中认为:“方鸿渐的情感是悲剧的,而且是一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情感悲剧作者从弗洛伊德的‘本我’ 、 ‘自我’ 、 ‘超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与鲍小姐是方鸿渐一直压抑的‘本我’找到宣泄机会的喷发;与苏小姐的交往是‘超我’之间的交往,因此苏小姐完全点燃不了方鸿渐的激Ⅱ-1情;对于孙小姐,方鸿渐开始是正眼不瞧得,但孙小姐却是不动声色,巧设机关,一Ⅱ-2步一步的等待方鸿渐送上门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方鸿渐的情感悲剧是其咎由自取的 ”[3]这是对方鸿渐的否定 陈明华在其《方鸿渐形象透视》中指出:“在情场上, 方鸿渐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回国的轮船上与鲍小姐偷情, 明显是受到鲍小姐的勾引, 船靠香港后, 鲍小姐顺理成章也是义无反顾地将他给甩了; 方鸿渐和苏小姐纠缠不清, 更是明显地处于被动, 苏小姐把他简直当成是自己的猎物一样; 和孙柔嘉的交往, 方鸿渐一步步走向她设置好的机关, 最后束手就擒。

      在方鸿渐与女性的交往中, 好像只有唐晓芙是个例外, 但实际上, 方鸿渐只能算是个走向屠场而不自知的羔羊在苏小姐家谈话, 苏小姐就已经对唐晓芙有个评论:‘这孩子虽小, 本领大得很, 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4]林玉芝在《方鸿渐与四位女性的对话比较》中有很精辟的论述:“方鸿渐与鲍小姐是逢场作戏,因此他的语言轻佻、赤裸;方鸿渐与苏文纨之间是不即不离,语言模棱两可;方鸿渐与唐晓芙之间是情投意合的,因此他的语言灵活圆转,很会说话;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是貌合神离,他们之间互相讽刺,语言尖酸刻薄通过语言就可以看出方鸿渐对待四位女性的爱情态度 ”[5]黄志军在其《苏文纨:形成方鸿渐“围城”人生观念的关键人物》中指出:苏文纨是方鸿渐围城人生形成的关键人物小说伊始,苏本意要和方好,但不及下手,却被鲍小姐抢了先待鲍、方二人香港分手后,苏始得接近方,并将苏家沪上地址给了方回沪后,方按址访苏,遂得邂逅唐方、唐二人迅速入围而获罪于苏,苏遂恶意破坏,“唐城”被破,方只得弃沪赴三闾,遂遇孙并成婚姻即是:苏设下爱情围城套方,方因入“苏城”始得邂逅唐,方、唐关系因苏而破坏,方遂败走湘西三闾,乃有“孙城” 方鸿渐的爱情中,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苏文纨都有重大的作用。

      [6]王莉也明确提出“苏文纨:方鸿渐的命运之坎”[7]二、在性格方面,研究者也都有很深刻的论述二、在性格方面,研究者也都有很深刻的论述吴鸿雁在其《再探中方鸿渐的形象》中提出:“方鸿渐是一个性格刚毅的人他在为人处事方面时而忍气吞声(因此而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其性格的软弱),并不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而是有一个难于言说的原因,即他在国外留学时无所作为,最终未能获得正式文凭而导致的例如,在三闾大学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只能忍气吞声 ”[8]Ⅱ-2陈明华在其《方鸿渐形象透视》中指出:“方鸿渐是作者用心刻画并寄寓同情的一Ⅱ-3个人物, 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知识分子的正直在方鸿渐身上有着广泛体现在三闾大学, 他也从未想过用假文凭换取教授的职位——面对一帮不学无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伪道学’, 方鸿渐选择的不是同流合污, 而是避而远之, 幻想凭真才实学争得一片自己的天空另外, 从方鸿渐的言论中, 时常透露出他对时政的不满, 尤其是对国民党‘党化’教育和专制政策的清醒认识, 表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尽管方鸿渐没有勇气抗争, 他的正直不过是洁身自好, 但这毕竟维护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正气方鸿渐的身上还时时表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

      如写方鸿渐心里烦躁不愿意回家, 准备买糕点吃, 但他可怜一个穷困老人,把唯有的两张钞票送给了他, 自己宁愿挨饿其次, 方鸿渐在人生的‘围城’中屡屡失败, 显露了他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方鸿渐在生活中的被动、无奈, 显示出自身的懦弱通观作品, 方鸿渐在他对生活的每一次选择中, 都是被迫的、无奈的, 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去欧洲留学, 是由于过去的老丈人对死去女儿的怀念; 买克莱登文凭是迫于父亲和老丈人的压力; 回国后找不到工作, 只有到丈人开的‘点金银行’暂谋生路; 后来在丈人家呆不下去, 只有去湖南乡下的三闾大学谋职, 而这个选择也是他的情敌赵辛楣安排的 ”[9]张大年在其《方鸿渐的性格特征新论》中指出:“首先,方鸿渐的性格具有二极性特征在他的性格中,有荒唐、放浪、庸俗、诡诈的一面,也有正统、拘谨、清高、纯真的一面,复杂多样的性格构成因素,以二极性的特征交叉融合第二,方鸿渐性格中人性的、美好的一极和动物性的、丑恶的一极,并不是机械的线性排列,而是互为因素,彼此消长,交叉融合地同步发展的第三,方鸿渐性格的二极性特征是有其客观现实的根据的,时代的复杂性赋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总结为:家学与‘西学’的矛盾——荒唐放浪又正统拘谨、勇敢果断又懦弱犹豫、温柔冷静又暴烈狂热、庸俗诡诈又清高正直——‘愚而不诬’的灰色人生。

      ”[10]胡伊强在《方鸿渐论》中指出:“内在的矛盾性是方鸿渐性格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特质他聪明,才气横滋,博闻强识,涉猎颇广;然而学无专长,在哪门学问上也没有下过真功夫自尊心极强极敏感,容易受伤害,骨子里是个真诚善良的人;然而不时玩世不恭,耍弄小聪明,撤点小谎,有时为了心安理得维系心理平衡,甚至自欺欺人看人看事很有眼力,对虚伪和愚蠢颇有洞察力,谈话机智幽默锋芒毕露说他睿智,也许过甚其辞,却也够聪敏机智的了;然而他意志往弱、优柔寡断生活中他是个低能儿,缺乏处世能力,很容易被人左右特别是遇上和自己切身利害相关的Ⅱ-3事,只是感Ⅱ-4情用事,进退失据,顾此失彼除了意外的幸运.几乎没一件是处理好的 ”[11]陈奔在其《方鸿渐性格的喜剧性——兼谈人物塑造的喜剧手法》中指出:“方鸿渐的性格具有喜剧性方鸿渐性格的喜剧性,表现在他往往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严肃问题,有时也以严肃态度对待无价值的、空虚的生活目标,显露出自身的内在矛盾和不协调作品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描写方鸿渐性格的喜剧性:卖弄小聪明、滑稽玩世以及爱情上的逢场作戏作家在给予否定的同时,也挖掘并肯定了其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使人物形象显得鲜明独特,真实可信。

      ”[12]陈湘芬在其《重压下的病态灵魂——高觉新和方鸿渐人物形象分析》中指出:“通过巴金笔下的高觉新与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进行对比分析,高觉新是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方鸿渐是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他们的性格都是矛盾的,他们有共性,也有差异如果说高觉新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牺牲品,那么方鸿渐则是现代文明病态的集大成者 ”[13]三、方鸿渐形象的文化蕴涵三、方鸿渐形象的文化蕴涵杨剑在其《有用于无用:方鸿渐形象思想文化意蕴评析》中指出:“有用:都市世俗漩流中仅有的一点道德的血脉,方鸿渐虽一生不学乏术,碌碌无为,处处上当,到处碰壁,走一处‘死’一处,但也并非一个面目可憎、一无是处的人物在中国传统人生向现代人生的转换过程中,方鸿渐代表着中国传统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无用:对于现代以来荒诞与虚无病态人生的消极认同,方鸿渐‘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14]因此往往‘思想大于行动’ ,行动无期限的延宕,方鸿渐虽天性善良、心无城府,拥有传统道德的优越,但无现代行动的力量 ”[15]沐金华在其《挣扎于围城中的‘多余人’——简析方鸿渐的形象》中指出:“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方鸿渐的形象,通过他迂腐的个性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深刻地阐明了“笼内鸟” “城外人”所寓含的人生哲理。

      并且,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为广大读者展示了造成方鸿渐这类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城外人蕴涵没有结果的爱情;多余人蕴涵一无所有的事业;笼内鸟蕴涵难以自拔的家庭 ”[16]李淑云,张 卉在《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的畸形形象——简论中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意蕴》中指出:方鸿渐作为旧中国都市的知识分子,在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新Ⅱ-4思Ⅱ-5潮的洗礼后,成为特定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畸形儿” ;正因如此,使其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性这种矛盾使他在爱情上一败涂地;婚姻上穷途末路;事业上一筹莫展在其悲剧形成的同时方鸿渐的形象塑造也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17]综上所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方鸿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与人交往方面,他既懦弱却又单纯,看似放纵却又真情’[18];在为人处事方面,正直、善良,但有时显得懦弱无能,不甘与肮脏丑恶为伍,洁身自好,但却又无力反抗方鸿渐就在“进城”与“出城”的矛盾中求生,最后演变成为了一个“多余人” 参考文献[1] 肖明芝.寓庄于谐 妙喻精警——《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3)[2][8]吴鸿雁.再探《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01)[3] 韩贺金.方鸿渐情感生活的剖析与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 (04)[4][9]陈明华.方鸿渐形象透视[J].企业家天地,2006, (03)[5] 林玉芝.方鸿渐与四位女性的对话比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01) [6] 黄志军.苏文纨:形成方鸿渐“围城”人生观念的关键人物[J].安康师专学报,2004, (05)[7] 王莉.苏文纨:方鸿渐的命运之坎[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01)[10] 张大年.方鸿渐的性格特征新论[J].江淮论坛,1987, (02)[11] 胡伊强.方鸿渐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5, (12)[12] 陈奔.方鸿渐性格的喜剧性——兼谈《围城》人物塑造的喜剧手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5, (02)[13] 陈湘芬.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高觉新和方鸿渐人物形象分析[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 (02)[14] 解志熙.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J].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15] 杨剑.有用于无用:方鸿渐形象思想文化意蕴评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 (06)[16] 沐金华.挣扎于围城中的“多余人”——简析方鸿渐的形象[J].盐城师专学报,1994, (04)[17] 李淑云,张 卉.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的畸形形象——简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