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聪明的徐文长》教案范文.docx
10页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聪明的徐文长》教案范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熟悉8个字 2.能哟个查字典,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文长解决问题方法的奇妙,激发学生勇于思索,敢于创新的热忱 教学重点: 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奇妙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力量,在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借助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文本,并能依据详细情景进展拓展思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徐文长吗?徐文长从小就聪慧机敏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小时侯的故事 2、板书课题:22 竿上取物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状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争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徐文长的聪慧选择了哪些材料? 2、 这两个材料的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沟通,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雀”字 (4)学生书写 其次课时 一、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思索:徐文长解决问题的方法妙在哪里? 徐文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文中勾画出来 别的孩子又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描写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句子 (2)指名读徐文长过桥的句子,留意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 (3)请同学们勾画出动词,体会这样的写作方法 (4)指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5)(看动画课件)认真观看徐文长过桥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词语:轻轻松巧 (6)比拟:别的孩子是怎么过河的? (7)这个句子你认为怎样读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a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2、教师小结,过度:徐文长真是聪慧伶俐看到徐文长顺当的提水桶过桥,你的心情怎样?(快乐、兴奋)小伙伴们和你们一样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3、合作学习6自然段: (1)师述:伯父看到了,一边点头赞扬,一边把事先藏好的礼物取了出来看着伯父的礼物,你发觉了什么? (2)指名读读伯父说的话,理解伯父所提出的要求 (3)争论沟通伯父提出的要求 师述:这时,他们谈论什么呢?(同学们也谈论一下,体会词语) 理解词语:唧唧喳喳 (5)师述:徐文长是怎样做的? 2、 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查找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妙法 (教师巡察、指导 3、 师生沟通徐文长取物的方法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7、复述:徐文长是怎样竿上取物的 8、争论沟通:徐文长竿上取物的方法妙在哪里?作为徐文长的小伙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9、回归整体,围绕板书,指导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 10、拓展学习:徐文长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奇妙同学们,你们也是聪慧的孩子,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拿到竿上的礼物呢?(争论沟通) 11、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有方法现在教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顺当完成教师下面的几道练习 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电脑上完成) 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4、课外阅读延长: (1)请同学阅读有关徐文长小时侯的故事,进一步体会徐文长的思维独特 (2)网上查询,阅读更多的有关表现孩子们聪慧伶俐的小故事 篇二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品尝 阅读是学生共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教学本文时,教师的讲只能是引导,启发,指出思索方向学生则在探究中获得学问 2.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语言是抽象的我们要在语言实践中培育学生语感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再现语言环境,学生自演角色,语言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如临其境,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3.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沟通:本文写了徐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其次课时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索?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方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方法? 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索: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响怎样?徐文长反响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松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争论:他的过桥方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索: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简单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方法,徐想出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好在哪? 5.合作探究,拓展延长 你还能想出方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方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方法? 6.总结 板书设计: 聪慧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认真思索擅长动脑 篇三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 1.把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以读为主,读中品尝,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教学难点: 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索,创新的热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沟通:本文写了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二、学习课文1——3节 1.自由的读课文,思索: 徐爷爷出了个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方法了吗? 2.沟通 3.读出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其次课时 一、复旧,引新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二、学习课文 1.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索?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方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方法? 2.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索: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响怎样?徐文长反响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松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争论:他的过桥方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3.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索: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简单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方法,徐想出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好在哪?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长 你还能想出方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方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方法?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聪慧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认真思索擅长动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