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浮云”辞源与发展漫议.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3902118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浮云”辞源与发展漫议2011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但由此引发的一场关于“网络语言能否走进高考 作文”的争论至今仍甚嚣尘上,而在“有木有、杯具、伤不起”等一系列新颖的 网络热词中,“浮云” 一词成功地攫取了广大网民的视线,受到人们的青睐下 面,请允许我谈一谈对“浮云” 一词辞源与发展有关的浅薄看法— 出处据调查,“浮云”作为一个网络热词而流行,源于2010年国庆期间红遍网络 的“小月月”事件当时一则名为《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 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中,“小月月”横空出世,并在一周内成功创造了 4000 万次点击、9. 8万余条跟帖的惊人记录,数万网名“坐等更新”小月月”以其 极为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网友们在郁闷的心境下将“神马”与“浮云”联系在 一起,并不由地发出了 “用任何词语来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马网络 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 “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等一系列感叹,而“神马”与“浮云”这两个词语结合组成的万能金句,正如狂风推动下的浮云, 在网络这片辽阔的无空之上迅速传播散布,成为无数网友表达无奈的口头禅另有一种说法,“浮云” 一词最早流行于虚拟世界,是源于1 993年周星驰主 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经典台词一一“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 也不稀罕”,而后又出现在《少林足球》里一一 “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后来则演变为“一切都是浮云”。

      本文对此不再多做阐述二 溯源与“有木有、XX帝”等生编乱造的词不同,“浮云” 一词有其自身悠久的历 史渊源浮云“一词原本为多义词,基本解释是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另外, 浮云一词还具有其他几种引申义和比喻义同时,浮云也具有某些专有名词的内 涵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释义:(一)本义,无上漂浮的云彩1.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一一(屈原《楚辞•九辩》)2.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行行重行行》)3•“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一一(《周书•萧大圜传》)(二)词义的虚化、泛化,指飘渺不定、难以掌控的事物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一一(杜甫《丹青引赠曹将 军霸》)3. “若比秋风逝流年,原来浮云只等闲 ——(戚惠琳《无名》)(三)象征漂泊在外的游子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一一(李白《送友人》)2.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一(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3.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一一(杜甫《梦李白》)(四)象征奸佞小人、朝廷妖邪之臣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陆贾《新语慎微篇》)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自由漂泊,转瞬即逝,遮挡外物等特征,为古人所发现,利用,代表多 种意象,发挥着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重要作用三旧词新用的成因“我却常常会想起我们山坡上的那个开满了花的院子,和天上的那些云彩, 白白柔柔的,却飞得好快 席慕容活的语言永远都是不懈运动和持续发展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在人们的 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 义……” “浮云” 一词如今得以频繁地出现在现当代文章作品之中以至风靡于网 络的原因,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图表揭示: 词义上「①词素的合成%1 词义的泛化,虚化原因内因%1 词义的移用<④词的色彩意义J①形象词的使用J修辞上YI②联想与想象-①社会的变化发展外因 Yj②日常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下面进行具体阐述:(一)内因1. 从“浮云” 一词的词义进行分析首先“浮云”由“浮”和“云”这两 个词素组成,“浮云”=“云浮”这种形式的互换,可以更为准确形象地体现人 们的心理活动,展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浮云”的使用体现了词义的泛化 和虚化(在第二部分已有提及),赋予浮云这一实体新的虚幻的表达意义,使中 心主旨得到升华,更为深刻,发人深省。

      例:浮云原词义:漂浮的云彩新词义:捉摸不定无法掌握的事物例句: 幸福甜美的爱情生活,都是浮云语义相通点:难以捉摸,缥缈难求再者,词义的移用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语言文字的活力在于应用,而应用的 本质就是与不同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语境是多种社会要素的组合,不同的语境构 成了不同的社会领域而浮云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体现了词义的移用现象移用 的概念解释为:一些旧词语从原来大家熟悉的使用领域被移用到新的场合并被同 时赋予了新的意义,即它们从原属意义领域被移用到另一意义领域去,同时产生 了与原义有所差异的新的涵义,而这些新的用法及新产生词义的外延,内涵和意 趣都有了新的变化移用后所产生的新义与原来的储存义在底层之间具有“相通 性”,这就使词语词义的表层具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引申力另一方面,“浮云” 的盛行与现代汉语色彩表达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词汇色彩意义的动态运 动和伴随运动中,语体风格色彩虽然属于依附词汇意义存在的外围色彩,但由于 语体风格色彩词的临时跨语体,跨风格使用常常是伴随词汇意义的变化进行的, 所以色彩意义正是利用此会意义这种转换带来的产生心理上的落差,使自身产生 色彩变体例:"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席病都包好!”“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 (鲁迅《药》)这里的“包好”,既是扌旨麻木的人们认为人血馒头真的具有治疗蕩病的奇特 功效,又指人们在封建思想禁锢下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包好” 一词,在更深 一层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民众无知的辛辣嘲讽和无限悲哀这种应用看似平淡,但它体现了语言应用的规范和原则,包含使用者缜密 的思考和精心的选择,并且因为在主体的心理感觉中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不再容 易为人察觉而形成了一种惯性模式,由此色彩词由静态的单彩词变为动态中的多 彩词或者静态中的多彩词的色彩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增加较集中的色彩信息含 量,使动态词更有活力魅力,更富有表达交际能力2. 从“浮云”的修辞手法上分析1)形象化的比喻,象征手法把难以捉摸的事物当做本体,而把浮云当 做喻体,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这是“浮云”在修辞手法上相比其他网络词而 言的更胜一筹之处生动,形象,贴切,易于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广为人们所 接受了2)丰富的联想与憩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 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命运的多舛、生活的繁 琐、官场的“潜规则”让人们联憩到了天上的浮云,或轻柔,或沉重,或星星点 点,或乌云密布……“浮云”身上强烈的主观渗透性和感性空灵的特点在不同的 语境中得以充分灵活的发挥,大大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二)外因1. 社会的变化发展社会和语言是一对“共生”,“共存”和“共变”的李生子社会的每一项细 微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上以及时而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近年来,中国社会 在自我反省中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和新词义的迅速 产生,旧有词汇的“移用”现象以及连带出现的相应词义演变也十分明显社会 各方面的发展带来的语言表达方面的新需求,使移用显得时髦,新颖又明白同 时新思潮,新观念层出不穷,使新词语的出现在速度上明显赶不上表达的需要 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从不同语域的已熟的词语中“移用” 一些相近,相通,相 关的词汇来方便表达有的先生认为,固有词语与赋予了新义或表现新事物、概 念现象等,是“不创造新形式的新词,是相对意义上的新词”,而这些词语凭“熟 面孔”能很快被人们接受,也就风靡于网络了2. 日常生活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小康社会水平 已进入全面普及的状态,作为生活第一需求的物质层面,其重要性也随着经济的 发展有所淡化,发展和享受资料的需求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了越来越多的位置,人 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事物所体现的精神层面。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也给这种 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于是乎,“浮云” 一词成功地迎合了大多数人们的心理 发展需要,成为反映心理历程的工具之一四 社会心理的反映常言道“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 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让浮云一词如 此之“热”的原因是什么?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 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 一定的保 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澈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 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此观点第三部分已有提 及)过快的生活节奏导致心理活动的失衡与紊乱带给人们朦胧和无序感;事业与 情感的不如意让人们觉得挫败和悲哀;世俗的无奈使人们情绪失控;面对既有现 实无力改变的沧桑感充斥着“浮云”的角角落落……有学者评论说:“从最初的 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 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 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 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

      语言是社会文 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它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了解、认识网络热词,就必须更多 地了解当今社会文化语境和社会心理的反映在现代网络中,“浮云”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比喻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亦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 眼里浮云二都不值得一提浮云另一方面的意思是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 而“神马都是浮云”大致体现了一下几种态度:⑴看破网络,见怪不怪在虚拟世界里不存在不可能的事情,“雷人”、 调侃、“山寨”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再来几个“凤姐”、“小月月”, 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2) “浮云”成了 “不作为”的淡定1.这种态度体现在现代诗歌中:《人生浮云篇》人生愁,人生忧,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酸甜苦辣咸都要尝过一遍,喜怒哀乐愁总要演绎一番,生老病死轮回转世来一遭,七情六欲人心善变一念间,千古事往来空白净在人世,俱往矣再回首一晃过余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苦,人生累怪自己阴错阳差投错了胎生在贫苦人家三餐无法饱辛苦打拼换不来衣食无忧 红颜多薄命留青冢寡守年生儿育女一推没人来赡养家故世变不料成家徒四壁命运捉弄霉运衰运走狗运天平的减码怎么就不均匀哎,神马都是浮云,哎,什么都是浮云此外还有《爱情浮云篇》《学习浮云篇》、《城市浮云篇》、《职场浮云篇》、《创业浮云篇》、《住房浮云篇》、《官民浮云篇》、《往 事浮云篇》、《个人浮云篇》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读者可自行查阅。

      2•体现在流行歌中:山野《神马都是浮云》歌曲《神马都是浮云》收录于山野2010岁末推出的EP《重新去爱》中, 歌曲另一个名字为《信仰》 那些正在长大并老去的8090后们,面对物 欲横流、房价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社会,它们的梦想无处藏身, 所有冠冕堂皇的信仰似乎都只能用一句话取代——“神马都是浮云”现代人们一方面麻木地践行着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但现实里并非都 是“浮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远是不变的真理,可如今“被淡定”的 阿Q精神胜利法正成为某种放任的借口和梦想的空洞当我们感叹“神马都是浮 云”时,不妨仔细端倪眼前的朵朵“浮云”,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浮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