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程性质专题研究牛文明.ppt
23页语文课程性质专题研究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牛文明 2012.10.8 牛文明(1981—),河南卫辉人,副教授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在《课程·教材·教法》《当代教育科学》《中国德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大学教材3部,基础教育教辅读物12本承担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初中语文)”“陕西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援助计划(初中语文)”“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语文学科)”以及2009、2010、2011年陕西教育厅“阳光师训送培到县(初中语文)”的申报与实施工作研修的要求 1 1、勤于学习勤于学习认真听讲、读书但不能迷信专家和书本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读书 2 2、精于思考精于思考语文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 3、善于总结善于总结摸索教书育人的规律研修的方式: 一、理论讲解一、理论讲解 二、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 三、研讨交流三、研讨交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讨论的源起 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实际上就是语文课程的“取向”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实际上就源于性质与取向的混乱二、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追溯(一)(一)20世纪前世纪前50年:年:“文言文言”与与“白话白话” 现在中学国文教员对于中学国文科应教那一种文的主张,约可分为四派:一、读书作文两方面,都专教文言文二、读书作文两方面,都是国语文文言文兼教三、读书一方面,国语文文言文兼教;作文一方面专教国语文四、读书作文两方面,都专教国语文沈仲九 1924) 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朱自清 1942) “本期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都认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主要的”,但绝大多数“不赞成以语文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文言白话都需要((二二))建建国国后后的的17年年::“文文”“道道”之之争争 学校里的全部教学都负担着政治任务 任何科目都是在某一种知识、 技能的教养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语言教养和思想教育是一个很自然的统一过程 思想教育应该密切结合语言的本身, 不应该从语言之外设法徐世荣 1951) 1960年,在中宣部领导下,教育部召开“十年制学校新教材研究会”,《会议纪要》指出:“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既不应该为语文而语文, 把语文课技术化,忽视政治,也不应该对政治的理解狭隘化,把语文课变成政治理论课或时事政策课, 而忽视了培养读写能力的任务 1、“文”“道” 的提出,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的回响,它与其是个“理论研究” 的问题,不如说是“统一认识” 的运动 2、语文教学进入闻风而动、 同进同退的时代闻风而动, 同进同退, 造成了语文教学改革“新” 好 “旧” 坏的震荡式替换, 也制造了一种幻觉, 以为语文课程与教学只有一种取向符合“真理” 为此后“语文科的性质” 大战埋下了伏笔(三)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工具性”与“思想性”争论(四)1990至今:“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的,不可能是凝固、封闭的”,“那种企图从语文科本身来分析性质,从而找出亘古不变的真理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人文”是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1、用“人文性”涵盖“思想性”,“人文性”得到关注 2、学界终于看清,以树立“唯一正宗”为目的的“语文科性质”论辩研究方法是错误的,再争辩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三、对课程基本性质的解读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综合性,等等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过大家谈及的各种性质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有偏重的,也是有层次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比较接近的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要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是并不矛盾的当然,要实现两方面目标的高度结合,必须在目标与内容的设计上、在实施上下大功夫,而且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巢宗祺 “人文性”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人文”,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工具”,都是经过特定的价值观的“筛选”的结果,因而也沾染着特定价值观的色泽,黏附着特定的价值观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所以变动、之所以如此,应该站在价值取向的高度准确地把握、适当实施 ——王荣生 确定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程与教学只有一种“惟一正确”的形态在与“基本理念”相应和、以《标准》的目标不旨归的前提下,建立语文课程与教学具体形态多元并存在的格局是迫切的工作反对几种错误倾向:反对几种错误倾向: 惟一正宗的工具性或者人文性一、工具性 过分关注语言知识二、人文性 1、狭隘理解人文性 2、人文性的泛化联系:联系:8556930085569300,,1357248094713572480947EmailEmail::niuwenming@niuwenming@谢谢各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