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pdf
2页11山东农业东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最近,山东省农调队对 39 个调查县 3200 户农户 2002 年农作物实际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型转化 , 市场化特点更加明显2002 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2002 年以来,山东省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业结构继续向品种调良、效益调高的方向转化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降,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更趋优化 尽管粮价持续在低价位上徘徊,农民种粮收益减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但由于受种植习惯和种植结构约束等因素影响,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有增有减据调查资料推算: 2002年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公顷,比上年减少 24 万公顷,减 2002 年在粮食结构调整的思路上,注重了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的调整,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与数量并重上来据农业部门统计, 2002 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 147 万公顷,比上年增 ;全省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公顷。
由于鲜玉米、鲜地瓜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二是棉花价格低迷,棉花种植面积以山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问题与建议□ 山东省统计局农调队 陈晓林较大幅度减少,但植棉的科技含量提高 据调查资料推算: 2002 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为 公顷,比上年减少 7 万公顷,减 棉花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偏低,棉农的实际收入减少,挫伤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据调查,山东省棉花价格(子棉,中等规格) 2002 年以来呈回升态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属于较低价位区 2002 年 1~6 月,子棉平均零售价格为 / 千克,与上年同期相比,低26% 但从 2002 年各月走势来看, 1~6 月的环比速度分别是 、 、 、 - 、5% ,期间除了 5 月份略有回落外,其他均为上升态势,特别是 6 月份,子棉零售价格已达到 / 千克,这是自上年 12 月降到最低 / 千克以来回升后的最高价格,比上年 12 月份上升了 尽管棉花价格持续回升,但价位仍不理想,棉农的植棉效益较低,影响了 2002 年的棉花种植,全省棉花面积比上年减少 7 万公顷调查中发现, 2002 年虽然棉花面积减少,旱情严重,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各地科学种棉素质提高,优质棉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去年抗虫棉几乎占 100 %,其中美育品种(如 33B 、 99B )已占 40 %左右。
同时,棉农的质量意识也不断提高, 2002 年在棉花的采摘、运输、贮藏过程中棉农自觉使用棉布制品包装棉花,不再使用塑料编织袋,力争在新棉中杜绝“三丝”(化学纤维丝、头发丝和其他杂质),提高棉花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油料播种面积缩减 据调查资料显示: 2002 公顷,比上年减少 公顷,减2. 4% 前几年由于种花生比种粮食作物效益好,刺激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花生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花生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花生产量大幅度提高,使油料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加之花生出口受阻,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由 2000年初的每千克 4 元左右,一直下滑到 2002年 3~4 月的每千克 3 元左右,花生种植效益明显下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导致了油料面积的减少四是蔬菜、瓜类面积进一步扩大各地在确保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 , 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认识到“亩种粮食百元、蔬菜千元”,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增加 2002 年全省蔬菜、瓜类播种面积达到 公顷,比上年增加 公顷,增长 山东省的蔬菜生产已在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丰富品种、提高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发展成为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针对山东省实际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今后的蔬菜发展要控制露地大路蔬菜面积,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蔬菜面积,重点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蔬菜质量,增强国内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城市郊区的菜地要提高设施化栽培的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其他地区蔬菜要在优化品种的基础上,提高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能力五是烤烟生产滑坡,播种面积减少由于烤烟种植技术要求较高,旱、涝都造成大幅减产,并且种植烤烟投工投肥较多,成本高,再加上在收购环节中问题较发展论坛12 山东农业格偏低,烟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烤烟的种植 2002 年山东省烤烟播种面积 公顷,比上年减少 10% 六是牧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由于山东省牛、羊等食草性牲畜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牧草生产的大发展,牧草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2002 年全省牧草种植面积已达 公顷,较上年增长30% 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条件严重制约了结构调整的顺利开展 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省份,历史上是十年九旱,目前粮食生产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靠天吃饭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加大了水利投入及小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及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存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在去年遭遇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不但农作物减产严重,很多耕地无法耕种,出现了白茬地——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盲目性,没有完全体现出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对中央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理解不深、认识不清有的地方过分强调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数量的调整,仍然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上搞“加加减减”,忽视了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有的地方片面认为种粮吃亏,不能把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味调减粮田,忽视了粮食生产的长远发展;有的地方仍在利用行政手段,甚至强行下达结构调整的指标任务,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忽视了农民的意愿和农民的利益;有的地方虽然注重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发展,但在经营管理技术上仍然是混收、混储、混销,忽视了优质产品标准化的生产和销售,降低了品种质量,造成优质不优价等问题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破十年九旱的种植业生产“瓶颈” 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和丘陵地带,水资源匮乏近年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程设施老化现象仍比较严重,造成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把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的重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弥补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
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区域化 首先,要将产业布局调优以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主体,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布局,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其次,要将产品规模调大对粮棉生产大县,要根据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扶优扶强的思路,突出当地的主导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第三,要将特色产品调强已经形成的特色产品要进一步打出品牌,上规模,提质量,促销售,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及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 要加大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验工作,扩大外销和出口,拉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张同昌)山东省农业厅、 中共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东省财政厅主办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 傅汝仁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首先,山东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大头农村和农民能否实现小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举足轻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只有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全省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讲,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