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为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7074100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为例 周清华,肖吉军,张于贤,李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以广西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为背景,分析了工业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背景、专业定位,以及《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和采取的相关措施关键词:特色专业;基础工业工程;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28-0265-03一、引言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期间在全国择优遴选了3000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广西区2011年启动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现已正式立项279个专业,建设558门课程[1]2011年9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专业特色课程建设。

      通过综合权衡,确定《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两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作为特色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如何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目标,适应全国和广西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及如何让工业工程专业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作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建设与改革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二、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背景与定位1.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背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立足培养适应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中的急需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和物流产业”人才需求并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特别是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及北部湾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优化研究内容,强化优势领域,发展特色方向,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是:“服务广西,面向制造业,兼顾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工业工程高级复合型人才”我国的工业工程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90所高校开办了工业工程专业。

      作为一门集管理、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工业工程教育正受到国内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正如王大桁院士所指出的,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培养“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2]2.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定位工业工程专业2006年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根据本专业培养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我校“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及“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区级)”,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和现代物流等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14+4”产业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形成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核心,重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形成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办学条件齐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色鲜明、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区内领先、具有显著优势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

      在校内形成对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强力支撑,在校外对同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辐射全国,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广西机械、电子、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智力及人才支撑平台,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服务广西,面向制造业,兼顾服务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工业工程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3],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三、《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建设目标1.课程的地位、作用《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工业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和培养阶段的第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等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边缘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工业工程学科的总体概念,认识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和目标,树立工业工程意识,掌握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优化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学会综合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它与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和公差与互换性)相互支持,同时向下关联管理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向上支撑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在学生整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专业课程建设中被遴选为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从历届毕业生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过程中,《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和方法体系也是应用最多和最普遍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如图12.课程建设目标根据目前本课程所具备的教学条件,经过2~3年的强化建设和逐步积累,《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师资队伍构成与质量建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稳步提高;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扩大我校工业工程毕业生的社会影响,提升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知名度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成为能够综合体现本专业特色,与广西“14+4”千亿元产业有效对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并与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相融合,集中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效果显著且同时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特色课程。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措施《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创新教学思想、推进教学改革为动力,以逐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目标对取得的课程建设成效进行提升和整合,开创性地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教学改革项目、科学研究项目为依托,优化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教学队伍,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思想活跃、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手段先进、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科研促进教学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形成系统、完善的多元教学体系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课程师资队伍突破以传统理论型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充分依托工业工程系的师资资源,成立本课程建设与改革小组小组教师学历结构组成:两名博士,一名硕士;教师职称结构组成:均为副教授职称,其中具有双师型教师一名;教龄结构组成:10年以上教龄一名、7年以上1名、5年教龄一名;教师学科背景构成:均具有良好的电子与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工业工程专业背景;教师从业经历:具有8年电子与机械工程设计从业经历教师一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从业经历一名,均具有企业精益生产咨询经历以及广西、国家社科、自科的科研经历,其中一名为广西工业工程协会委员。

      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工业工程系制定了专职教师企业挂职培养计划2.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①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教学过程诸多环节中最基础、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特色的确立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有机地把现代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知识与专业学科体系、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创新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学生的树立工业工程的创新与改革意识,激发创新精神②结合学科动态和需求,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工业工程经典理论传承的同时,追踪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将国内外本学科先进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充分消化和吸收后,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更新完善教学的内容体系同时以科研促进教学,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成果与教学的融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以专业知识体系的宏观视角,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打通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立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③探索和综合运用先进教学方法、技术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现代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课程教学方法、技术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也为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综合技术方法、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和本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通过技术方法与授课方式的优化组合,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分别采取案例引导、理论讲授、个案分析、小组答辩、生产现场体验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参与、互动,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④适应培工业工程未人才求,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始终围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设置以“理论讲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培养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3.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内容之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小组组织编写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课程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教材、课程实训教材等课程支撑系列教材,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建设内容,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保障。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内容有机组成的三层次实验,搭建“学企”结合人才培养实训平台,与广西多家大型企业联合成立大学生培养基地,毕业设计(论文)全部结合科学研究、生产与工程实际,资助学生参加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其专业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四、结束语秉承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基础以及掌握工业工程理论方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由于办学思路符合社会需求,所培养学生受到业界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很多学生在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TCL等世界知名企业就业桂林也有不少大型企业吸收本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如柳工、柳汽五菱、橡机、福达、漓泉、佶伶、优利特等近年来,业界企业纷纷与学校合作,先后免费赠送三条价值超过一百万元的SMT生产线作为教学设备,支持本科办学参考文献:[1]张一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