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农业保险中保险人主体的探讨.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7348535
  • 上传时间:2023-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农业保险中保险人主体的探讨  ——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研究  内容提要:农业保险需要政策扶持已经成为共识,一般认为农业的高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本文没有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而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应当使商业保险公司成为农业保险市场中的主角本文引用大量事实印证这一观点,同时运用数理方法证明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集合来承担农业风险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风险,政策性保险  一、引言  自从农业保险于1982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以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较快发展,但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与蓬勃发展的城市保险相比,农业保险日渐萎缩到2003年末,农业保险赔款额仅占农业自然灾害总损失的%,占总补偿额的5%我国基本上还是依靠政府救济与灾害扶持对农业的损失进行补偿,而且补偿率也仅占总损失额的2%~6%之间这种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极不相称,农民承担农业生产中的绝大部分风险,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业投入的增长农业保险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长久来看,多模式运作的农业保险模式必然统一为一种最优的模式。

      本文的研究带有一定的预见性,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成为主要的农业险保险人,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发挥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对农业保险提供政策与财税上的支持,以保证农业保险市场有效的运行,不至于使财政背负沉重负担  二、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现状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险保险人与农险投保人作为农业保险的供求双方,在农业保险市场中是最为主要的两个主体农业险保险人农险保险人的角色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担当,也可以由政府来担任在我国,从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农险业务起,一直由商业保险公司充当农险的保险人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险业务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过较快增长,但随着保险公司运作市场化程度加深,近些年来,农险业务量不断萎缩(见表1)与此同时,农险的种类也在不断减少,从最初的60多种下降到如今的30多种农业保险不振的—原因,一方面是农业风险本身带有的高风险、难精算、难定损特性,使保险公司不敢轻易涉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制度上的原因,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立法方面,都没有给农业险以最为有效的支持基于以上原因,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我国农业险市场出现供给不足的状况。

        2.农业险投保人构成农险投保人的主体是农民作为农险的需求方,其行为直接对农险市场的均衡产生影响农民的保险行为与预期紧密相关,农险中的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如果前一年的自然灾害很少发生,当年的承保范围和承保额就会大幅下降预期不合理直接导致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另一个是严重的逆向选择当对农险的需求富有弹性时,费率的增加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需求,从而强化农险市场的萎缩过程而如果只有高出一般风险的农民有购买农险的愿望,而大多数人因为侥幸心理不购买保单时,农险市场的萎缩会加剧我国农民长期处于分散封闭的小生产状态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往往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对未来缺乏全面周详的考虑,并时常抱有侥幸心理,加之社会上对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和不理解,使得农民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参加保险的主动性而且农民收入偏低,不能承受较高的保费  三、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农业保险人主体的可能性与潜在问题  保险最主要的功能是风险集合,风险集合的作用是将大量风险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保险基金,使参与集合的个体的风险具有可预见性,并在出险后得到补偿一旦损失规模大到使所有保险基金耗尽,风险集合就不能再发挥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崩溃(Ruin)”。

      有效的风险集合要拥有足够的保险基金来尽量减少崩溃发生的概率,为应对崩溃而多出的那部分基金被称为缓冲基金(Buffer Fund),带有缓冲基金的风险集合方法也被称为“安全第一标准”(Roy,1952)农业保险能否以商业保险公司作为主体得以实施,关键看其风险集合是否有效,然而由于农业风险事故往往不是独立的,有很强的伴生性,加之农业风险单位很大,在一个风险单位内,承保的农产越多,面积越大,风险反而越集中,风险损失会越大,保险人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用传统的精算方法计算会使为建立缓冲基金而收取的附加保费相当高,从而得出农业保险具有商业上的不可行性这一结论这里我们尝试采用“空间过程统计学”(Spatial Statisties)的方法来从理论上分析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农业险保险人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上看,如果能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上的优势扩大参保面,商业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风险集合将有可能是有效的,其价格最终也会降到投保人可以支付的水平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保险公司一旦承保农业险,将直接面对以下几个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由于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损益的期望投保,因此在保险市场中总是只有风险较高的人购买保险,这使得保险费率无法真实地反映风险在不同标的间的分布情况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该问题在农业保险的商业化模式中将十分显着农业生产者对产量及收入的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保险费率的确定往往是基于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历史平均值,这样的话,只有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农民才会购买保险,而低风险的农民因为过高的保费而不愿参保表2为1999—2002的农业险保险金额、保费收入与赔付情况,经过计算,我们发现保险费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赔付率仍然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恰好与市场上逆向选择产生的结果相吻合,其结果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商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农险市场,引起农险市场萎缩  降低逆向选择的最佳办法就是扩大承保面如果政府不打算使用强制所有农户参加保险的办法,就应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使更多农业生产者加入到农险保障体系中来政府的补贴也可以起到降低逆向选择的作用综上所述,利用商业保险的营销方法辅之以国家补贴会大大减少农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农业保险中所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可以由参保率与农业投入的数据的对比很好地表现出来,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充分,难以得到这方面的数据。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参保率与农业投入确实存在一定负相关性(Goodwin,1996;,Smith,2003)解决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强监督,与公共保险机构相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保险公司更有可能去履行监督职责还有一个方法是合理设计保险合同,以减少由保险合同的规制诱发的道德风险例如在免赔额设定上,过高的免赔额可能诱发投保农民在保险标的发生没有达到这一额度的损失时,人为扩大损失程度,以此向保险公司求得赔偿  2.农业保险的费率精算中遇到的问题造成农业损失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每年农业产量的波动不但取决于气候因素,甚至包含一些人为因素,保险费率精算的准确性会因此大打折扣事实上,像我国这样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变的国家,农业保险开办范围越窄,对农业保险的损失情况的统计数据就会越缺乏,保险费率也就越缺少精算数据基础,最终使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停滞不前  在我们所倡导的“政府支持下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险”的模式下,由谁来确定保险费率是一个关键问题如前所述,农业损失的发生因时不同,因地而异,我国又是一个地理条件复杂的国家,如果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统一费率,很难充分反映各地区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政府可以确定一个与当地农民收入挂钩的最高限价,而具体的保费由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与保险方案设计对于承保农业险的原保险公司来说,合理安排再保险方案来分摊风险是十分重要的而风险分摊比例的确定是再保险方案中的关键环节以美国农业保险模式为例,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通过标准再保险协议(Standad Reinsurance Agreement)分摊风险在协议下,保险公司通过在相互独立的基金间进行选择决定风险自留与分出的比例,按照风险分担的比例,保费收入也在保险公司与政府间进行分摊  为了应对农业保险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费率精算困难等问题,在农业保险方案上产生了许多创新目前在这方面的进展主要在两个领域,它们分别是:区域保险(Area Yield Insurance)与天气指数保险(Weather Based Insurance)在这两种方案中,被保险人领取保险金的依据不是个人的损失情况,而是与地区总体的损失情况及天气变化情况挂钩在这样的方案下,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缓解,同时保险人的监督管理成本与理赔的费用也大大降低它们的缺点是在减小保险公司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基差风险”,即一旦投保农民的个人损失与指数化的标准不一致,其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尽管如此,上述两种方案作为个人保险的低成本替代品,对我国发展农业保险有特殊的价值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方案的创新,不但可以扩大参保率,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大大减轻开展农业保险计划为国家带来的负担  四、讨论与结论  农业保险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特性的行业这直接导致了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各国的农业保险中的一切险费率最低也在2%左右,高的达到15%—20%,在自愿投保的情况下,农民对保险的购买受到支付能力的约束,也受到农业本身预期收益和农业保险预期收益不高的约束,因此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很低如果按私人物品在竞争性市场上进行交易,农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不可能相交(见图1)  在图1中,需求曲线是D,商业性保险公司根据其经营农业保险的成本和平均利润所确定的供给曲线是S,二者在正常情况下难以相交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当政府愿意为农民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使农民实际支付的保费降低,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到D’,此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A点,成交数量为OQ1政府如果给保险公司补贴经营管理费、减免相关税费,供给曲线将向右下方平行移动到S’,此时需求与供给曲线会相交于B点,成交数量为OQ2。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给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占保费总额的1/3且支付全部管理费,但自愿投保的农场不到1/2  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干预还存在着如下的理由:首先,保险的收益具有外在性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在购买农作物保险后,由于增加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降低了价格,供给曲线下移,但对全社会来说,社会福利即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总是增加的其次,农业保险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搭便车”现象单从购买保险享有保障上来看,农业保险的消费是排他的但保险公司在为投保农户进行防灾防损服务时,是无法排除不买保险农户受益的  由此可知,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更多地趋向公共品这种产品的性质从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农业险的表现也可以感觉到所以,作为准公共品的农业保险,仅靠市场经营是行不通的,农业保险的经济学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就是必须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政府经营方式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并使之目标服务于政府给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总结国际农业保险的实践,政府通过建立初始资本和准备基金、补贴经营管理费和保险费、再保险和充当最后保证人等综合手段进行扶持对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加快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行政管理体系,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积极制定和推行农业保险与享受农业信贷投放、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灾害救济和科技服务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