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13(108张PPT)(人教必修1).ppt
111页依纲梳理夯基础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示示意意图图依纲梳理夯基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运动轴心及轨道 轨道为赤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位置有 点(1月初)和 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 时针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外,大约为15°/小时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天在近日点时速度较 ,在远日点时速度较 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 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北极星北极星66°34′′近日近日远日日顺慢慢递减减快快逆逆依纲梳理夯基础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图示法掌握地球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的规律(1)地球自转的速度依纲梳理夯基础依纲梳理夯基础注意: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依纲梳理夯基础(2)地球公转的速度依纲梳理夯基础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依纲梳理夯基础注意: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依纲梳理夯基础二、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依纲梳理夯基础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如下图: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依纲梳理夯基础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和五带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依纲梳理夯基础依纲梳理夯基础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依纲梳理夯基础1.昼夜交替(如图)(2)昼夜界线:昼夜界线:AB线为线为 3)交替周期:交替周期:1个个 晨线晨线太阳日太阳日依纲梳理夯基础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昼夜产生和昼夜交替产生原因不相同,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地球不停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2.产生时差(如上图)(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 相对位置偏东, 时刻较早乙地乙地乙地乙地依纲梳理夯基础(2)地方时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 ,地方时相差 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 时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②区时: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同相同60°2424中央经线中央经线依纲梳理夯基础(4)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①东部时区的区时——充分利用太阳照明②半区时——与中央经线相差 的经线的地方时③北京时间—— 的区时,即 的地方时7.5°东八区东八区120°E依纲梳理夯基础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偏转(图中C处向南运动的物体向 偏)沿赤道: 南半球:向 偏转(图中D处向北运动的物体向 偏)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不偏转不偏转左左西西西西右右依纲梳理夯基础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依纲梳理夯基础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 。
图a是其代表日期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 图b是其代表日期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 (如图c所示)昼昼长大于夜大于夜长昼越昼越长,夜越短,夜越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最大最大值昼昼长小于夜小于夜长昼越短,夜越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冬至日最小最小值昼夜等昼夜等长依纲梳理夯基础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地球上偏东的地点不一定早看到日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依纲梳理夯基础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地方时为9时04分,75°E地方时为10时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
如右图中的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依纲梳理夯基础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 南回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及其以南各纬度度赤道赤道南半球各南半球各纬度度依纲梳理夯基础 3.四季的更替 (1)四季形成的原因: 和 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天文四季:一般把一年内 的季节定为夏季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月为春季,夏、秋、冬依次类推昼夜昼夜长短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3、、4、、5高频考点巧突破晨昏线问题是判读光照图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晨昏线我们可以从题目中挖掘出许多解题的隐含信息。
高频考点巧突破1.晨昏线的概念: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故也称晨昏圈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高频考点巧突破(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高频考点巧突破(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右图所示:因为α为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也就是直射点的纬度数又因为β+∠1=90°,α+∠1=90°,所以α=β高频考点巧突破(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高频考点巧突破3.确定是昏线还是晨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按以下步骤判断:(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3)看运动趋势,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
如下图所示:高频考点巧突破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晨昏线的妙用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与其他地理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高频考点巧突破2.确定东、西经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3.确定地方时(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高频考点巧突破4.确定日期和季节(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高频考点巧突破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高频考点巧突破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右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 季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3)将该图利用右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高频考点巧突破(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时,C点的昼长是 小时,北京时间是 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解答该题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具体分析如下: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0°,70°E) 秋(2)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3)见下图(4)110°W 见图(5)18 12 15时20分高频考点巧突破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无论是地方时,还是区时,计算时都要依据“东加西减、每相差经度15°(或1个时区)时间就差1小时”重要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0时高频考点巧突破2.日期的判断(1)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图(表)所示: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2)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2010年广州模拟)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了罕见的日全食奇观,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据此完成(1)~(3)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7月22日这天的农历是( )A.五月十五 B.五月廿三C.六月初一 D.六月十五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杰克想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来了解此次日全食奇观,据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从上午9点开始,那么杰克打开电视机的最佳时间是( )A.7月21日6点 B.7月21日8点C.7月21日20点 D.7月22日20点高频考点巧突破(3)安徽省合肥市日全食约开始于北京时间9∶30,此时全球处于7月2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A.11/24 B.13/24C.9/16 D.7/16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1)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的现象,因此它一定发生在日、地、月三者一线且月球居中的农历初一。
2)美国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因此应于21日的20点打开电视3)安徽省合肥市日全食约开始于北京时间9∶30,此时西一区为22日的0时30分,而西二区还是21日的23时30分,故从西二区向西到西十二区的范围都是21日,它们占全球的7/16答案:(1)C (2)C (3)D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高频考点巧突破原理应用(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可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去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转方向。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3.(2008年高考上海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完成(1)~(3)题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高频考点巧突破(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第(1)题,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应是逆时针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
第(2)题,由上题可知模拟的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高频考点巧突破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太大第(3)题,上海至纽约的飞行航线向高纬度凸出是为了飞行最短距离;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是由海水密度差异以及补偿形成的;南亚的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秘鲁寒流在南美西海岸由南向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呈离岸趋势答案:(1)B (2)A (3)D高频考点巧突破 由于晨昏线和太阳直射光线垂直,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晨昏线也在不断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具体表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高频考点巧突破夏半年(北半球)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图示直射点光照图高频考点巧突破夏半年(北半球)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纬度变化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季节变化北半球:太阳处于①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太阳处于③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5)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高频考点巧突破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高频考点巧突破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计算方法:(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高频考点巧突破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4.(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高频考点巧突破(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Pb<1 B.Pa/Pb=0C.Pa/Pb=1 D.Pa/Pb>1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1)读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在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在南半球所以选A2)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高频考点巧突破(3)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①地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a/Pb<1答案:(1)A (2)D (3)A高频考点巧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高频考点巧突破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H=h/l高频考点巧突破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某日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向赤道两侧递减高频考点巧突破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例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最远时达一年中最小值高频考点巧突破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高频考点巧突破5.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任一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ΔH=90°-Φ+23°26′。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的区别(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面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则是正午12时时太阳光线与地表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可以在等太阳高度线图上加以区别:(1)一般而言,在等太阳高度图中,圆圈代表等太阳高度线,圆心为太阳直射点,经过圆心的直线为经线(赤道除外),特别注意不一定是同一条经线,经过圆心的弧线为纬线如图中经过圆心的经线过北极点,实为相对的两条经线高频考点巧突破(2)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也可以说图中所示半球全部为昼半球,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但有数字标注的图上例外3)示意图中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季节高频考点巧突破(4)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5)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昼半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纬度跨度也是180°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随学随练,轻松夺冠)5.(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A.23°N B.63°NC.43.5°N D.27°N解析:选B由曲线图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7°,即可知c=23.5°,求得a=3.5°由a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63°N热点探究显身手1.光照图的类型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极点俯视图侧视图圆柱投影图全图1/2图热点探究显身手极点俯视图侧视图圆柱投影图1/4图局部图热点探究显身手2.光照图的判读确定南北极点侧视图或立体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极地俯视图,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确定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确定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热点探究显身手确定极昼极夜范围若太阳直射X°N,则(90-X)°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90-X)°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若太阳直射X°S,则(90-X)°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90-X)°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确定某点地方时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此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为1小时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热点探究显身手确定日出、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确定太阳升落方向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日,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Δφ(其中Δφ为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热点探究显身手3.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右图是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根据此图可得到如下信息:热点探究显身手(1)全年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的天空,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2)①为6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北升、西北落;②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正东升、正西落;③为12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设②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为α,则该地的纬度为南纬(90°-α)热点探究显身手如图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热点探究显身手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E地方时是 月 日 时,北京时间是 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E、135°E B.135°E、45°WC.60°E、120°W D.0°、180°热点探究显身手(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热点探究显身手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北极圈以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90°E为正午12时,日期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比90°E早2小时,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4时第(3)题,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应该与90°E各相差90°,因此其经度分别是0°和180°第(4)题,此时上海是12月22日14时,与上海日期相同的地区是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以东到日界线(180°经线)之间的地区答案:(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12 22 12 14 (3)D (4)A(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例例例1 1典例剖析求解法(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典例剖析求解法(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1)当a(晨昏线)、c(经线)两线重叠时,则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地自转线速度最大,应位于赤道上,在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典例剖析求解法(2)由“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可知,b地位于赤道,在赤道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答案】 (1)A (2)C【规律方法总结】 假如地球自转发生变化会产生的影响典例剖析求解法变化假设产生影响地球自转方向相反①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导致地球上风带的风向改变,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发生改变,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季风气候②地球盛行风向的改变,也导致洋流的方向改变,如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由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③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导致河流侵蚀和堆积岸发生交换④地球自转方向的改变也导致恒星日的长度超过太阳日⑤地球上观察星空天体的移动轨迹发生改变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如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地球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要加快,昼夜交替的时间小于24小时由于角速度加大,地球上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于1小时,同样,地球上两地时差为1小时的地方经度差超过15°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时则相反(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例例例2 2典例剖析求解法(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1)图中地球公转轨道被分割成12段,每段大致一个月;甲处日地距离最近,为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乙地大致为5月初;从甲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此期间其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故选B2)由上题分析,甲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间是1月初,正值北半球冬季,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潘帕斯草原为夏季,草木茂盛答案】 (1)B (2)C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