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给水工程考试复习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6273872
  • 上传时间:2018-06-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给水工程给水工程 一、一、填空题填空题 1. 给水系统由 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 、 输水管渠与管网 和调节 构筑物等工程设施组成其中,调节构筑物主要有 高地水池 、水塔 、 清 水池 这几种类型其中,泵站可分为抽取原水的为 一级泵站 ,输送清水为 二级泵站 ,设于管网中为 增压泵站 ;其中 泵站 、输水管渠、管网和 调节构筑物 统称为输配水系统 2. 消防用水时其水压要求是自由水压一般不得小于 10mH2O 3.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给水系统 3. 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分为 生活用水 、 生产用水 和 消防 给水系统 3.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 单水源 和 多水源 给 水系统两种形式 4.分系统给水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 分质给水系统 、 分压给水系统 、 分区给水系统 三种类型 5.工业给水系统可分为 循环系统 、 复用系统 和 直流系统 其中, 循环 系统 给水系统中的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 5.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 城市给水 和 工业 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分 自流系统(重力供水) 、 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 和 混合 给水系统。

      5. 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 统一给水系统 、 分系统给水系统 、 工业给 水系统 、 区域给水系统 这四种 5. 分区给水系统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 串联分区 、 并联分区 两种方式 5. 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 为 城市给水 和 工业 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 循环系统 和 复用系统 5. 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 二级泵站 和 水塔 同时供给,两者 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 供水区的分界线 上水压最低 5.给水系统中不设水塔,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 应等于 用水量给水系统 中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 大于 用水量 6.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 一、二级泵站供水线 曲线确定;水塔容积,由 二 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 曲线确定7.无水塔的管网二泵站的扬程公式,其中,是指 ncsccphhhHZHcH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 ,是指 管网控制点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cZ水位的高程差 7. 设置网前水塔的二泵站扬程公式 ,其中,是csttphhHHZH0tZ指 水塔的地面标高 , 是指 水塔高度 ,是指 水位的有效深度。

      tH0H8. 水塔高度计算公式 ,其中,是指 控制点要求的)(ctnctZZhHHcH最小服务水头 ,是指 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 ,是指 控制点的地面tZcZ标高 8.对于树状网,管段数、节点数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P=J-1 对于单水源环PJ 状网,管段数、节点数、环数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P=J+L-1 PJL 9.城市管网定线时干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 500~800m 连接管 的间距可根据街区大小考虑在 800~1000 m 左右 10.任一节点的节点流量等于 与该节点相连管段的沿线流量综合的一半 10. 节点包括 水源节点、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以及 两管段交点 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 11.城市管网定线时一股只限于 管网的干管 以及 干管之间的连接管 12.管网平差时,电算精度要求达到 0.01~0.05m 管网平差时,手算精度要 求基环达到 小于 0.5m ,大环 小于 1.0m 13.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两处,一处放在 控制点 ,另一处放在离二级泵站较远或靠近大用户和工业企业的节点处 14.在管网简化方法中,当两管网由 两条 管线连接时,它可以分解为两个独立 的管网,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存在。

      15.管网计算的原理是基于 质量守恒 和 能量守恒 ,由此得出 连续性方程 和 能量方程 15. 管网计算课题一般分为 管网设计计算 和 管网校核计算 两类 15. 管网计算方法可以分为 解环方程 、 解节点方程 、 解管段方程 三类 15.管网的核算条件包括 消防时 、 最大转输时 、 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 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 三种 15. 多水源管网计算结果应满足 连续性方程 、 能量方程 和 各水源供水至 分界线的水压相同 三个条件 16. 设计用水量由 综合生活用水 、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 消防用水 、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和 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组成 16. 设计用水量中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0% 17.给水系统中设网前水塔时,二泵站以及二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流量按 泵站 分级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按 最 高时用水量 计算 17. 给水系统中设网后水塔时,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 计 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 计算,配水管网按 计算。

      17. 给水系统中的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的设计流量是按 最高日的平均时 流量 计算 17.给水系统不设水塔时,二泵站设计流量为 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泵站 到管网的输水管渠、管网的设计流量按 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计算 18. 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低流速不小于 0.6m/s ;确 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大设计流速不超过 2.5~3m/s 19.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双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管道实长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单侧配水,干管总计 算长度为 管道实长的一半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双侧均 不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零 20. 输水管渠根据供水方式分为 泵站加压 和 重力管渠 输水管渠两种,且输 水管渠条数一般不宜少于 两条 21. 日变化系数 Kd 的经验参数一般为 1.1~1.5 ;时变化系数 Kh 的经验参 数一般为 1.3~1.6 22.管网的布置形式有 树状网 和 环状网 两种 23.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有 城市规划 、水源和 地形 23. 在管网简化方法中,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以考虑 合并。

      24. 管网的环有 基环 、 大环 、 虚环 三大类 25.单水源树状网分配管段流量时,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 该管段以后(顺水 流方向)所有节点流量的综合 26.经济流速是指在投资期限内(t 年内) , 管网造价 和 管理费用 之和最小 时的流速 27. 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一处,把着火 点放在控制点 上 28. 重力供水时的压力输水管渠,用 两条连接管 将两条平行管分成 3 段满 足事故时的流量要求 29. 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最小的服务水头为:从地面算起 1 层为 10m,2 层为12 m,2 层以上每层增加 4 m,如果当地房屋按 6 层楼考虑,则最小服务水 头应为 28 m 30. 最高日用水量为 Qd,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为 6%Qd,平均时用水量为 4.17%Qd,则时变化系数为 1.44 二、判断题、判断题 1、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 (√) 2、环状网中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该管段后面所有节点流量的和 (√) 3、工业复用给水系统中的水经过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 (√ ) 4、重力供水时的压力输水管渠,用两条连接管将两条平行管分成 3 段满足事故 时的流量要求。

      (√ ) 5、计算设计用水量时时变化系数一般取 1.1~1.5 (× ) 6、当两管网由两条管线连接时,这时不可以将连接管线断开,分解为两个(三 个)独立的管网 (× ) 7、事故时流量,城市按最高时用水量的 75%(70%)计算 (× ) 8、一般取折算系数为 0.5,即将沿线流量折半作为管段两端的节点流量 (√ ) 9、水塔调节容积由一、二泵站供水量曲线(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 ) 10、连接管的间距可以根据街区的大小考虑在 800~1000m 左右 (√ ) 1、工业循环给水系统中的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再排放 (× ) 2、计算设计用水量时日变化系数一般取 1.1~1.5 (√ ) 3、不设水塔时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 ) 4、清水池调节容积由二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曲线(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 确定 (× ) 5、布置干管时,干管的间距可以根据街区情况,采用 800~1000m 左右 (× ) 6、当两管网由一条管线连接时,可以将连接管线断开,分解为两个独立的管网。

      (√ ) 7、任一节点的节点流量等于该节点相连的各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 ) 8、树状网中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该管段后面所有节点流量的和 (× 9、事故时流量,城市按最高时用水量的 70%计算 (√ ) 10、重力供水时的压力输水管渠,用两条连接管将两条平行管分成 2 段满足事 故时的流量要求 (× )三、给水工程、给水工程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1.复用给水系统复用给水系统:是按照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顺序重复利用 2.2.循环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是指使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行回用 3.3.分质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因水质要求而分系统供水 4.4.分压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因水压要求而分系统供水 5.5.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 6.6.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的那天,用水最多一小时的用水量 7.7.日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8.8.时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9.9.管网水压控制点:管网水压控制点: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往往位于离二级泵站最远或地形 最高的点。

      10.10.城市给水管网定线:城市给水管网定线: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11.11.比流量:比流量: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线单位长度的流 量 12.12.节点流量节点流量: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13.13.沿线流量沿线流量: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需流量 14.14.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把沿线变化的流量折算成在管段两端节点流出的流量 16.16.年折算费用:年折算费用:有条件的将造价折算为一年的费用 17.17.经济流速:经济流速:一定年限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 18.18.连续性方程连续性方程:対任一节点来说,流向该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节点流出的流 量 19.19.能量方程:能量方程:管网每一环中各管段的水头损失总和等于零 20.20.管网平差:管网平差:在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的管径基础上,重新分配各管段的流量,反 复计算,直到同时满足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为止这一计算过程称为管网平 差 21.21.环闭合差:环闭合差:环各管段水头损失的代数和四、简答题、简答题 1.1.简述给水系统的分类简述给水系统的分类 答:①按水源分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②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 系统、水泵供水系统、混合供水系统;③按使用目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 消防给水系统;④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 又可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

      2.2. 设计用水量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设计用水量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