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滨湖综合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29页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二章现状概况1一、规划范围1二、人口状况1三、用地现状1四、道路交通状况2五、市政建设状况2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3一、规划依据3二、指导思想3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工作任务3一、规划目标3二、人口规模3第五章用地规划布局4一、规划结构4二、用地分类与构成4三、用地布局规划5第六章空间景观规划6一、规划目标6二、景观组织与体系6三、重点要素控制6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7一、规划原那么及目标7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三、道路交叉口规划8四、道路横断面规划8五、交通设施规划8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8一、给排水工程8二、燃气工程规划10三、电力工程规划10四、电信工程规划11第九章 “五线”控制12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2、给水工程(-)现状片区内主干道江津路、太岳路、荆沙路、白云路等给水管网已形成:区局部 内枝状支管亦已形成二)规划1、规划指标及设计参数:⑴居住用地:44.28hm2,用水量标准150m3/hm2・d;⑵商业用地:5.32hm2,用水量标准5()m3/hm2・d;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06hm2,用水量标准100m3/hm2-d;⑷工业用地:4.29hm2,用水量标准150m3/hm2・d;⑸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4.51 hm2,用水量标准30m3/hm2-d;⑹公用设施用地:1.86hm2,用水量标准30m3/hm2-d。
总用地:81.5 Ihm2.2、给水量预测:约9009.1吨/日给水量预测表用地性质地块面积 (hm2)用水量标准m3/hm2 • d;用水量(m3/d)居住用地44.281506642.0商业用地8.5350426.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8.06100806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4.29150643.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 地14.5130435.3公用设施用地1.863055.8合计81.539009.13、室外消防: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一次(片区规划人口 25000人),一次灭火 用水量根据片区内最大民用建筑物体积确定,但不得小于15L/So沿道路布设消 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4、管网布置:给水管网成环网布置,给水干管沿区内干道布置,管径在 DN200-DN600,管网末稍压力应不小于0.28MPa3、排水工程(一)现状1、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2、排水系统:片区内主干道:江津路及太岳路、荆沙路、白云路、北湖路 的排水系统基本已经形成,,雨、污分流制;其它路段地块为散排,雨、污分流制⑴雨水排水系统:江津路已建雨水管道排放由江津路一太岳路一雷家挡泵站 f荆襄外河;北湖路东段已建雨水管道收集就近雨水排入荆襄内河。
雨水系统主 干管网基本建成,需对区内排水支管进一步完善⑵污水排水系统:该片区污水排水主干管已基本建成,分别排入江津路及白 云路进入塔桥污水提升泵站,向东最后进入红光污水处理厂区内规划北湖污水 提升泵站一座,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二)规划1、原那么:维持现有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2、规划:2. 1污水规划(1)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0%计,约7207.3万吨/日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分别排入江津路及白云路进入塔桥路污水 提升泵站最后进入红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 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 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的要求3. 2雨水规划(1)规划指标及参数:暴雨强度公式:q=684.7 (l+0.8541gp) /t0.526重现期P=i年,地面迳流系数0.6(2)排水分区:片区排水格局基本是通过东西向己建管(沟)排至南北向 雨水管道(破沟)就近排入现状河渠,将维持现有排水分区3)管网布置:沿城市干道布置排水干管,分地块支管接入。
4)雨水流量:a.规划区内太岳路片汇水面积:41.70公顷(不含转输面积),雨水流量21151/s 排入太岳路现状雨水砖沟断面,片区内雨水砖沟最大断面为L4X1.2米,坡度 ().0008 o1 .规划区内白云路片汇水面积:8.0公顷(不含转输面积),雨水流量450论 排入荆沙河,雨水现状管道D800,坡度0.001c.规划区内北湖小路片汇水面积:31.81公顷,雨水流量18001/s该片雨水进入文湖公园排至荆襄外河规戈U雨水砖沟B*H1.4*1.0米,坡度0.0008二、燃气工程规划1、规划依楣《荆州市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荆州市总体规划一一中心城区燃气规划》《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现状能源结构片区内江津路、太岳路、北湖路、荆沙路中压管网已建成,局部居住区中 压管已建成,其余道路尚未建设天然气高中压管网所以该片区居民及商业用户 的能源结构仍处于天然气、液化石汕气、煤等多气源并存的格局3、气源规划近期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远期为天然气4、输配管网规划片区内采用中压一级系统环状供气进入小区后利用楼栋箱式调压进入用户 中压管网设计压力0.4Mpa,运行压力0.3Mpa。
5、技术经济指标居民耗热定额取2730MJ/(cap • a),天然气低发热值35.5KJ/NM3,用气不均 匀系数取K月= 1.2, K 口 = 1.15. K时=3.0.远期气化率100%,商业用气取居民用气 量的30%,不考虑工业用气,片区内远期总用气量约为:9396.6NM3/日三、电力工程规划1、规划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那么》《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用电负荷预测:10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各地块根据用地性质、负荷特征, 并结合荆州市同类建设用地用电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居住用地用电:500KW/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电:400KW/hm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用电:500KW/ hm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用电:40KW/ hm2工业用地用电:300KW/ hm2公共设施用地用电:50KW/ hm2绿地与广场用地用电:10KW/hm2同时系数0.7本区总计算负荷约为22100KW3、变电站规划:本区由现状110KV西区变供电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规划将现状110KV 西区变增容为两台5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
4、110KV 网络:I10KV西区变电源利用现状南湖变至西区变的一回1I0KV线路和航空变至西 区变的一回I10KV线路供电;待规划的220KV居正变建成,山220KV居正变出 一回1I0KV线路至西区变,提高供电的可靠性5、10KV网络规划:本区10KV网络规划为:(1)由西区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武德路东侧向南至江津路,然后沿江津路 北侧向东敷设至塔桥路;(2)由西区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武德路东侧向南至江津路,然后沿江津路 南侧向东敷设至白云路,然后沿白云路西侧向南敷设至荆沙路;(3)由西区变出一同10KV线路沿武德路东侧向南至江津路,然后沿江津路 南侧向东敷设至太岳路,然后沿太岳路东侧向南敷设至北湖路,最后沿北湖路北 侧向东敷设至白云路;(4)由西区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武德路东侧向南至荆沙路,然后沿荆沙路 北侧向东敷设至白云路,6、380V/220V 网络: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台区或箱变为单元采用放射式配电方 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7、线路敷设方式:本区内10KV线路规划采用电缆沿道路侧埋地敷设四、电信工程规划1、固定 用户量预测:居住用地:150门/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00门/hm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00门/hm2道路交通、广场绿地用地:10门/hm2工业设施:30 H/hm2公共设施:30 fl/hm2据此预测本区固定 用户约为8600门,弱电用户约为11000端口。
2、电信网络规划:规划本区域 网络用户由现状中国电信荆州局出线覆盖本区内邮政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1.0公里布置,规划在本区内设1个邮政所3、移动通讯规划:本区移动通信用户远期将到达2.0万门,规划在本区内建设6至8个3G移动 通信基站4、弱电地下管网规划:(1)江津路南北两侧,太岳路东西两侧各布置12孔;(2)荆沙路北侧和白云路东侧单侧布置12孔;(3)北湖路南侧,北湖小路西侧、北湖东路西侧和各规划道路单侧布置6孔5、规划技术原那么:(1)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线法,交接箱采用落地式布置在道路的两侧2)主干道上二侧布置12孔,各分支道路上单侧布置12孔,各小区道路布 置6孔3)各主次道路按100米间隔设置公用 4)规划在本区内布置的各类通信电缆、光缆采用管道沿道路侧埋地敷设II第九章“五线”控制一、“五线”控制规划北湖东单元建立红线、绿线和黄线控制体系,由于该单元内无历史文化街区 和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也无水系,因此暂不划定紫线、蓝 线控制范围在划定“五线”的基础上划定适建与不适建的用地界限,并制相关 规定控制导那么2 .红线控制体系(1)红线的划定红线是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单元内城市主、次干道、居住区级干道及广场用地 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线。
红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道路用地范围,限定各类道路 沿线建(构)筑物的建设条件2)道路红线导控要点I)严格控制道路用地红线,红线内土地不得进行任何与道路功能不相符合的 使用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道路红线两侧建(构) 筑物应根据相应规划管理要求由规划道路红线两侧分别向外退缩,退缩范围内属 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2)城市主干道:红线宽33—60米,次干道红线宽30米,支路红线宽20米 新建城市道路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建筑退让道路距离,保障城市道路建设 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 .绿线控制系统(1)绿线的划定绿线是指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各类绿地的边界控制线规划主要划定单元内公共绿地、街头绿带,具有生态保育、游憩功能的绿地作为控制线2)绿线导控要点城区的绿线控制区均属生态控制区生态控制区是指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 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该区包括公共绿地、街头绿化带3)绿线导控重要内容城区绿线导控的重点内容是各类生态控制区的控制,主要集中公共绿地和街头 绿化带4 .黄线控制系统(1)黄线的划定黄线指用于界定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雨水污水、环卫、消防等市政设 施、地面输送管廊的控制线。
本次规划将本单元内涉及的以上工程划定为黄线控 制2)黄线导控要点1)黄线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之不相关的其他建设,以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2)黄线范围的划定应满足市政设施设置的有关规范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