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疗及脉搏氧饱和度监测.ppt
64页氧疗及氧疗及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氧气吸入疗法氧气吸入疗法n 氧参与生物氧化,是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250ml;活动时耗氧量增加但人体内氧储备极少,有赖于外界环境氧的供给和通过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不断地完成氧的摄取和运输,以保证细胞生物氧化的需要氧疗的作用氧疗的作用n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的基本手段;n国外研究表明:长期小剂量的家庭氧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可减少COPD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次数;长期氧疗可使患者生存期延长5~10年;n另有数字表明:吸氧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吸氧可减慢心率缺氧n缺氧:泛指组织细胞氧供不足n缺氧血症(PO2 )n贫血性缺氧(Hb )n缺血性或瘀滞性缺氧(组织血流)n组织中毒性缺氧(细胞不能利用氧)缺氧对组织器官的影响n轻度缺氧:呼吸频率增快n(PaO260~75mmHg)n中度缺氧: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皮肤粘膜 n(PaO240~60mmHg) 紫绀n重度缺氧: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呼吸停止.n(PaO240mmHg)nPaO2低于30mmHg:心脏停搏. 一一 氧疗的生理学基础氧疗的生理学基础n1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 n2 循环氧运输循环氧运输 n3 氧输送与氧消耗氧输送与氧消耗 1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n肺泡通气n肺泡-毛 细血管膜气体弥散n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关系n分压差为气体交换的动力人体安静时不同部位氧分压n空 气 159n呼吸道 150n肺泡气 102 A 血 100 n毛细血管 51n组 织 30 n(单位:mmHg 海平面上)肺泡通气n人体吸入空气而呼出CO2的过程。
nPAO2(肺泡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吸入氧浓度成正比n肺泡通气量越多,(PAO2)越接近空气氧分压;n吸入氧浓度越大,(PAO2)越高肺泡-毛 细血管膜气体弥散n肺泡-毛 细血管膜厚度;气体弥散速率与肺毛细血管膜厚度成反比n弥散面积有关:气体弥散速率与肺泡膜面积成正比肺泡膜总面积约为70m2,静息状态下仅利用40m2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关系n正常成人静息通气/血流比例为0.8n通气/血流比例↑,通气过剩,→无效腔;n通气/血流比例↓,血流过剩→分流2 循环氧运输循环氧运输n心排血量:心排血量减少,氧运输能力下降,组织灌注减少→组织缺氧n血红蛋白携氧量:1 克完全饱和的血红蛋白携氧1.34ml血红蛋白结合氧是常压状态下氧运输的主要形式3 氧输送与氧消耗氧输送与氧消耗n氧输送:血液每分钟释放到组织中的氧量,正常约为1000ml/minn氧消耗:单位时间内组织从血液中提取的氧量,正常约为700ml/min 二二 氧疗的目的氧疗的目的n纠正低氧血症纠正低氧血症n减少呼吸功减少呼吸功n减轻心脏负荷减轻心脏负荷三三 氧疗的原则氧疗的原则n以最小供氧量获取预期治疗效果以最小供氧量获取预期治疗效果四四 氧疗的适应症氧疗的适应症n 1 低血氧性缺氧低血氧性缺氧 n 2 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n 3 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1 低血氧性缺氧低血氧性缺氧n 吸入气氧分压低n 通气功能障碍n 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受损n 解剖分流n V/Q比例失调n 血红蛋白缺乏或变性2 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n 血管的狭笮或阻塞n 心力衰竭n 休克3、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n 组织中毒n 组织水肿n 组织需氧过多五 氧疗的方法n 呼吸道给氧法n 静脉给氧法呼吸道给 氧法n氧疗的装置氧疗的装置非控制性氧疗(低流量供氧装置) 控制性氧疗(高流量供氧装置) 非控制性氧疗n1 鼻塞吸氧n2 鼻导管吸氧n3 简单面罩吸氧n4 贮氧气囊面罩吸氧1 鼻塞吸氧n提供的氧流量为0.5~6L/ min。
一般仅用于FiO2<0.4的氧疗n特点特点:操作简便易掌握,局部刺激小,易接受,廉价,对氧气有过滤清洁作用鼻塞吸氧n缺点缺点:不宜固定(推荐使用面夹式双鼻孔吸氧管),流量>6~8 L/ min时病人不宜接受n应用应用:仅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不适用于危重患者及吸入气流量变化较大的患者2 鼻导管吸氧n 仅用于不能应用鼻塞吸氧者n特点特点:与鼻塞供氧相比,也具有对病人无损害、疗效可靠,易操作等特点n缺点缺点:放置过程病人有不适,不宜耐受,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要求每8H更换导管一次)呼吸道干燥鼻导管插入深度探讨(1)n教科书教科书:鼻尖到耳垂长度的2/3 (7~9cm)n刘玉琴等研究(刘玉琴等研究(40):导管放置鼻尖到耳垂长度的1/3即可达到应有的效果,还可减轻患者的不适,低于1/3SPO2有显著差异n宋玉华等研究宋玉华等研究(100):鼻前庭吸氧与鼻咽部吸氧SPO2无显著差异鼻导管插入深度探讨(2)n贺春华等研究:分别将导管放置1.5、2 、3、5、7~9cm SPO2无显著差异n认为鼻前庭吸氧符合鼻腔生理特性,对吸入气有温化、湿化、过滤,刺激小,病人不适感减小鼻导管插入深度探讨(3)n王林文等研究:常规组、实验组(导管插入3~4 cm)比较,两组SPO2、HR、BP、R无显著差异。
病人的舒适度及分泌物堵塞方面有显著差异n常规组舒适度、导管堵塞35.7%, 35.7%,n实验组舒适度、导管堵塞73.3%,3.3%.3 简单面罩n简单面罩为一无活瓣及贮氧气囊的弹性面罩,提供的氧流量为6~10L/ min低于6L /min增加死腔导致导致CO2潴留n特点:特点:对气道粘膜无刺激、易于固定、疗效可靠简单面罩n缺点:病人舒适感差n应用:可用于危重症及创伤病人的转运、急诊室或手术后复苏过程的短期氧疗4 贮氧气囊面罩吸氧n由面罩和一容量为1L贮气囊组成,通过调节氧流量使贮囊一直处于膨胀状态n部分重复吸入面罩n 无重复吸入面罩部分重复吸入面罩n面罩和贮气囊相通,呼出气大部分经面罩排气孔排出,1/3呼出气返回贮气囊 终末吸入氧浓度n供氧流量6~10L/ min, FiO20.35~ 0.60 无重复吸入面罩n面罩和贮气囊之间及面罩排气孔处安置单向活瓣防止呼出气返防止呼出气返回回贮气囊,也防止环境空气混入面罩用于中、重度低氧血症n供氧流量6~10L/ min, FiO20.55~ 0.70控制性氧疗n空气稀释面罩(Ventruri面罩)nT型管n氧帐n高流量-无重复吸收面罩系统n气道正压氧疗装置空气稀释面罩n原理;高速氧气通过狭笮的孔或喷射口在面罩内形成喷射气流,其周围产生负压将周围空气从侧孔吸入。
改变氧气流速和喷射口、侧孔大小调节吸入氧的浓度n适用于FiO2低于0.35的病人T型管n为一种简单无重复的呼吸环路n用于人工气道病人氧帐n目前仅用于婴儿、儿童的控制性氧疗高流量-无重复吸收面罩系统n由高压氧源和高压气源组成,两个气源释放不同流量的气体混合后贮气囊无重复吸收面罩病人气道正压氧疗装置n呼吸机是一种特殊的氧疗设备,具有多种通气模式,可根据需要调节 氧浓度、气道压力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氧疗时的湿化、温化n吸氧前充分湿化、温化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提高氧疗效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抵抗力温度36、湿度80%符合生理要求)氧疗时的湿化n未经湿化的氧气相对湿度4%n经过气泡式湿化瓶(20度室温)33.2~39.1%n提高湿化方式:恒温湿化瓶,60度湿化液(20度室温),氧气的湿度达78%酒精湿化浓度研究n报道不一,从20~95%姜秀文对家兔实验:20%酒精吸氧30 分钟,PaO2达147.3%,肺泡壁轻度充血n70%酒精吸氧30 分钟,PaO2仅上升21.97%,肺泡壁重度充血n90%酒精吸氧30 分钟,PaO2 > 70%酒精吸氧< 20%酒精吸氧。
家兔尖叫湿化液的选用n湿化液 时间 细菌检出率n凉开水 1天 53 . 5%n 2天 73 . 3 %n 3天 92 . 9 %n洗必泰+凉开水 3天 无细菌检出n1%硫酸铜使用一周与蒸馏水一天带菌相似静脉给氧法静脉给氧法n经过治疗仪处理的静脉液体具有高氧分压,含有高浓度的氧溶解度,进入体内以溶解氧的方式直接向组织细胞供氧六 氧疗的并发症n1 一般性并发症一般性并发症n CO2潴留(COPD)n 吸收性肺不张n2 氧中毒氧中毒n 肺型n 眼型n 神经型 吸收性肺不张n机理:高浓度氧吸入肺泡、血液氮气缺乏血液中氮大量排出V系总气压 ,,V血与其他体腔间气体弥散梯度↑吸入高浓度氧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压力梯度↑,大量氧气弥散入血,肺泡内氧气持续弥散,又没有氮气填充肺泡内总气体压力 肺泡萎陷、肺不张。
n(FiO2 >0 . 5)氧中毒氧中毒n机理机理:吸入纯氧,使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受抑制甚至灭活,影响细胞的代谢,使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被激活高压氧疗法n n 定义定义:高压氧治疗是在压力超过1个大气压的压力舱内吸入高浓度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 治疗原理n提高机体氧含量n增加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n血管收缩作用和对侧支循环的影响n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防止血小板及细胞聚集二 适应症n急性急性适应症适应症:减压病、气体栓塞、 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等n慢性适应症慢性适应症:促进伤口愈合、难治 性骨髓炎、放射性坏死三 禁忌症n绝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未治疗的气胸、活动性出 血n相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BP≥160/100mmHg、严重肺气肿、肺大泡或自发性气胸史、慢性CO2潴留、咽鼓管堵塞、鼻窦炎、严重肺感染、不明原因的高热四 治疗方法n不同疾病或情况,所用压力、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各不相同通常方案是:在二个大气压下吸氧90~120 min,每天一次n多人舱治疗过程分为三步:n加压、稳压、减压五 并发症n 气压伤n 减压病n 氧中毒n评价氧合状态,选择适当FiO2和给氧途径n监测供氧浓度和流量n保持呼吸道通畅n注意用氧安全氧疗过程中的护理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nSPO2测量原理nSPO2测量的优点nSPO2测量的部位nSPO2与SaO2的关系n影响SPO2的因素nSPO2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一 SPO2测量原理n利用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而测得。
nHbOHbO2 2::在波长940 nm的红外光处吸收较多nRHb:在波长660 nm的红光处吸收较多二二 S SP PO O2 2测量的优点测量的优点n操作简单n无创伤n可进行动态观察n指导治疗与护理三 SPO2测量的部位n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均可作为测量部位,如手指、脚趾、耳垂和鼻梁等各个部位的准确性有差异,手指是最佳部位,低血压可选耳垂(对信号最敏感)n婴儿测量脚趾四 SPO2与SaO2的关系n SPO2与Sa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R 为0.90~0.98SPO2与SaO2相关性研究nSPO2的发明者Aoyagi指出: SPO2在85%最准确nlouw等发现准确性受仪器、低氧血症、血管活性药物影响,危重病人差别更大n新的监测技术-MasiITLO信号萃取技术可弥补不足五 影响SPO2的因素n设备故障nCOHb的影响(碳氧Hb)nMetHb的影响(正铁Hb)nHb量的影响n低灌注的影响n染料的影响n指/趾甲油的影响COHb的影响nCOHb在波长660 nm的红光处与吸收较多HbOHbO2 2相同的光吸收相同的光吸收. .n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SPO2假性增高.MetHb的影响nMetHb在波长660 nm红光处具有与RHb 相同的吸收, 在波长940 nm红外光处吸收高于HbOHbO2 2 RHb,高铁Hb血症患者, SPO2接近85%,与真实的SaO2无关.六六 S SP PO O2 2监测仪的临床应用监测仪的临床应用n及时发现组织缺氧n有助于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持续时间n有助于调节氧流量和选择给氧方式n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指导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